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申遺成功,『大紅袍』功不可沒。

11月29日,包括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在內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正式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國第43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

茶,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
再一次向全世界展示了
它獨有的東方魅力
其中
武夷巖茶《大紅袍》功不可沒

▲采茶工在武夷山茶園采茶。

《張筱惜 攝》

  南平茶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是福建乃至中國重要的茶產區之一,武夷山是世界紅茶與烏龍茶發源地、『萬裡茶道』起點城市,茶文化源遠流長。

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是『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早在2006年,便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與武夷巖茶制作技藝相伴而生的茶俗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喊山、鬥茶、茶藝等風俗雅俗共賞,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 武夷傳統茶俗『喊山祭茶』。

《邱汝泉 攝》

▲武夷山傳統鬥茶賽。

  2020年12月,武夷山市接到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聯合申遺消息,要求在2021年3月提交申遺材料。

武夷山市立即成立申報專班,武夷山市文化館館長楊義東成為主要負責人,組織收集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有關資料。

楊義東:

  這個項目是要保密的。

當時福建省參與申遺的6個地方還成立了申遺專項工作群,為了不泄露消息,群名取為『草木人專項群』。

人在草木間即為茶。

  當時時間緊,不允許返工,材料不合格的項目將直接從申報文本中被拿掉。

申報世遺不僅需要準備武夷巖茶工藝流程記錄材料,還需要武夷巖茶茶業政策、近五年財政資金投入情況、茶企開展項目實踐活動、項目宣傳傳播工作情況、傳承人或茶農培訓情況等幾十個類目的文字及攝影攝像材料,涉及農業局、文旅局、財政、茶科所、茶企等幾十個部門和企業,范圍廣、內容多且復雜,但武夷山有足夠的底氣完成這個任務

底氣一:先天優勢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國英這樣概括武夷巖茶的技藝:『武夷巖茶的制作技藝流程在所有茶類裡,是最復雜、最多的,對茶葉品質的影響程度也是非常明顯的』

  武夷巖茶傳統制作技藝包括采摘、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走水焙、撿剔、復焙、歸堆、拼配等十幾道工序,環環相扣,不可或缺。

武夷山精湛的傳統制茶技藝加上茶葉獨特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也造就了武夷巖茶獨有的『巖骨花香』。

當代著名茶葉專家陳櫞認為:『武夷巖茶的創制技術獨一無二,為世界最先進技術』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紅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國英在制作武夷巖茶。

《新華社記者薑克紅 攝》

底氣二:蓄力篤行

  長期以來,南平市縣兩級文旅部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建立較為完備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的保護體系和傳承人梯隊,推動建設一批茶文化展示館、傳承基地、傳習所等設施,開展技藝宣傳推廣工作。

同時組織創作編排如《采茶》《揉茶》《大紅袍》《喊山》《祭茶》等一批以茶文化為主題的歌舞、曲藝、戲劇等文藝節目,營造濃厚的茶文化、茶技藝保護傳承氛圍。

此外,借助張藝謀、王潮歌和樊躍的高水平創意策劃,成功打造的以武夷茶文化、民俗文化為背景的《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把悠久厚重的茶文化內涵用藝術形式予以再現,和美麗的自然山水濃縮成一場高水準的藝術盛宴,已成為武夷山乃至福建的重點文化旅遊項目。

在茶文化的帶動和促進下,南平茶產業快速發展,茶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印象大紅袍》山水實景演出。

  市、縣文旅部門在全面搜集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有關資料,組織傳承人、群眾參與申報視頻拍攝等工作的同時,進一步加強茶文化有關非遺項目保護、傳承,積極推動武夷山正山小種紅茶制作技藝、政和白茶制作技藝申報國家級非遺項目,光澤紅茶制作技藝列入省級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將武夷山『喊山祭茶』等11項茶文化項目納入第九批市級非遺項目,評選出34名茶文化有關非遺項目傳承人。

  但申報材料並不簡單。

楊義東解釋,申報專班成員要向各個部門收集材料,還要消化吸收、總結提煉,甚至一些授權工作,還需上門走訪。

他舉例說:『收集的申報圖片、視頻素材還需找到作者,一一簽署授權書』

  三個多月,他們夜以繼日、全力以赴,共計完成了十餘萬字、幾百張圖片、三百多頁的申報材料,並如期提交。

楊義東說:『能參與到這樣的項目中,我們都充滿了榮譽感和使命感』

▲武夷山市天心村村民挑著茶青下山。

《邱汝泉 攝》

  『申遺成功非常鼓舞人心,武夷巖茶制作技藝絕對當得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劉國英得知成功申遺後表示,將以此為契機,宣傳和弘揚好武夷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遺產地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和經濟發展,讓非遺綻放更迷人光彩。

  『申遺成功是對武夷山茶產業發展的一種肯定』徐茂興特別自豪,他來自武夷山市茶產業發展中心茶葉科學研究所,是一名茶學專業的農藝師。

他說:『我是一名科技特派員,今後將繼續用自己的力量,推廣生態茶園建設,踐行‘三茶’統籌理念,促進武夷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讓中國茶香芬芳世界』

  在楊義東看來,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申遺成功是一個新起點,是推動茶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的新契機。

他介紹:『武夷山擬定了未來五年保護計劃,將推進中國武夷茶博物館建設、發揮傳承人作用,開展傳習活動,推進傳統技藝保護、加強數據庫建設、推進茶文化空間保護、開展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記錄工程等』

▲燕子窠生態茶園。

《黃海 攝》

春風有信,茶香有約。

茶路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光環的加持下,
武夷山茶人也將借此
把美好、健康的茶文化傳向世界。

來源:閩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