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從前,有個隔壁省份的茶友,據說擁有神功。
摸茶神功。
就是隔著泡袋一摸,便能摸出袋中的巖茶,是好還是不好。
特別強調一下,是巖茶,是武夷巖茶,不是白茶或者其它什麼茶。
他伸出他的神手,摸了摸我寄給他的雀舌,說,嗯,這茶不怎麼樣。
你覺得哪裡不好?
針對這種直接下結論的,我通常要了解一下問題出在哪裡。
擁有神手的茶友說,這茶摸上去,很碎。
摸上去很碎就是不好?
隔著泡袋摸茶畢竟是隔靴搔癢,哪能摸得準,隨便摸到幾根茶葉就斷言茶葉碎,這是不是太武斷了一些?
就算茶葉碎片較多,那也有很多因素,有加工過程中生成的,也有包裝和運輸過程中生成的,而包裝與運輸的過程有太多的不可抗力因素,再好的茶包裝和運輸後都會有斷損,何以借此就斷定茶葉不好呢?
然而茶友堅持,就是認為品質不好。
於是,那場聊天,就不歡而散了。
《2》
過了這些年,我漸漸明白了這個茶友的想法。
他認為的武夷巖茶的茶葉碎就不算是好茶,有他的道理。
茶葉碎,第一個可能是,采老了。
采老了的茶葉,葉片纖維較粗,柔韌性略差。
如果制茶師技術高超,經驗豐富,便能修補這采老了的不足,把它做得跟正常采的茶葉一樣,完全不存在差異。
而若是遇上制茶師不好,焙火的溫度沒把握好,稍高一些,成茶之後,是極容易碎的。
這便是很多人依據巖茶條索的整碎程度,來判斷其品質好壞的第一個原因。
茶葉碎,第二個可能是,焙火師傅翻茶技術不行。
武夷巖茶焙火的時候,是要翻動茶葉的——目的很簡單,讓茶葉受熱均勻,吃火均勻,最終達到品質均勻。
而如果翻茶的技術不好,比如翻茶的頻次過多,翻茶的手法不專業,翻茶的力度太大….都有可能把焙得幹度極高的巖茶條索,翻碎。
有一點碎當然是正常的,畢竟水分幾乎焙光了,一碰就碎。
但如果碎度達到20-30%,那就不太正常了。
這便是很多人依據巖茶條索的整碎程度,來判斷品質好壞的第二個原因。
茶葉碎,第三個可能是,包裝運輸的過程過於粗糙。
包茶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手工,一種是機器。
手工包茶,力度較小而輕柔,能更大程度地保留下茶葉的原始條索狀態,而一體化的機器包茶,程序是設定好的,力度是人力控制不了的,塑形的時候很容易就把部分茶葉條索給夾碎了。
故而,品質好的武夷巖茶,像牛肉,慧苑老叢,慧苑鐵羅漢,心頭肉,白雞冠等等這些,都是手工包的。
而一些普通的茶,由於是走量的,掌櫃便粗心一些待它,隨便找臺機器就包了。
這便是很多人依據巖茶條索的整碎程度,來判斷品質好壞的第三個原因。
於是,基於上述三個因素,那位擁有神手的茶友,斷定,那泡隔著泡袋摸上去條索並不是太完整的巖茶,品質不高。
《3》
然而,條索略碎的巖茶,品質當真不高麼?
未必。
如果單純依據『巖茶條索碎』這個標準來斷定一款巖茶品質不好,這就太武斷了。
我們知道,巖茶的條索,肯定不可能全部都是完整的。
它的工藝,決定了它的條索,大約有10%左右,是碎的。
每年春茶季,采下來的武夷巖茶茶青是要攤晾的,是要搖青的,是要揉捻的,是要走水焙烘幹的。
之後,還要用炭火焙火,有的茶一道焙透,有茶可能還要焙上兩三道火。
這種『火燒火燎』的狀態下加工出來的巖茶,幹度肯定是極佳的,水分肯定是極少的,頂多含水量在3%,以下。
這樣的巖茶條索,如果手重一點,捏上去定會令它碎掉。
所以,武夷巖茶的條索碎,是情有可願的,是它的工藝特征決定的,是可以接受與理解的。
不可以因為一泡巖茶打開,倒出來,在蓋碗裡發現有碎葉片,便認定這泡巖茶品質不好——這是不懂巖茶的茶友才會有的認知。
只要這碎片的數量,在一個合理的范圍之內,都是可以接受的。
都是正常現象。
尤其,巖茶還要包裝,還要運輸。
包裝的時候,有兩個過程會讓條索生出碎片,一是把幹茶裝進泡袋裡,二是把一泡一泡密封好的巖茶裝進禮盒裡。
茶葉裝進泡袋的時候,即使是手工,也容易在抖茶的時候,碰碎它;或者在封口的時候,從封口機掉落到竹筐裡有一個高度,這落差會讓茶葉部分極幹極脆的葉片碎裂成兩段。
裝禮盒的過程,有時候也挺虐。
禮盒是通用設計的,是為水仙,肉桂,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雀舌……等等巖茶設計的,設計的人不知道未來這盒子會被誰買走,並裝進什麼樣的巖茶,所以,他設計的裝茶的位置,是通用尺寸的,並沒有個性化訂制。
而武夷巖茶千姿百態,各種巖茶的葉片大小是不一樣的,成茶後的條索長短粗細也是不一樣的,適合水仙的裝茶位,對肉桂來說就略大略空,把肉桂泡袋放進去有可能就會掉出來,而適合雀舌,適合肉桂的裝茶位置,則不一定適合水仙和鐵羅漢、白雞冠——它們的條索都偏大偏粗長,一塞進較小的空位裡,四周的葉片便極可能擠碎,碎成幾片。
所以,使用禮盒,很雞肋。
不用吧,消費者覺得這茶沒檔次,連個禮盒都沒有,茶肯定不好。
用吧,除非是專門為了這個茶葉品種定制尺寸的裝茶位,否則,茶葉受擠變碎,便是必然。
而茶葉到了客戶手上,剪開倒出來,一看碎葉較多,同樣會被詬病這茶不好。
真心是,難,難,難。
故而,但凡禮盒裝起來的茶葉,有點碎,純屬正常。
或者,先不急著下結論,先把這個『碎』,給記下來,再燒壺沸水沖泡之,如果泡出來又苦又澀,湯水還薄,加上碎這個缺點,那斷定這款茶品質不好,才算是公平公正。
《4》
時代在進步,武夷巖茶的制茶技術在精進,人們對巖茶的認知,也在與時俱進。
從前,巖茶一碎就被認為是劣質茶。
而如今,當人們對武夷巖茶的加工工藝,包裝運輸等等附加工序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之後,『碎』,已經不再是認定一款茶好與不好的唯一標準與先決指標了。
大家會淡定地面對一泡茶的碎,然後,喝它。
用嘴,來感受它究竟是不是品質不好。
這樣更客觀。
畢竟,一泡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摸和看的。
好不好,嘴更有發言權。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