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水仙、鐵羅漢,這六款茶村姑陳喝了整整一天,一款比一款虐。《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在這個晚上溫度已經明顯降下來了的深秋,來自武夷山各位茶農家的茶樣,已經乖乖地躺在了我的茶桌了。

秋瑾寫『秋風秋雨愁煞人』,而秋於村姑陳而言,卻是愁,也不愁。

愁的是,茶太多,喝不完。

愁的是,好茶太多,挑花眼。

凡爾賽本賽。

尤其,我的茶桌,在秋天的時候,早晨總是陽光燦爛,讓你不敢賴床——睡夢中都能想到辜負了這麼好的陽光,罪過罪過,立馬爬起來試茶。

於是,穿著新款秋裝微微有點熱的村姑陳,一大早起來就坐在桌邊,開始今天的重要任務——試茶。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第一款

肉桂:

稱茶的時候,便覺得奇怪。

這款肉桂,條索為什麼這麼碎?

幾乎是沒有完整的大葉片,全是2厘米長的碎片。

並且,要命的是,顏色還不均勻。

光看這賣相,這外表,分就不會打得太高。

當然幹茶香還是正常的,沒有怪味異味,還有點甜馥的焦香在裡面,這就有點值得期待的意思了。

稱了8克,沸水泡之。

一沖出來,便是濃濃的蘭花香。

咦,這不是肉桂麼,怎麼會有這麼沖人的花香。

把裝茶的袋子撿起來看了又看,上面赫然寫著肉桂啊。

奇了怪了。

於是喝湯。

這下更暈了,更加濃鬱的沖人的蘭花香,蕩漾在湯水裡。

這確定不是黃觀音麼?

看著陽光下桌面上條索碎還顏色不均勻的這碗『肉桂』,我決定不喝了。

沒有這麼水薄還花香沖天的肉桂。

必是黃觀音無疑。

當然,黃觀音也有好喝的,比如前段的那款老樹黃觀音,就極得李麻花的鐘愛,隻是這明明寫著肉桂的袋子,裡面卻裝著品種特征如此鮮明的黃觀音,真的是,令人…..

第二款

肉桂:

幹茶香圓融純正,發酵到位,焦糖香沉實。

第一沖的蓋香熱聞時,是極為清晰的蘭花香,微涼,花香漸弱,桂皮香漸起,但這股子桂皮香從頭到尾都不是很濃鬱,一直是一副清清淡淡,愛理不理的樣子。

倒是有點像某些茶人的人生態度。

開心就好。

至於做茶賣茶,順其自然。

這款肉桂就是很明顯秉承了這種風格,坦然,淡然,豁達,不強求。

第一沖的湯水,清盈柔滑,但很奇怪,竟然沒有桂皮香,隻有清淡的花香與濃鬱的焦糖香,它是在跟我們捉迷藏嗎?

第二沖的蓋香,熱聞時仍舊是焦香花香混搭的班底,隻在漸涼時,蓋上桂皮香濃鬱釋放,就此霸屏,直到20分鐘之後再來揭蓋聞香,蓋子上依然是清晰明了的桂皮香,不濃不艷,不爭不搶,怡然自得一般。

尾調上還有微微的桂花香,與這桂皮香混合在一處,亦是沉靜安寧的性子。

湯色橙黃,明凈透亮。

湯水入喉,順滑香糯,略有綿勁,勁力深長。

是那種喝一口就能霸占口腔很久很久,香氣與滋味都掛壁極長的,極有內容的肉桂。

山場不錯,工藝到位。

中足火的火功,不熱不燥,此時喝,剛剛好。

第三款

鐵羅漢:

第一沖的蓋香是濃鬱的,深遂的,迷人的,藥香與焦糖香。

微微有點酵香在第二層。

湯水的感覺是細滑的,香糯的,比較柔,比較軟——楊柳小蠻腰。

微涼之後的湯水,細滑之外,還有焦香與木質香混合其中,形成一種獨特的風味。

有點果酒摻雜了沉香木水的感覺。

或許是胭脂梅泡了三花酒,再兌進了大紅袍的親兒子北鬥,任那陣木質香在果香中徜徉不去。

好喝是好喝,但是,親,我們喝的可是四大名叢之首的鐵羅漢呢,它可以是藥香渾厚聞名的,這裡面,可一絲藥香也無。

沒有當歸般渾厚深沉的中藥香,哪裡能稱得上是鐵羅漢?

再給它一次機會,再沖了一沖。

第二沖裡,蓋香中的木質香更加濃鬱了,當然跟慧苑老叢的木質香相比,是有本質區別的。

慧苑老叢那是老木頭老纖維老木質層生成的,是一塊鮮活的老木頭的荷爾蒙氣息,而這裡的木質香,大約,大概,是焙死了的葉片纖維的氣味。

感覺不到活力。

戳一戳葉底,僵僵的,毫無彈性。

湯水也毫無鮮活感。

最重要的是,這標著鐵羅漢的巖茶,到了第二沖,湯水既不醇厚 ,也是濃鬱,而繼續保持著第一沖傻白甜式的清淡溫柔風格,不僅沒有當歸般的中藥香,連鐵羅漢標志性的稠滑醇厚濃鬱,半點都沒有。

也許單喝是一款還算過得去的武夷巖茶。

但相比鐵羅漢這個威名遠播的品種,這款茶,還相去甚遠。

第四款

蘭花香高叢水仙:

