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在線:弘益茶道美學師線上課程完美體驗。《圖+文》

我們始終堅信生活美學,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產力。

以行茶行禮法,以茶會美社會,傳遞中華傳統美學生活的善意與美好。

從知識到技藝,從技藝到美學,從傳統到現代,獲得真實提升,直接作用於事業經營。

弘益大學堂在特殊時期,整合優勢資源,以十一年的教學教研經驗積累,有針對性的推出系列在線教育課程,收到了同修們的廣好評和積極的參與參加。

五月,初夏的清風滋長了浪漫與激情。

弘益大學堂『茶道美學師在線教育課程』也是迎來了首課開班。

課程從茶類紮實入門到美學認知精進,從茶學知識體系到茶湯沖泡技藝,努力讓每個同修通過全新的在線學習,腳踏實地,走好茶中生活美學的每一步,實踐於精美生活,實踐於精致工作。

紅紅火火的五月,寄托著美好生活的向往,承載著欣欣向榮的希望。

面對特殊地位情勢,我們不忘學習與精進,沒有失去對美好生活的信心。

參與課程學習的同修有學堂導師的精彩的授學,視頻在線指導和助課老師細致入微的輔導,更是有滿滿的學習收獲。

茶道美學師首期在線教育課程

部分同修課堂筆記欣賞

_

_

_

_

_

<<施曉同修的筆記·左滑查看

_

_

_

_

_

<<馬聘佼同修的筆記·左滑查看

雖然隔著屏幕學習,但同修們依然熱情飽滿,在課堂上認真記錄筆記,與老師積極互動交流!課後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思考與感悟。

希望他們的心得與感悟能對大家有所啟示。

茶道美學師首期在線教育

部分同修學習心得分享

這次通過在弘益的學習,很好對自己知識的梳理,對於茶的美學有了更好的理解,李校長的課對於我而言,讓我對於茶的歷史,茶的文化,茶的淵源,有了很好的認知,特別將千利休對茶道的修為,對茶的理解,對茶文化的理解,真的有了全新的認知,對於日本京都的茶舍的構建,人文的理解,之前去京都的時候沒有靜下來細看的地方,經過老師的講解,感覺更多的回味了,認知更為深刻了!感謝李校長!好喜歡安琪老師,之前也習花,也做花藝!一直德系架構花藝,一直不敢深入中華花藝的學習,怕自己的文化底蘊不夠,結果安琪老師娓娓道來,讓我對於中華花藝有了非常美的認知和喜愛,決定下一次一定要來上安琪老師的課程,這次有機會聽安琪老師的課,我真正意義上想要了解中華花藝,深入茶席花藝美學的研習!

傅玉蘭同修

認真佈席,行茶,泡最喜歡的茶,無端的就心生歡喜愉悅。

習茶十年,一直執著追求的,就是泡茶技術,專業考證的,如弘益,各門各派的,如六人席茶術。

如今可以做到,隨時化繁為簡,那是已知『繁』為何物,才懂得如何成就『簡』的不平凡。

想起一位小學妹對於泡茶技法的理解,與各位分享:

『涵養 全得一緩字,凡言語、動作皆如是茶事亦然,泡茶重節奏,緩字是主旋,心平氣和泡壺茶,非有涵養者不能達。

泡茶有二法,技法是基礎,心法是修煉。

技法煉藝,心法修行,神乎其技終是技,無助生心才是心。

技法和心法在泡茶上是密不可分的,這有點類似藝高人膽大,膽大藝更高。

技法嫻熟,充其量是自我感覺良好;

心法精進,技法就不會僅僅是拿來泡你眼前的這杯茶了,說直白點單純的嫻熟,就算是泡到天花亂墜流暢還是泡茶;而心法的精進,即便是不厭其煩簡單的重復亦是修心』

謝霞榕同修

茶道,是品的美感之道,它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

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

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茶道美學就是於茶間修人達己,萬物和合,至簡安住!

聞晉同修

我自身是一個珠寶公司的經營者。

在做珠寶生意之前,我去過很多珠寶店,玉器店考察,通常會看到有一張茶桌,買賣雙方會坐在茶桌對面洽談業務。

當時可能是由於年齡原因,很難理解為什麼生意人會有那麼多時間能夠靜下來喝茶,我認為這是一種對於時間的浪費。

而且我們會發現,歐美的一些大品牌珠寶店,會用咖啡來招待客人,正像西方的快餐文化一樣,在一杯咖啡的時間中成交。

後來在自己經營珠寶店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尤其是購買玉石的客戶會傾向於坐下來慢慢跟賣家交談,交流玉石的相關知識和文化,共同鑒賞玉器,體會玉器之美。

我這時候才發現原來喝茶是一個與客戶溝通感情的媒介。

通過共飲一壺熱茶,在茶香裊裊的氛圍中,主客雙方會處在一個世俗之外的小環境中,在這裡,通過小小的一方茶桌承托起的這個小世界,主客雙方在這個安靜的環境中,讓人心安於此,在品嘗茶以及欣賞茶周邊器物的過程中,增加了雙方的信任程度,進而心意相通,達成共識。

