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來了,多喝5種好茶,生津感強,緩解秋燥,舒舒服服過秋天。《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漫長苦夏,終於過去。

長時間盤踞在大地的暑熱退去後,天地之間都需要一場細致滋潤。

於是,白露來了。

白象征純潔、明亮、清透。

露則是詩意的寫照。

古人的美好聯想裡,露由『雨』和『路』組成。

秋季的純潔白露,來自天上路過人間的露。

剔透晶瑩,無比珍貴。

它在夜間來臨,白天離開,待日頭升起便消失得無影無蹤。

舊時,白露節最有儀式感的事,非收集露水莫屬。

清晨早起,收集散落在花瓣和葉片的清露。

放入瓷瓶內貯藏起來,既可泡茶,又能當藥引。

紅樓夢裡,寶姐姐的冷香丸配方,少不了白露的『露』。

直到今天,從科學眼光看,白露的形成與晝夜溫差有關。

白露前後,白天氣溫尚和煦,而夜間明顯降溫。

一冷一熱,晝夜溫差,使得夜間凝結出大量露珠,潤澤萬物。

然而,即便如此,秋燥依舊是威嚴的。

秋高氣爽,天幹物燥,秋燥蔓延。

傳統觀念裡,夏天的燥熱,尚可清熱、清退、清除。

但秋日的燥,隻能采取溫和手段去滋潤。

當然,潤燥可不是一味多喝水就能解決,而是得多吃能帶來生津的食物。

比如,梨子切塊燉湯。

比如,將蓮子和銀耳同煮。

再比如,像福州人過白露節那樣,多吃龍眼。

回到正題,提到應季喝茶,經常遇到有人問——秋天適合喝什麼茶?

從緩解秋燥角度考慮,這5種能帶來美妙生津的好茶,多多益善。

《2》

一、春壽眉。

這是村姑陳平日常喝的一款白茶。

白露節,潤秋燥,首推春壽眉的原因有三。

它屬於白茶。

與傳統觀點裡,那些三白、五白之物類似,帶有白色食物的屬性。

高等級的春壽眉,芽葉之上,白毫數量同樣可觀。

纖細的茶毫內有著不少茶氨酸,能帶來鮮爽、清甜、沁涼口味。

它屬於春茶。

春與秋,都屬於季節的過渡點。

白露一到,便是仲秋。

多喝鮮爽清潤的春茶,不僅能讓人重溫春日美妙,還能緩解無邊秋燥帶來的不適。

它的花香馥鬱。

比起花香清雅的白牡丹,春壽眉的花香要更加甜馥。

哪怕存放多年後,依舊能保留陣陣花香。

前天剛喝了2019年的春壽眉,散茶沒有壓餅,陳化了三年半載後,喝下去,喉間依舊有輕盈似夢的縹緲花香。

連喝兩杯,湯水落喉,回甘裡帶著山間野性的甘甜。

還有草藥的味道相伴喉間,藥香綿勁持久,生津又甘涼。

《3》

二、高山茶。

茶葉的品質受到天氣和自然環境影響較大。

茶樹生長過程中,需要陽光、雨露、土壤等生存物質,才能順利長大。

所以優質好茶的出產,少不了先天優良產區。

為選對內質豐沛、茶味飽滿、香氣馥鬱、生津明顯的好茶,高山茶勢必要列入考慮范圍。

海拔適中的高山茶園,先天優勢明顯。

伴隨海拔升高,山上氣溫會比平地略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氣溫會下降0.6攝氏度。

氣溫低,茶樹新梢持嫩性更強,更利好內質冷凝。

站得高,看得遠。

站在茶山上遠眺,不僅風景會更好,連四周的空氣也潔凈不少。

再加上,得益於地勢高低落差,山間雲霧易聚難散。

雲霧多,能調節區域小氣候。

雲霧多,能讓茶樹均勻補充水汽。

雲霧多,能遮擋過分強烈的光線。

經過雲霧『過濾』後,柔和的漫射光線傾灑而下。

山間的柔和光線,能促進茶樹內部高效光合作用,積累更多能量。

種種優勢相加,能讓高山茶的品質更卓絕出眾。

茶香清雅馥鬱,茶味鮮醇飽滿之餘,連生津感也更強烈。

飲下茶湯,伴隨著陣陣涼絲絲的回味,回甘浮現,生津洶湧。

秋日潤燥,比起多喝白開水。

喝一杯香滑細膩的好茶,更能帶來身與心的放松滋養。

《4》

三、白露茶。

白露節喝白露茶,非常應時應景。

秋白茶裡,白露茶可謂遠近有名的明星茶,深受歡迎。

因為白露前後的天氣特點特殊,極為利好茶樹生長。

先說晝夜溫差。

白露時節,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白天在明媚秋陽下,氣溫尚且和煦,茶樹在高效光合作用。

