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不同季節,有不同風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季節更迭之間,茶圈熱議的當季話題,各不相同。
盛夏燥熱煩悶時,許多茶客在關心:什麼茶可以冷泡?
泡茶是用冷水好還是熱水好?
時髦的冷泡茶和熱茶放涼有什麼不同?
然而,伴隨著降溫天的來襲,冷泡茶話題的討論熱度降到了冰點。
相反,圍爐煮茶成了立冬後的飲茶新風尚。
立冬了,氣溫下降。
煮上一壺暖呼呼的熱茶,的確是很舒服愜意的事。
周末時,剛收到一個新提問。
『冬天氣溫低,熱茶沒一會兒就涼透了,該怎麼辦?
』
不得不說,這位茶友的提問很應時應景。
入冬後再去喝茶,的確會遇到上述狀況。
泡茶喝,人未走,茶已涼。
對著一杯徹底涼透的茶水,難以讓人提起喝茶興趣。
這時候,不妨參考以下4點做法。
逐一破解,手捧一杯暖心熱茶,舒舒服服過冬。
《2》
一、現喝現泡。
喝茶人數少,經常是獨自飲茶時,不推薦提前泡出太多茶水。
隨時想喝茶了,再燒水沖泡。
燒水、溫杯、投茶、註水、出湯、分茶。
簡單幾步操作下來,就能用蓋碗泡出一道又香又滑的茶湯。
冬日氣溫低,熱茶溫度下降速度快。
哪怕是用滾燙的沸水泡茶,揭蓋聞香一番後,杯中的熱茶也能快速下降到50-60℃左右。
這時趁熱啜入茶湯,不必擔心燙嘴。
現喝現泡,及時飲用,是解決冬日茶水溫度易涼的最佳對策。
之前,見過這樣的喝茶習慣。
有的茶友,習慣用大壺泡茶。
一早起來,拿出一把很有年代感的陶瓷壺,容量很大,起碼在600毫升左右。
往裡投入一把茶葉後,加入熱水浸泡。
隨後,僅是倒出一兩杯茶水飲用。
剩下茶湯,一直悶在壺內。
忙活半天,再用玻璃杯倒出滿滿一杯,大口暢快飲入。
但這種大壺喝茶方式,不值得提倡。
且不說,悶上小半天之後,茶水一早就變得不新鮮。
這樣從早喝到晚的一壺茶,壺內剩下的茶湯會被悶濃泡苦,茶味不佳。
冬日喝茶,喝這樣提前泡好的冷茶,也不合時宜。
比起重新摻上沸水,調節水溫,稀釋濃度。
不如把握當下,現喝現泡,更能領略一泡好茶的完整風味!
《3》
二、巧用溫杯墊。
前段時間,分享過辦公室泡茶的方法。
工作期間喝茶,為了求簡求快,用玻璃杯泡茶更方便。
不過,泡茶條件允許,繼續用蓋碗沖泡未嘗不可。
為了避免顯得『陣仗太大』,辦公期間用蓋碗泡茶,可以適當調整。
比如,撤掉公道杯,找一個容量稍大的主人杯。
再不然,直接用平時喝水的杯子,盛放茶水。
用蓋碗連續沖泡幾次,將泡出來的熱茶,全部倒進馬克杯/玻璃杯/主人杯裡,直接飲用。
這樣能避免玻璃杯泡茶,茶葉在熱水裡浸泡時間太長,茶味易濃的困擾。
茶水入口,風味更好。
這一法子,在夏天喝茶時,一切還好。
但伴隨著冷空氣的來襲,降溫之後,提前泡出來的茶水,沒過一會就徹底涼透。
對此,建議大家配上保溫杯墊。
保溫杯墊,堪稱是秋冬季飲茶神器。
泡茶也好,泡咖啡也罷,或者是單純熱牛奶,溫杯墊都能用得著。
將泡好的熱茶放在上方,摁下保溫鍵。
這樣一來,杯中的茶水溫度就能時刻維持在55℃左右的適口狀態。
