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今年我們上的第一款武夷巖茶水仙,花香、藥香、叢香交相呼應。《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是今年上新的第一款水仙。

等了很久很久。

盼到脖子也長了,它才姍姍來遲,帶著清冷的蘭香,仿佛夏夜裡盛開的那朵奇花。

木質香異常明顯,但卻隻是普通水仙。

但為何沒有給它添加高叢之類的前綴?

武夷山八阿哥言道:這山場極正,就在馬頭,但樹齡還達不到高叢(30年)的期限,差個幾年,所以,沒必要宣傳樹齒吧,而且,再說,如果工藝不好,高叢也不一定做出來好喝啊!

這個實在人總是說真話,也不怕得罪個人。

當然我覺得他說得很對。

好的水仙必定有木質味叢香,隻在濃淡的區別罷了。

且工藝要求極高,會做肉桂的師傅,未必能把水仙做好,茶樹生物性狀的差異,決定了工藝上的不同與講究。

做肉桂久了的人,未必做得出水仙之妙。

難怪大師雲,勤肉桂,懶水仙。

工藝上佳,方出好水仙。

《2》

這款水仙,山場在馬頭巖的一個小角落。

極正的一個正巖山場。

種了好多樹齡較老的水仙,以及肉桂。

幽且深的一處所在,有青苔爬滿四壁,有無數涼茶,長於茶園,與茶樹共生。

這樣多元的植被,賦予水仙,豐沛的內質與豐腴的香氣。

花香在中,木質香在前,焦糖香在後,藥香在中後。

是極傳統的工藝,做出來的香氣與滋味皆極傳統的一款水仙。

且,以近高叢的年齡,隻以普通水仙在售,實在是賺到。

這便是較真的制茶師的態度。

不為別的,隻圖作品出挑。

這也是當下萬千年輕制茶師心中所念——暫且不那麼考慮經濟效益,先冒個尖,出個名,擁有一方天地,方是年輕時之所執所念。

致敬這些茶人。

他們的茶,與他們的人,是武夷巖茶真正的未來。

第一沖:

焦糖香,酵香飄揚在蓋上第一層,花香清雅沉在底層。

揭蓋的時候,先聞到的是焦糖香與藥香,花香隻在它們淡去之後,方才浮現出來,像個羞怯的小姑娘。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蓋香的尾調仍是焦糖香,這是當下的武夷巖茶的特質之一——焙火到此時方才剛剛好,聞之便有圓融焦香,令人想起焦糖佈丁,一款充滿愛意的甜品。

湯色淡橙色,晶瑩,無雜質。

飲一口,湯水中木質香極足,想來亦不是年紀輕輕的水仙茶樹。

那種老木頭,老維管束,老木質層,老表皮層各自生發出來的,又和諧融入到一塊兒的,那種濃鬱木質香。

伴著湯水的熱度,這木質香愈發顯得渾厚、有質感。

這是一丘有年份的茶樹。

沒有三十年,也差不了太多。

高叢水仙的醇與厚,木質香的濃鬱渾厚,它盡皆占滿了。

一句話,好喝。

第二沖:

濃鬱的木質香飄揚在蓋香的第一層。

出湯後一揭蓋的瞬間,它如同一隻猛獸,迅捷地撲進你的鼻端。

滿鼻子熱乎乎的,盡是這股溫熱的木質香。

從神到識都被俘獲了。

然,回神的一瞬,在這股熱氣騰騰的木質香之外,分明還包裹著一層氣息——像樹皮包著維管束一般——是一股中藥的氣息。

當然這中藥味跟鐵羅漢沒得比。

這中藥味濃鬱而熱烈,不過不是當歸般的中藥味,而是一股子防風式的中藥的氣味。

小時候感冒,喝防風和紫蘇煮的涼茶,熱乎乎一碗捧在手上,喝下去之後還有永泰李幹吃。

這種藥味溫暖而親民,絲毫沒有黃連那種刻骨銘心的苦烈。

這款水仙當中,便似是聞到的防風紫蘇的氣味。

一股令人溫暖的藥香。

當然紫蘇燉排骨也不錯….

