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今年的武夷巖茶黃觀音,極為考驗技術。《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段,李麻花去武夷山尋找十二金釵。

阿蘿專門跟她說,最好要有一款黃觀音在裡面。

原因很簡單,沖天香的黃觀音,新茶友、外省茶友們都極為喜歡,把黃觀音加入武夷山十二金釵的名單,能增加茶友們的體驗感。

然而,當李麻花幸福地在武夷山喝了幾天的好茶之後,某天跟我視頻,憤憤地問,一定要有黃觀音麼?

我愕然。

發生了什麼?

李麻花恨恨地說,黃觀音太難挑了。

喝了十幾款,一家一家喝過去,沒有一款是能入口的。

啊,黃觀音也這麼難挑嗎?

這是啥情況?

她說,今年不知道怎麼了,黃觀音特別難選,喝到的都不滿意,不是不香,就是有漚青味,有的還有怪味…..

真是怪事。

黃觀音原本就是最常見的品種茶,又不是鐵羅漢半天妖這種少人種的稀缺品種,怎麼會挑不到呢?

往年可是隨便一選,就有好幾家入圍的。

看來,今年的黃觀音,出事了。

《2》

果然,跟瑩老師一打聽,今年的黃觀音,還真的是命運多舛。

每年的四五月,是做武夷巖茶的固定時間。

然而,今年(2022》年的四月、五月,卻遇到了極差的天氣。

從四月底開始,雨神就像是看中了福建,想在這裡安家不走了一般,超長時間地停留了下來。

淅淅瀝瀝的雨,斷斷續續一直下到五月中,還不停。

這種雨水連綿的天氣,這對以高香為賣點的黃觀音來說,是大為不利。

雨水多,采茶的時間便短而少,高品質茶青的產量自然降低。

雨水多,空氣濕度大,走水的時候難度便增加許多。

這種高難度的天氣條件下,要想把黃觀音青葉中的水走透,走得順利,對於精藝精湛的制茶師而言,當然不難,但對於大多數普通的制茶師、或者對自己的制茶技術沒有要求得過且過的制茶師來說,就很難。

很難把水走透,很難讓水走得順利,很難,把今年的黃觀音做出高香的品種特色來,更別提規避它的苦味了。

所以,李麻花喝了一圈,能挑到的滿意的黃觀音,能挑到的與往年品質相當的黃觀音,甚少。

不但如此,還為了挑出好的,喝下一肚子怪味的。

難怪她要大半夜來投訴我。

《3》

看來,今年要挑到好的黃觀音,還真的要看緣份。

看有沒有碰到好的山場出來的黃觀音茶青,看有沒有碰到技藝嫻熟的制茶師手制的黃觀音。

是幾時,黃觀音也需要好山場的加持與好工藝的輔助了?

是當下,人們的喝茶水平越來越高、對武夷巖茶口感的追求越來越高所致。

從前,人們隻講究山場,所有人都在講山場,談山場,論山場。

好像只要是好山場出來的茶,必定是好茶——覺得不好喝,那是你自己不懂。

於是,誰也不敢質疑山場。

後來,大家發現,山場已經滿天飛了,C山場的茶,也敢裝進A山場的泡袋去銷售,且山場不會說話,無法自辯,這使得『山場』越來越混亂,隻能,中止追逐山場的風氣。

改而,談起了工藝。

大師手作,名師手作,傳承人出品,博士出品,老師出品,祖傳茶人,五代茶農…..