幹茶香,是焦糖香。

但感覺焦糖並不是很重,並不是發酵很重的感覺。

當然,焙火,也不是很重。

沒有那種濃鬱的甜焦香。

湯水沖出來的時候,蓋碗面上泡沫極多,不太喜歡這樣的茶。

揭蓋聞香,蓋上一股子煙味,如果聞在新茶友鼻中,估計要皺眉頭了吧。

煙味之後還是煙味,估計剛焙火不久,還在褪火期,其它的氣息都被煙味蓋住了,釋放不出來。

湯色深黃,深到幾乎要以為它是紅色,但其實,人家隻是橙。

湯水細滑,柔美。

湯中有發酵的氣息,有焦糖香,比起蓋子上僅有煙味這單一的氣味,湯水中的氣味豐富了些許,有層次了些許。

當然,很多難喝的茶,第一沖都是如此美好,按好漢不贏前三把的觀點,再喝兩沖才能下結論。

現在說好喝,為時過早,雖然第一沖早就被瓜分幹凈了。

第二沖的蓋香,熱聞時,仍然是緊定的煙味。

當然比第一沖的時候淡了,但仍然分辨得出來,是股子煙味。

微涼,蘭香冒了出來。

極清極淡的,像一團不成型的煙霧。

湯色並未變深,跟第一沖一樣,是深橙紅色。

但湯水變得很難喝了。

湯水中泛起了酸味,還有陳味,還有類似黴味的怪味——有點子圖窮匕現的感覺了。

果斷倒了這款蘭花香高叢水仙。

初,光聽名字還覺得很高大上,高叢水仙呢,值得浪費一壺水喝喝看。

然,僅第一沖表現良好,第二沖就原形畢露,不僅有漚青生成的酸味,還有陳味,說明這茶不僅拼配了陳茶進來,新茶做青的時候還沒做好——不是沒有選對采茶的日子,就是沒有及時攤青晾青——正巖的茶又如何會不及時攤晾呢,由此反推,當是不太好的山場所出的茶青。

當下的市場上,很多這樣的茶。

前兩三沖尚且爾爾,第三四沖起,便原形畢露,漚青味,酸味,陳茶味,甚至各種存儲不良生成的腥味煙味灰塵味海鮮味……紛至沓來,臭氣熏人。

令你隻想摔杯走人。

但這種茶,一旦坐杯悶泡,茶湯變濃了,氣味散發的時間延長了,這些缺點自然而然就被遮掩起來了。

說不定還有人認為好喝,有味道有勁道,欣然買回家去呢。

第五款

花香水仙

條索是比較粗大的,粗長,纖維也感覺比較粗壯。

幹茶香是極傳統的那種香型——焦糖香甜馥、發酵的氣息圓融。

聞上去就令人食指大動,隻想喝一杯的那種。

頗有點武夷山胡歌家的茶那種傳統的焙火與發酵工藝。

然而,心情還沒好上三分鐘,便破功了。

沸水沖了它之後,連聞蓋香的欲望都沒了。

湯色青黃,半熟的稻苗的顏色。

估計才焙了一道火吧——第一道火焙得不夠透,還得接著焙的那種。

再看葉底,偶有青綠色的葉片夾雜在咖褐色葉片中,這便是焙火火功不高的標志了。

兩個月前,如果喝到這種火功的巖茶,當無可厚非。

但現在,中秋已過,國慶都要來了,大量的正巖好茶上市在即,如何還能喝得到這般的輕火功的茶呢?

想來是茶農不夠重視這款茶,不想將它作為國慶節的主打茶推廣上市,才會在此時,讓它仍然是輕火的狀態吧。

再反推一下,想來,山場也未必很好,否則,如何會不受重視呢…..

還是喝了一口茶湯的,泡了不喝,對不起這壺水。

湯水澀,微苦,薄,是輕火的湯感。

沒有興趣再喝,倒到茶園裡去。

化作春泥更護花。

第六款

水仙

幹茶,條索粗大均稱。

焦糖香撲鼻,但好似有一股極淡的油脂味?

沖出來的茶湯,比較渾濁。

這款茶跟第一款肉桂,來自同一位茶農,第一款肉桂那濃鬱的黃觀音的香氣還猶在鼻端,現在喝這款水仙,仍是心有餘悸。

揭蓋聞香,蓋香倒還尚可,幽幽的蘭花香飄揚在蓋上,其它的怪味倒是沒有。

隻是這蘭香裡,無端端地混和著一股子青味,是因為做青沒做好麼?

大著膽子嘗了一口茶湯,偏薄,偏苦澀。

像是一款中輕火的水仙,還是不太正的山場所出的。

那種重發酵輕焙火的產物——保香,放棄了水的醇厚度——醇不過水仙,如果一款水仙隻有花香而沒有醇厚的湯水,第一沖就偏薄偏苦澀,還稱得上水仙麼?

果斷棄之。

【後記】

這六款茶喝了整整一天。

早晨喝了三款,下午喝了三款。

當然中間有出去辦了點事,還有人來找我聊了點家常。

前面喝的時候,李麻花李大姑娘的參與程度還挺高,每一沖都主動來倒茶,跟我一起喝。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她就遁了。

怎麼叫也不來。

最後我直接端了茶去隔壁房間尋她,特意倒在她杯子裡請她試試。

然後,接下來的兩款,她一見到我端著茶過去,立馬就露出驚恐的表情,問我,究竟是什麼味道,怪不怪?

好像我說不怪你就會主動喝似的。

當然她還是被我灌下去了。

哼哼,小樣。

誰叫你三十年前說過,我們倆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

我小本本上都記著呢。

才幾杯爛茶你就改主意了,想得美。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