湯水淳和溫軟,有山的清,有山的秀,有民風的淳,有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柔。

是白馬嘯西風的最後,李文秀千山萬水也要回去的,那個山溫水暖的江南。

是完顏亮讀過之後,心生向往,最終揮師南下的明媚富庶江南。

水中有藥香,有花香,亦有叢香。

第三沖:

這一沖的揭蓋,不再是木質香和藥香沖人而來了。

是花香。

清幽的,裊裊的花香,像是仙女拋灑下的花瓣一般,紛紛揚揚,兜頭而下,灑落了滿山遍野,灑落了江湖人間。

強大的覆蓋面,湧起陣陣香潮,洶湧如錢塘江大潮,卻又清幽似雨中清荷。

焦糖香與木質香並行在蓋香的第二層,在花香略淡,蓋子略涼之後,升騰在蓋心處,讓我們聞得心曠神怡——這才應該是正巖水仙的味道——傳統的發酵,傳統的焙火——喝進去令人神魂妥貼。

而在這濃鬱的、傳統的焦糖香與木質香之後,清冷的似蘭又似夜來香的花香,仿佛懸絲診脈的那根細絲,幽幽地閃了出來,精準地抓住了我們的鼻息。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湯色漸深,是深深的橙黃。

湯中的滋味感更加強勁而熾熱,像九星連珠於天空, 又璀璨,又閃耀。

湯水一入口,是帶著木質味的淳和感;湯水全部含在舌上,用舌從下往上去掂它的的時候,是藥香與焦糖香混合進木質香的渾厚感;當湯水咽下,舌上泛起的,是甜絲絲的回甘與生津,以及花香裊裊於舌面上,與生津一起生成一股甜花香湯的美妙觸感。

木質香是底色,藥香是底色上的花紋,而清冷的花香,是底色上絢染出來的,七色花。

厚,而凝華。

第四沖:

連沖四沖之後,水仙的葉片細胞漸漸吸飽了水,葉片部分舒展開來,使得出湯益加緩慢,瀝幹茶湯的時間,更長了。

花香先聲奪人,出現在蓋上;接著是木質香與藥香,最後是焦糖香。

它們接部就班地,接著順序出場,分工明確地,演著一出大戲。

清冷的花香仍然在給人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其實這個山場的水仙,往年也喝過,但花香沒有這般的冷艷逼人。

是因為今年的天氣特殊,還是因為這水仙茶樹癡長了一歲之後,畫風有變呢?

這疑問,且留著,喝三五天之後,再去找武夷山八阿哥討論。

蓋香總體的感覺是渾厚,連綿似群山,巍巍似太行,厚重似東嶽。

但當中又奇妙地夾雜著清冷花香。

於是,淵渟嶽峙,慧質蘭心。

湯水綿柔,質樸,渾厚,滋味感十分強勁。

當然它並不像鐵羅漢那般的濃鬱和綿勁嚇人,它是謙謙君子型的,溫和型的,醇厚且質樸的。

等到風景都看透,總會有人陪你看細水長流。

尤其,湯水掛壁的能力十分強勁。

咽下茶湯之後,呼吸,會覺口腔中,全是花香藥香木質香焦糖香。

數十分鐘後,回甘,生津,花香,仍回蕩在口腔四壁,久久不散,迷離動人。

像是有一塊水晶石,躺在舌面中間,持久地,散發著璀璨光華。

【後記】

這款水仙姍姍來遲。

最早知道『姍姍』,是陳毅陳老總的小女兒,因是生了三個兒子才得此女,欣喜之餘,起名姍姍。

現在,這款水仙,今年上架的第一款單品水仙,亦是久盼之後而得,故,當也當得姍姍二字為名。

它具有了正巖水仙所有的特質:蘭香清冷,木質香純樸,湯水醇厚而內勁綿長。

喝它的時候,仿佛正在與沖虛道長切磋武當太極掌。

綿長的暗勁,直擊面門,一擊之後,還有無數後手,一浪又一浪,當頭撲來。

隻想沉溺在這豐腴的湯水裡,隻想讓這傳統的焦香酵香蘭香木香留存得久一點,更久一點。

武夷好茶七十二,吳娃最憶是水仙。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