我想這就是茶之美好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個方面的體現。

以茶為媒,給了珠寶買賣雙方的機會去增進了解,建立信任,促進成交。

邢貞貞同修

茶道美學包括飲茶環境、禮法、茶藝、修身等幾大要素組成的審美活動。

其一,無論是飲茶的自然環境、人造環境還是特設環境都有一定的審美原則,即通過營造凈潔清雅的環境來陶冶人的心靈和情操。

其二,茶道審美要遵照一定的禮儀來進行,飲茶主、客之間的端、接、飲、敘都有約定俗成的規范以示和敬與友善。

其三,茶藝的五大環節備器、擇水、取水、候湯、習茶是茶道審美的基礎和載體,都有相應的美學范式加以引導。

其四,茶人通過對茶事活動的審美參與來提升心性修養。

人與人相處,正是彼此的珍惜與包容,記錄著生活的點滴,情很長,卻是細水長流的積攢,茶的路上期待與各位愛茶人士相遇!

鄧雅同修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奉人香茶,心留溫暖。

人與人的距離在奉茶的過程中一下子就拉近了。

而泡茶的過程不僅是一個修生養性的過程,也是加深情誼的過程,茶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謙遜,友愛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也許這就是幾千年來茶道源遠流長的秘密之所在吧!

一處茶席,一套茶具,一束插花,幾張木椅,簡約到了極致,細節處體現不同的味道,寧靜質樸卻不失優雅,遠離喧囂而不失消極頹廢,營造一種禪意的生活空間。

以上是我對茶的了解和認識。

在我眼中,茶是一門藝術,要讀懂它,需要耐心和恒心。

茶也是一個人,在泡茶與品茶的過程中不斷的自我升華與提升。

朱丹青同修

與其他飲品相比,茶最講究,亦最家常,兼具知性與人性。

它所給予我們的是含蓄、清新和妥貼;是淡淡的溫暖和靜靜的私人空間,它給我們帶來恬淡的心境。

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靈去悟。

茶分:綠茶、紅茶、白茶、黃茶、青茶、黑茶、花草茶。

茶不同,茶韻和茶味就不同。

茶是一種情調、一種沉默、一種憂傷、一種落寞。

也可以說是記憶的收藏,在任何一季節裡飲茶,每個人都宛若一片茶葉,或早或晚要融入這變化紛紜的大千世界

在融會的過程中,社會不會刻意地留心每一個人,就像飲茶時很少有人在意杯中每一片茶葉一樣。

茶葉不會因融入清水不為人在意而無奈,照樣隻留清香在人間。

楊菲菲同修

五年來一直在路上尋找自我,在各種似是而非的形式上兜兜轉轉,自性的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卻在繁華落盡時才結了果,終於找到了實現自我個性的試筆和茶心,心素如簡,人淡如茶。

而今,果子熟了透著芬芳的香氣撲面而來,從閑茶的從容淡雅到心茶的自在灑脫,不落竄臼,不拘一格,雖然一路坎坎坷坷走了五年,歷盡千辛萬苦,回首時還是粲然一笑,一切釋懷。

當你的身心執著於種種分別的感受時,茶還是茶,心還是心,茶與心始終是有距離的,盡管你水溫控制得剛剛好,把茶沖泡得很完美,茶香四溢,茶席潔雅,隻能感受茶本身的韻味,入口不入心,感動不了自己也打動不了人心,茶的生命與茶人的性命沒有融合到一起,這般飲茶隻能稱之為茶藝,不能與茶道論之。

周在同修

開始習茶,也是因為在行茶的起落間,覺得優雅,內心再次升騰起美滋滋的感受。

然而到底什麼是美?

似乎又不僅僅止於此。

我想茶道的意義,是以形入心的修習,帶領我們重新尋回澄澈純凈的本心。

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容易之處,借由茶道的修習,讓我們得以抽離出頭腦哦制造的煩惱苦悶,將注意力,放在自然,放在內心。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時間的流逝,四季的更迭,風、雨、日出、日落,都有它們的美。

就像武田老師說的:夏天的雨聲與秋天的雨聲是不一樣的。

生命中有不期而遇的美,也有無常的苦痛。

電影中典子的父親突然離世,讓她非常後悔沒有多陪陪父親,內心十分痛苦。

人有生老病死,有悲歡離合。

我們歷經浮沉,希望改變一切,最後隻會明白,我們無法改變,隻能隨順與珍惜每一個當下。

茶道的修習,是一次次拿起與放下,我們在這個過程裡,去學會重重的拿起,輕輕的放下。

美是什麼?

我淺薄的見識無法給予準確的回答。

但我想,萬物的生生滅滅,都有它的美。

而我們要在這日日重復的生活中,去找回內在澄澈純凈,那是我們的本心,是最美也最珍貴的。

冼智敏同修

意識是時間管理的先決條件。

無論在哪裡,只要有意識去學習,你才能去支配和管理自己的時間。

疫情固然嚴峻,但在嚴峻的形式下更要去學習,更要認真對待自己寶貴的時光,而非渾渾噩噩浪費光陰。

你的時間和精力在哪裡,你的努力在哪裡,你的收獲就在哪裡。

希望疫情結束後,我們都能無悔這段時光的學習。

作者:兮淺 | 弘益茶道美學編輯

•排版編輯✎兮淺

•圖片來源:弘益大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