對辦公族來說,只要有一個USB插口就能啟動這樣的小物件,再簡單不過。
《4》
三、用上保溫杯。
保溫杯墊,適合上班族、學生族、伏案工作者。
但戶外喝茶時,卻派不上用場。
戶外工作者、差旅族、健身愛好者等,或者出門爬山、散步、逛公園等場景下,更適合用保溫杯/保溫壺。
出門之前,按照平日的泡茶習慣,用蓋碗連續沖泡。
將泡出來的熱茶灌入保溫杯後,擰緊蓋子,攜帶出門。
外出時,就能在呼呼寒風當中,喝到一口暖心熱茶了。
平日收到不少提問保溫杯泡茶的細節的留言。
個人看法是,比起用保溫杯直接泡茶,不如單純用於保溫茶水。
直筒狀的保溫杯,若是投入幹茶,灌入沸水後,擰上蓋。
意味著茶葉將長時間面臨高溫悶熱的極端環境。
持久悶熱下,容易將好端端的茶味悶壞。
茶味一股腦兒,全部浸出。
投茶量但凡稍微多了一些,茶味就很容易泡濃。
即便解決茶味易濃的問題,在清洗保溫杯時,倒出泡開的茶葉殘渣也十分麻煩。
顧及至此,在出門前,提前將熱茶泡好,再倒進保溫杯內進行保溫更好。
不過要注意,為了喝到的茶味更佳,建議及時飲用。
哪怕保溫性能再好,放置超過五、六個鐘頭的茶湯,難免會面臨不新鮮的問題。
茶香茶味清一色變得低沉偏悶,不如及早喝完來得爽口!
《5》
四、煮一壺茶保溫。
上禮拜有茶友過來聊天,提到一個很細節的話題。
『將老白茶煮著喝,一共能煮多少壺?
一壺茶煮好之後,要不要將茶水全部倒出來?
茶葉一直悶在湯水裡,會不會將茶味悶濃?
』
這一連串的問號,得逐一分解。
煮茶喝,一壺茶能煮多少次?
這得取決於茶葉內質、煮茶方式、以及個人喝茶所需。
內質越是豐富的好茶,越是耐泡。
直接煮幹茶的話,水沸後立刻關火,避免煮茶時間過長,煮上2-3壺不成問題。
從喝茶體驗看,大多數茶客在喝過1-2壺熱茶後,已經足夠盡興。
再喝下去就要成了『飲牛』、『飲馬』。
灌得自己滿肚子都是茶水。
肚中偏脹,過猶不及,反而有損原本美好的飲茶意境。
再說了,高溫煮茶時,為了避免茶味煮得過濃,本就不提倡投茶量太多。
煮茶喝,投茶量宜少不宜多。
一壺400毫升的茶水,投2克左右幹茶足矣。
『茶少水多』,茶味被大量稀釋。
煮上一壺茶,幾乎能將十之八九的茶味『榨』出。
哪怕不倒出茶水,不進行茶水分離。
將煮好的熱茶繼續放在電陶爐上,用餘溫或者最小火保溫,也不必擔心茶味會變濃。
滿滿一壺茶煮好後,先倒出一兩杯享用。
剩下的放在壺內保溫,繼續處理手邊雜事。
練字、看書、澆花、收拾桌面等。
忙了一圈後,再回到室內,倒出暖乎乎的熱茶飲用。
隨喝隨取,再方便不過!
《6》
今年入冬後,圍爐煮茶再次熱度高漲。
比如近期網紅風的『圍爐煮茶』,更側重社交屬性。
備上一個炭爐,準備隔熱板、無煙木炭、炭爐架等。
支開炭爐後,放上架子,中間可以放一個小陶壺煮茶。
在一旁,順便可以烤上年糕、橘子、花生、地瓜、芋頭等茶點。
一眼看去,氛圍感滿滿。
隻不過,北方的冬天在供暖後,若是室內不便通風。
那麼,炭爐加熱多有不便。
紅泥小火爐,風雅雖風雅。
但現代生活裡,用電陶爐煮茶,更加實用百搭方便。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