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茶圈內,從不缺乏杠精。
下面且來情景模擬一番,上小劇場。
眾人議:『哇,你聞聞,這泡肉桂很像大桂皮,桂皮香太犀利了』
杠精回:『切,這麼愛喝桂皮味,你們幹嘛不去用桂皮泡水』
眾人議:『聞聞看,蓋上的水蜜桃果香很清晰』
杠精回:『喲呵,你這蜜桃肉桂一斤要大幾千,我到外面買兩斤水蜜桃不過幾塊錢』
眾人議:『這泡肉桂桂皮香在前,花香殿後,尾調處的花香很像玉蘭花香呢』
杠精回:『這有什麼,隨便買瓶香水噴一噴,花香可比這濃多了……』
看到這,估計已經順利掀起了一眾茶客的怒火。
不說別的,先將這大煞風景的杠精拖出去,先打十大板再說。
但玩笑歸玩笑,茶圈裡,類似上述的一幕幕比比皆是。
與毫無邏輯,不講道理的杠精去理論,除了白費口舌外,沒有任何意義。
但咱們在喝肉桂時,如果隻喝桂皮香,還當真是要不得。
《2》
一、巖茶不需要太香?
開頭那番杠精言論,濃縮起來不過一個宗旨。
即,一票否決所有的茶香。
管你桂皮香、蜜桃香、玉蘭香、奶油香,總之,日常生活裡都能找到平替。
與其從大幾千上萬一斤的正巖肉桂裡尋覓諸多茶香,倒不如直接到鹵肉香料店裡,買上一包桂皮。
桂皮本桂的桂皮香,那可是隔著老遠都能聞得到。
論香氣濃鬱程度,可比巖茶肉桂的桂皮香來得強勁多了。
但平日喝茶時,沒人會這麼幹。
甚者,能產生這種想法的人,多數不是真正的喝茶人。
因為,鹵肉香料裡的桂皮泡水後,無法帶來一杯又香又滑、醇厚美妙、回甘生津、唇齒留香的好茶。
喝巖茶,大家都不是單純奔著類似某某香而去喝茶。
而是為了喝香氣滋味交融的香茗。
將重水求香這四個字想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便不言而喻。
《3》
二、茶香有別於本體香。
還是以巖茶肉桂的香氣為例。
肉桂的桂皮香,非桂皮本桂。
肉桂的蜜桃香,非蜜桃本桃。
肉桂的玉蘭香,非玉蘭本蘭。
上面點名的這些,統統都是近似香。
畢竟,巖茶肉桂的本質是茶,不是桂皮、更不是水果和鮮花,它們發散氣味的機理全然不同。
但,正因為這些抽象的近似香,帶來無窮無盡的飲茶樂趣。
原因在於,上述多種茶香的成型,是茶葉本身與做青、焙火等一系列復雜工序碰撞出來的產物。
怎麼說呢,就像喝高端點的葡萄酒。
幹邑也好、貴腐也罷,凡是到最後,都要落到具體實處來。
比如,這批葡萄的成熟度、甜度。
比如,果肉與橡木桶的發酵契合度。
比如,最終轉化出的酒精含量高低。
種種因素結合,才能得出美妙的花香、果香、堅果香等復合香型的綜合。
巖茶圈內,經常有人說,茶香無法代表好茶的風骨《巖韻》。
因為他們片面化地理解成,巖韻就是茶湯的骨鯁感、飽滿度。
其實,巖茶的巖韻是綜合性的,也有包括香韻。
正巖茶的香氣,香得更沉穩、深刻,讓人有記憶點。
以至於,當你喝茶過後數十分鐘,甚至小半天的時間,都在回味這些由多重茶香組合起來的多重奏。
這說明,此茶香氣實力不俗!
《4》
三、肉桂不能隻喝香。
這個邏輯是說得通的。
雖說『香不過肉桂』,但也沒有肉桂隻喝香的道理。
因為,巖茶重水求香。
先重水,再求香。
湯感不稠,水路不滑,滋味不厚,再去談茶香表現,無疑是水中月,鏡中花。
建立在茶味醇厚飽滿基礎上,再去談香不香的問題,才能有物質基礎。
如果一泡肉桂的茶味很淡薄。
茶湯喝著很像涼白開,水水的,沒什麼內容。
但聞起來,卻香到不得了。
香氣高揚,花香沖天,當你揭蓋聞香時,茶香特別能『抓人』。
圈內對這種空有高香,而無茶味的情況,早有定論。
這屬於香氣輕浮,沒有內涵!
《5》
四、肉桂的香氣,不能隻看桂皮香。
近一、兩年,大桂皮在圈內很紅。
所謂大桂皮,即以桂皮香為香型主導的肉桂。
然而,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上武夷山去試茶淘茶。
陸陸續續間,有聽到不少對大桂皮的爭議。
有人喜,有人憂。
喜的是,認為大桂皮風味的肉桂,是肉桂傳統的肉桂。
喝肉桂喝到最後,就應該喝其本味。
和花香肉桂、果香肉桂相比,大桂皮肉桂更不容易讓人喝膩。
憂的是,武夷山當地有不少茶農朋友覺得,大桂皮肉桂嘛,沒什麼特別的。
據他們的做茶經驗,比起正巖核心山場的肉桂,反倒是高山肉桂更容易出大桂皮風格。
畢竟,正巖山場內,整體小氣候趨於清涼。
而一些光照充足、日照時間長的山區,更利於養成大桂皮為主導的肉桂風格。
如果說,一泡肉桂單單因為做出了鮮明大桂皮特征,就能一躍在牛肉、馬肉等諸多正巖核心肉桂之上,絕對不合理。
這番話,麻花倒也認同。
選茶時,如果香氣上難分勝負,那就拼茶味唄。
此路不通,另走他路。
在茶湯醇厚,骨鯁明顯程度,回味生津持久表現方面,正巖核心山場的肉桂,可謂鬥遍百茶,難逢對手。
換句話說,選巖茶,咱們重點並非在於它到底做出了什麼香。
而是它的香氣是否清晰、持久、沉穩、香氣落水、留香持久。
保證香氣魅力的同時,能做到茶味醇厚綿柔飽滿,才是一流好茶!
《6》
周末的時候,剛喝了一道火的天心巖肉桂。
今年的,好不容易能遇到款肉桂新茶調劑口味,嘗嘗鮮。
算一算日子,已經到八月了,下個月就是中秋。
不論是選十二金釵時,那些風格各異的品種茶。
還是巖茶茶桌上的主餐,肉桂水仙大紅袍等當家品種。
它們都相繼焙入火,雖說隻焙了一道,但香氣明朗,茶味甘潤。
湯清水潤,風格清新,嘗鮮再好不過。
很多時候,喝焙火程度輕一些的巖茶,亦有它的好處。
至少在沒有經歷輪番高溫焙茶前,巖茶品種自然的風味能夠更好地保留。
品種特征清晰,香氣分明,茶香表達清晰。
喝茶時都不需細辨,一聞就能感受出這是什麼香氣。
這種茶香恣意的直白飲茶體驗,豈不美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