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婚禮上敬獻『白族三道茶』《楊建華 攝》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由中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7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至此,中國共有43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居世界第一。

據悉,『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是有關茶園管理、茶葉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飲用和分享的知識、技藝和實踐。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開始種茶、采茶、制茶和飲茶。

制茶師根據當地風土,運用殺青、悶黃、渥堆、萎凋、做青、發酵、窨制等核心技藝,發展出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六大茶類及花茶等再加工茶,2000多種茶品,供人飲用與分享,並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習俗,世代傳承,至今貫穿於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儀式和節慶活動中。

傳統制茶技藝主要集中於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相關習俗在全國各地廣泛流佈,為多民族所共享。

近年來,在茶文化的帶動和促進下,中國茶產業快速發展,茶科技水平穩步提高。

『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相關44個項目已先後列入國務院批準公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為確保該遺產項目的存續力,增強傳承活力,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於2020年12月成立保護工作組,聯合制定了《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五年保護計劃(2021—2025)》,將鼓勵傳承人按照傳統方式授徒傳藝,依托中職院校和高等院校培養專門人才,鞏固代際傳承;舉辦保護傳承培訓班,加強能力建設;建立研學基地,編寫普及讀本,開展相關巡展活動,提高青少年的保護意識。

同時,通過加強確認和管理、提升建檔水平、開展學術研究、完善保護協作機制、維護實踐場所、組織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等措施,實施協同保護行動。

文化和旅遊部和相關地方政府將積極支持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組織實施系列保護措施,做好該遺產項目的傳承與實踐。

《中國日報雲南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