一大堆的『有頭銜』的制茶師出品的巖茶,繼山場風之後,再次遮天蔽日而來。

不管是真是假,總之,隨便拿一泡茶,都有可能碰到是大師手制的。

連泡袋店裡賣的泡袋,都有名師手作專版的——買回去裝上茶葉,就是名師手作茶了,翻幾倍賣,都有人買單。

甚至,導遊也搖身一變,成了祖傳五代茶農。

賣起高價茶來絲毫不含糊。

到這裡,人們對大師名師也審美疲勞了。

於是,老叢水仙橫空出世,大家,開始關注樹齡。

其實,樹齡還是有點講究的,不管是喬木還是灌木,顯而易見的是,老樹的木質味,纖維感,漿感,都j是優於年輕茶樹的——有經驗的老員工總是比職場新人更專業。

這不,我們終於,挑到了一款合心意的,老樹黃觀音。

《4》

其實,黃觀音並不算是什麼奇特的茶,跟名叢,奇種比起來,它真心隻能算是個小弟弟。

就連名字,也像是湊數取出來的——黃棪和鐵觀音雜交的後代,從父親母親名字中各取一半,就成了它的名字——實在是太敷衍它了。

跟武夷山的名叢們那些高大上的名字相比《白雞冠,半天妖,石乳留香…..》,它的名字,除了有記憶點之外,完全沒有特色。

所以,從出生到現在,黃觀音一直是一款接地氣的茶。

當年,它在茶科所,隻是實驗地裡一株普通的植物。

沒有名字隻有編號——105。

也許,這『1』字開的植株,應該還有101、102、106、107、108、109、111…..等等一大堆。

然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試制之後,不好的植株,被無情地淘汰了。

『1』字頭裡能脫穎而出的,隻有『105』這個代號的樹苗了——黃觀音成功地用自己的耐寒耐旱防蟲抗澇以及生長發育迅速等等諸多優點,打敗了同時培育的其它茶樹。

在申報這項試驗成果時,科研人員需要給這個新品種命名。

當然,取名字是件頭疼的事兒——春閨就是l因為當時科研人員恰巧生了個閨女,而信手拈來的充滿父愛的名字。

比較偷懶的做法,是取父本和母本的名字來拼一塊兒,新品種裡的不少茶樹名都是這樣誕生的。

『105』是黃旦和鐵觀音結合的後代,便有了『黃觀音』一名。

黃觀音,鐵觀音,一聽就是一家。

後來還有了金觀音….

不知道鐵羅漢跟鐵觀音有關系麼?

如果有,那鐵羅漢就是黃觀音的舅舅了。

《5》

因為是成功的試驗品,結合了好種植、高產量、香氣高等優勢於一身,武夷山茶農爭先恐後地在自家茶地、茶山裡種植黃觀音。

這使得剛開始研發出來的時候,黃觀音的苗又少又貴,一苗難求。

這種一哄而上地種植黃觀音的結果是,近些年來,武夷山家家戶戶都收成了大批的黃觀音,年年都有源源不斷的黃觀音輸送進入市場。

一下子,又茶滿為患了。

於是有人瞧不上黃觀音了,認為它滿大街都是,像蒲公英一樣,不值錢。

其實,在武夷巖茶的對外推廣上,黃觀音等等最早一批種植的小品種茶,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的。

曾經,武夷巖茶隻能偏安一隅的根本原因,是無法量產。

沒量,如何占有市場?

武夷山的主打茶樹,是奇種、名叢。

但這些茶樹,量產不了,人們起了心去山外移種茶樹,但不知道是不是水土的原因,外來的佛手、毛蟹、矮腳烏龍等等品種,也得不到量產。

產量束縛了行業的發展,這點,從當下武夷山沒有幾家上規模的茶廠和茶企便能看到端倪。

可能是黃觀音在新品種的代號裡是『1』字頭的《金觀音代號204、瑞香代號305、黃玫瑰代號506等等》,是第一批被寄予厚望的小品種茶,且它本身也極有硬實力——香氣又極有特色,冥冥中,它便被賦予了『帶頭大哥』的使命。

這些年來,小品種的推廣種植,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武夷山茶產業的進步。

在全國范圍內,黃觀音,金牡丹的市場占有率,是極高的。

在這裡,要為黃觀音,記上一功。

《6》

黃觀音是常見了,但老樹黃觀音卻不常見。

在武夷巖茶講老叢,講老樹的風潮起來的當下,除了老叢水仙的醇厚奪人之外,列位看官也可以嘗試一番老樹肉桂、老樹黃觀音的風采。

如果樹齡屬實,確實是老樹上的茶青采下來制作的,又遇上了技術好的制茶師,那必定會是一泡極為優秀的,武夷巖茶。

老樹醇厚,而香氣飽滿,且高香品種花香悠長纏綿,混在醇厚的茶湯裡,真真是蓮花香與水池一般的存在。

清風徐來,茶香正興。

喝一杯,正好過中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