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肉桂、水仙、大紅袍,正巖茶沒有清涼感,就是山場不夠高級?《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次喝茶,聊到清涼感。

有人感慨,喝巖茶,回甘生津常見,但清涼感太難得。

『因為你就算喝到了正巖,也未必會有清涼感』

麻花對這番話,隻能認可一半。

誠然,不是山場正就一定能確保品質好。

還得看做茶技術,後期倉儲等。

這些年,麻花也不是沒見過,有人將上好的馬頭肉桂茶青,做成一團糟。

走水敗筆多,苦澀水沒走幹凈。

一喝入口,茶湯中的苦味尖銳得在叫囂。

說句不好聽的,做成這副樣子,未必能比高山茶好喝。

雖說高山茶不是正巖,但人家起碼還勝在入口柔順。

《2》

話題扯遠了,繼續回到清涼感。

按個人感覺,茶湯中的清涼感,是一股妙不可言的體會。

連著將幾杯茶水飲入後,你會感覺口腔在『漸漸降溫』。

涼絲絲的,清冽又甘爽。

像湖面吹來一陣涼爽的風,泛起陣陣漣漪後,再緩緩平息。

這種無比沁涼的茶味,每年在5月左右試新茶時,感受最深。

當然,那時是在試喝新白茶。

當年春茶季采下來,陸續加工做出來的白毫銀針、白牡丹等,等到5月後,基本慢慢出來。

那會兒,只要是在茶桌上試茶。

桌面上肯定是擺著各種針,荒針、米針、有機針。

又或者各式各樣的牡丹,輪流在茶桌上擺開。

趁早嘗鮮,喝這些尚未經歷陳化的新白茶,喉間的沁涼感很明顯。

表現在哪裡呢?

當你燒了一壺沸沸的水,沖在幹茶上。

隻待註水動作結束,立馬將茶水倒出。

滾燙的熱茶稍微靜置片刻喝下,咽下喉嚨的瞬間,你會感到涼涼的,像是一陣清冷山風襲來。

這種感覺又很矛盾。

物理上,這杯茶水的溫度明明是熱的。

但喝到嘴巴裡,卻又那麼清涼、沁爽。

就好像喝了一杯薄荷露,並且還是加熱版的。

但我們知道,薄荷遇熱後分解快,難以同時兼顧熱飲與維持自身的極致清涼。

但在喝白茶新茶時,卻能直觀感受到這點。

提到這,特意聲明一點。

由此,並不是在說,白茶屬於寒涼之物。

這種難得的清涼感,也是得看產區、工藝等品質內核的。

唯有茶氨酸含量高,以及充足的養分風味積累,才能具備這種又鮮又爽又清涼的滋味。

如果品質遜一些,即便是剛出來的新茶,也不能擁有這麼鮮明的清涼感!

《3》

和白茶相比,從巖茶當中要想喝出明晃晃的清涼感,似乎要難一些。

因為它倆的工藝完全不同。

白茶加工,崇尚極簡風,僅以萎凋、幹燥為主。

巖茶制作,工序繁瑣,要做青,要焙火。

並且這焙火還得先焙再褪、褪了再焙。

以至於,現在雖說已經過了中秋,但大部分足火茶還沒正式做好上新。

繁瑣制茶工藝,能讓巖茶的滋味更『立體』。

做茶時,極盡各種可能,讓茶味的精彩風味能集中展現。

但另一面,巖茶不能做到像白茶那樣保留大量清爽原味。

喝焙了火的巖茶,不論茶湯中的鮮爽感,還是飲茶後的清涼回味,表現得都不會那麼張揚直接。

但這並非代表,鮮爽感徹底退場。

喝一泡足火水仙、肉桂,再也喝不出任何與『鮮』相關的滋味。

事實上,只要品質過得去,巖茶的茶水入口依舊很爽口。

茶湯入口,沒有絲毫苦澀濃烈的阻礙感,而是順滑又清爽。

至於清涼感,也是如此。

從經驗看,只要一款巖茶的回甘足夠強勁,生津足夠持久。

那麼,等到回甘生津的結尾,自然能化成一片清涼。

一片冰心在玉壺,大致如此。

《4》

喝茶時,有一類專門感覺細分——喉韻。

指茶水喝下後,喉嚨間留下的細細回味。

包括回甘、生津、唇齒留香、清涼感在內,都囊括在這一范疇內。

回甘的生成,倒不是因為苦。

先苦後甜帶來的,隻是茶味反差錯覺,屬於『假回甘』。

不信做個小實驗,先大口悶一杯生榨苦瓜汁,再去喝涼白開拯救自己的味蕾,這時你會發現白開水變得特別甘甜。

但實則是,水還是那杯水,隻不過是借了苦味的反襯罷了。

回甘生成,是茶味豐沛的功勞。

好茶內部的養分風味含量越多,飲下之後哪怕不苦不澀,也能產生持久回甘。

至於生津,那就更好理解了。

津,指津液、唾液。

喝茶之後,口中生津,不斷分泌出唾液,是件特別舒爽的事。

首先,生津能一步到位止渴。

這遠比單純喝水的止渴效果好。

遙想當年,老曹在帶兵時用的那一招『望梅止渴』,實則也是借了生津的東風。

其次,生津能有效潤喉。

最近正值秋燥期,中秋的到來,除了提醒我們秋天已經來到外,從氣溫感覺看,近期福州白天的氣溫和夏天也沒多少差別。

相反,最近的空氣還相對幹燥。

為了應季,需要多喝梨湯、蓮子湯、桂圓湯之類的潤一潤。

當然,如果嫌燉湯麻煩,還可一步到位,多喝點生津感明顯的好茶。

最後,生津能給喉間帶來『降溫感』。

源源不斷的生津之後,自然而然的,你會感覺喉嚨裡涼絲絲的。

這種體會,正是清涼感的前奏。

打個比方看,老式風扇的運轉,隻是吹風扇風。

但現在市面上,有許多能加水箱的風扇,一邊吹風,一邊吹出水汽。

三伏天又悶又熱時,後者更能快速降溫,讓體感溫度快速下降,不會感到那麼『燥』。

《5》

從清涼感的來源,不難看出答案。

喝起來喉韻清涼的巖茶,回甘生津表現都不會差。

或者說,清涼感是回甘生津的疊加升級版。

有了超強回甘與持久生津後,不愁沒有清涼感。

現實情況裡,遇到一款入口順滑,茶味飽滿,湯感醇厚,回甘明顯的巖茶,已是不易。

符合以上這些,已經是一泡品質過得去的巖茶,平日選來當口糧茶完全沒問題。

但保留前面基礎上,再進一步升級。

回甘進一步加強,幾乎茶湯落喉瞬間,回甘迅速湧現。

相伴著回甘,還有綿綿不絕的持久生津。

到最後,回甘與生津會像兩股繩那樣,凝成超強合力,召喚出清涼沁爽的感覺,喉間瞬間會感覺很『開闊』。

像站在高山之巔,或者滄海之源,遙望一片視野開闊的遠景時,身心都特別沉靜的放松感。

另外,前面還有提示。

唇齒留香,也是喉韻的一種表達。

留香,指喝茶時不但聞著香,喝著香,連喝茶過後喉間還能留下陣陣茶香。

之前,有人形容正巖坑澗茶的喉韻,一連用了好幾個成語。

『山石之骨,林間之風,幽幽之香,裊裊之霧……』

這種又清涼,又舒爽,呼吸吐納之間還有陣陣幽香的體驗,可謂喝巖茶的一大至上境界!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