等夕陽下山後,夜間溫度明顯降低。

夜裡茶樹因植物呼吸作用帶來的能量消耗,隨之減少。

一增一減下,茶青鮮葉內質更充沛。

再說光照條件。

進入仲秋後,即便陽光灑在身上。

也不會讓人感到很曬、很燥、很熱,而是柔和不少。

柔和的、和煦的、明媚的秋陽下,茶樹光合作用運轉速度高。

體現在白露茶身上,它的梗葉內部能積攢更充足的膠質、可溶性糖等風味。

最終當我們在喝茶時,會感覺白露茶的口感更甘潤、溫和。

回甘生津裡,透著一絲絲甜意。

細辨之下,還有明媚動人的甜花香,在喉間縈繞不絕。

《5》

四、正巖茶。

秋天喝茶潤燥,並非局限在白茶這個單一領域。

選擇多喝巖茶,也很應景。

茶葉圈子裡,秋天宜喝烏龍茶,可謂一大傳統。

而武夷巖茶《包括水仙、肉桂、大紅袍等》正是閩北烏龍茶的代表。

白露已經到了,距離中秋佳節不遠。

佳節難得,適宜準備兩、三泡有重量的正巖好茶相伴。

提到巖茶裡的正巖茶,很多茶客會想到『巖骨花香』。

所謂巖骨,某種意義上可理解成茶湯的勁道飽滿感。

茶水當中,蘊藏茶骨。

細品茶水,湯水並不單薄,而是剛勁綿柔。

但茶友們別忘了,除了巖骨花香外,香清甘活也是正巖茶的寫照。

正巖肉桂、正巖水仙、正巖大紅袍等,無一不是香型豐富、香氣落水、香滑綿柔、茶味飽滿、回甘明顯、生津清涼的美妙體驗。

秋日午後,擇一段空暇時光。

鄭重地、有儀式感地泡一次正巖肉桂。

從第一沖,慢慢細品到七、八沖,仔細回味感受。

喉間輪番湧現的清涼、甘甜、生津,能讓人欲罷不能。

《6》

五、茶味清甜的紅茶。

白露前後,應季湯膳裡,有不少滋補湯。

冰糖雪梨、銀耳蓮子、百合桂圓、馬蹄薏米……

將這些食材煮熟後,加入適量冰糖,滋味清甜又甘潤。

可見秋天飲食,離不開一個『潤』字。

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

再往後,氣溫就要不斷下降。

又幹又冷的秋冬季,茶圈裡,很多茶客愛喝紅茶,這也是很好的應季選擇。

六大茶類裡,紅茶發酵程度較高。

泡茶時,只要避開刻意悶泡,紅茶的茶味不會輕易泡苦。

相反,品質出色的紅茶,茶味清甜柔潤,普適大眾。

熱茶落喉,不但能留下陣陣茶香,喉間還會涼絲絲的。

之前在桐木關,喝了茶農大姐給我們泡的桐木野茶。

想來,桐木關不愧是世界紅茶的搖籃地。

當地山高、林密、小氣候清涼,生態環境絕佳。

有了好生態做依靠,做茶就輕松多了。

只要工藝過得去,茶味表現就能很出色。

將金黃清透的茶湯泡出來後,一喝入口,瞬間驚艷。

生津回甘,沁涼感在喉間鋪陳開來。

花香、果香、粽葉香、以及說不上來的山林氣息,在喉間蹁躚。

幹燥、幹冷的秋季,最適合多喝這樣的清甜柔潤茶味!

《7》

生津,即生出津液。

傳統觀點裡,津液對人體滋養極為寶貴。

好茶的生津,離不開充足的內質積累。

茶葉內部對人體有利的茶味物質積累越多,生津感越強。

反之,生津感弱,飲茶後沒有回甘生津的茶葉,品質平庸。

而喝茶後口幹、鎖喉、喉嚨緊縮的茶,刺激性物質含量高,貓膩多多,不值得繼續再喝。

從立秋到白露,秋天的進程已經過半。

秋風釀酒,白露如詩。

秋天是一個豐盛的季節,飲食可選項很豐富,葡萄、龍眼、油奈、橄欖、錐栗、紅鱘、黃魚……

茶桌上,亦是如此。

白毫銀針、春壽眉、老白茶、桐木紅茶、正巖肉桂。

各式處於『適飲期』的好茶,接連湧現。

多喝、慢品、細嘗,才不算辜負這一美好時令的饋贈!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