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周末逛了一圈『播播間』賣茶,眼界大開。
十幾塊錢的茶樣組合,能喝到『牛肉』、『馬肉』、『老叢』。
乍一聽頭銜很唬人的130年樹齡單株老叢水仙,原來不過百元出頭。
還有,各種茶葉概念連連看。
在介紹巖茶時,重力高捧荒野茶。
更有甚者,同一家之間,XX荒野奇蘭的價位,能遠遠高出正巖馬頭的肉桂。
這令人越看越迷惑。
咦,這年頭,竟還有非正巖品種茶在價格上力壓正巖肉桂的怪事?
結合市場實際情況,這不論如何也說不通哇。
《2》
遊走了好幾個直播間後,早已被各式概念轟炸得頭暈。
索性,就翻到了商城。
逛一逛評論區,看了幾則差評,找找樂子。
之前在寫那泡反面素材的金牡丹時,有茶友提醒,巖茶光是看幹茶,總感覺差了點意思。
一泡巖茶究竟成色如何,還得再多加掂量。
話說,該怎麼掂量呢?
從評茶鑒茶角度看,不外乎常規的5因子。
幹茶、蓋香、湯色、茶味、葉底。
但三人行,必有我師。
真實差評區裡,明面上是對劣質巖茶的控訴大會與吐槽大會。
然而,稍加留意一二,還是能從前人的購茶翻車經歷裡,撈到不少實用高效的鑒茶技巧。
例如,以下這3點就很真實、很實用。
《3》
差評一,茶葉碎末太多。
乍一聽,巖茶有碎末,不過是常事。
畢竟巖茶焙了火,幹度在3%左右搖擺,酥脆得很。
焙茶時,難免會有損耗。
包茶時,也會有碎葉損耗。
物流運輸時,但凡不小心磕碰,還是會有碎茶形成……
不過,再怎麼說,以上提到的適當碎葉損耗,都算正常范疇。
一泡巖茶裡,出現個別碎葉,還能讓人接受。
讓人受不了的是,碎葉太多,全是渣末,看著就心煩。
話說,將巖茶買入手,該如何界定它是正常斷裂損耗,還是碎茶渣末過多呢?
以下這個說法,很有意思。
『第一泡已經用茶濾泡了,第二泡還是有碎末』
蓋碗泡巖茶,很多茶友關心,要不要用茶濾啊?
麻花的想法是,如果茶葉不是太碎,泡茶還是簡單些好,用不著茶濾。
但如果茶葉太碎,三、兩沖之間,碎葉一股腦全都跑到茶濾網裡,泡起來也是尷尬。
論本質,徹底碎成渣末的茶葉,就該裝入茶包袋內。
不然沖泡起來,甚是不便。
僅有適當碎葉的巖茶,倒出第一沖茶湯後,微小細屑大多已經流出。
此時哪怕沒有茶濾,碎葉也會在公道杯自動沉底,不易流出。
等到再次沖泡時,不該再有過多碎末,泡起來省事不少。
若是連泡兩、三沖,落入茶湯內的碎葉依然『淋漓不盡』。
情況很顯然,這泡巖茶絕對是碎得過頭,品相糟糕!
拋開香氣滋味不談,初步印象分就不能及格。
《4》
差評二,你這大紅袍裝的是紫菜吧?
不論是看,還是聞,巖茶幹茶都與紫菜相差甚遠。
輕易間,不會讓人認錯。
除非這泡茶差勁到『人神共憤』。
例如,以下這段金句評價。
『你這是大紅袍嗎?
我看見的就是紫菜,聞起來也一股紫菜味、海鮮味,泡出來聞著濃濃的土灰味,我都沒敢喝……』
哎,紫菜味的大紅袍?
這麼奇葩的氣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
部分巖茶在經歷高溫焙火後,茶葉內部的植物蛋白發生轉化,會生出一系列焙火氣息。
包括焦糖香、烤堅果香、烤瓜子香、烤海苔香等,都很常見。
前段在武夷山,就試喝過一款剛焙不久的老叢,幹茶聞著確實有幾分烤海苔的香氣。
但這種類似烤海苔的香氣,聞著倒是清爽舒服,不怪異。
正如網友所言,他在網上遇到的大紅袍,聞著有偏腥的紫菜味。
稍加思索,能引起不少猜忌。
或許是原料產區影響,水土不佳,土質粘膩,導致做出來的茶有土腥味。
或許是茶葉存放過程中,和紫菜魚幹等氣味明顯的物品混放,導致串味。
或許是做青不及時,青葉底部被漚到,導致出現偏腥的植物氣息。
還有可能是,存壞變質,生出青味導致……
不管怎麼看,這種聞起來氣味可怕的劣質茶,不喝為好。
即便自己不想浪費,但泡開之後,來自內心深處的抗拒,也讓人難以下咽,無法接受,著實喝不下!
《5》
差評三,茶湯黑不溜秋的,難喝。
哇,湯色黑不溜秋的巖茶,說實話,近些年還蠻少見的。
因為這種醬油湯那般的茶,一看就是焙火失敗的產物。
近幾年,武夷山茶農在焙茶時,普遍采用謹慎態度。
不到萬不得已,肯定不會下死手去焙茶。
將好端端的茶,一下子焙成焦炭。
條索幹枯,焦黑枯槁,毫無光澤。
這樣的病火茶,不僅幹茶看著品相差勁——條索碎、沒光澤、焦味重、炭黑無光。
泡出來的茶湯,同樣缺點多多。
湯色發黑,不透亮,沒光澤。
無需湊近,也能聞出湯面飄揚而上的焦糊味。
這種黑不溜秋的焦糊茶湯,喝入口會有又糊又苦的氣味,沒有半點香清甘活。
茶湯不順口、不絲滑、不綿柔就算了。
還異常苦澀重口,刺激性大,怎一個難喝了得。
然而,這則差評底下,商家如是回復。
『親,足火茶湯就是這樣,難道巖茶焙足火之後,湯色還會發黃嗎?
你可能喝不來巖茶吧』
這一招,算作是『顧左右而言他』。
巖茶圈內,何來足火茶就該是醬油湯的說法?
再加上,茶湯發黃,與茶葉內包括茶黃素在內的茶葉色素物質相關。
巖茶作為半發酵茶,不論輕火、中火、足火,茶湯的基礎色系都是以黃為主。
隨著火功加深,從金黃、深黃、橙黃、橙紅不等,從紅橙色系一路漸深。
對巖茶而言,湯色橙黃透亮,才是標準狀態!
最後,且不說湯色發黑,接近醬油湯的問題。
對好茶而言,湯色清透,茶湯透亮有光澤屬於必備要素。
湯色暗沉,黯淡無光,不論如何也解釋不通!
《6》
之前,聽過一個有意思的分享。
有茶友反映,回想他在網上買的那些巖茶,著實是往事不堪回首。
某次買了一罐老叢水仙回去,放著一直沒拆開喝。
有次家裡來了客人,就拆開試試味道。
誰曾想,就這——口感差、香氣弱,有說不上來的怪味,很難喝。
客人還在好奇,這茶從哪買的。
自己都沒好意思說是買的,隻好推脫成別人送來的。
可見,好喝的巖茶,都是相似的。
香清甘活,巖骨花香,香氣滋味韻致俱佳。
而形形色色的劣質巖茶,則是狀況百出,難以盡數!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