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香澗肉桂,村姑陳禿筆一枝,都不能盡現這款巖茶的風情於萬一!。《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下午喝的流香澗肉桂。

其實早些年也喝過,隻覺得淡,清,柔,細膩有餘而爆發力不足。

總之,像個江南的書生,不似北方的豪俠。

而世人對肉桂的理解,不就是刺激,尖銳,犀利麼?

這樣與世人期盼差距極大的肉桂,又如何能代表武夷肉桂呢?

遂,放棄它。

今年,武夷山於和偉寄茶樣來的時候,有別於他平時的內斂,竟然極力推薦它,說,今年的流香澗,終於做出大桂皮來。

老成持重的於和偉,竟然也能說出這般推銷性極強的話,可見,這款肉桂必定是可圈可點。

於是,開湯試喝了它。

果然,第一口就被俘獲了。

那種稠度,真真是從未在肉桂的茶湯裡感受過的,前三沖,皆是湯水稠滑得極似高叢水仙,如果不是有清晰的桂皮香與桂花香還有果香在湯水裡,若發酵重些再焙成高火,估計一般人會誤以為是老叢水仙吧。

更難得是香氣。

那種原本是沖人的花香果香桂皮香,被稠滑的湯水一包,就像是鋒利的刀片被棉花包了起來,也不犀利了,變得內斂又深刻。

一柄看似鈍鈍的,卻極有內勁的刀。

殺傷力,比犀利的刀,竟然更強。

那種持久釋放與悠長韻味,非一般的坑澗肉桂,可比。

這種感覺,喝過,才知道。

《2》

這是唯一的一款,隻寫了三沖品鑒,村姑陳就不打算寫下去的,武夷巖茶。

因為,我的禿筆一枝,已經不能盡現這款茶的風情於萬一。

也因為,它好喝得,我已經不忍心繼續劇透下去,隻願保留下無數的神秘感,讓列位看官去探索,去采擷。

第三沖之後,關於它的香氣,關於它的滋味,關於它的口感,關於它的回甘,關於它的掛壁香….

這些壁立千仞,這些千丘萬壑,這些橫看成嶺側成峰,這些被濃霧鎖就的迷團,就留待列位看官喝過之後,去細細感受吧。

需要事先申明的一點是,這款流香澗肉桂極為耐泡,故而,若要細細地品嘗它,深度地體驗它,需要預留下一段極長極長的時間,大概三五個小時左右吧。

必須有這麼一段連貫的,完整的時間,放下瑣事,靜下心來,才可以與這款流香澗肉桂,進行一次深入的,靈魂交流,唇齡交互,津液交融。

才能真正喝懂它,喝透它,將它的萬種風情,喝個徹底,看個通透。

方才不辜負這款,出身最正的,流香澗肉桂。

流香澗肉桂【品鑒筆記】

幹茶:

條索粗長,堅結,乍一看,幾乎以為是老叢水仙的條索,甚少在肉桂當中看到過如此的粗壯的條索。

幹茶香清雅,焦糖香不那麼足,發酵的氣息亦不那麼重。

難怪茶農說,這是一款大桂皮風格極為明顯的肉桂。

第一沖:

迫不及待地揭蓋聞香。

其實,在合蓋出湯的時候,少量的茶香已經透過出湯時蓋與碗間的縫隙,飄逸而出,飄揚而上,進入了泡茶人的呼吸區域。

這是一股極好聞的香氣,復合型的。

我細細辨了幾分鐘,共計有以下幾種香型:

先出來的是濃鬱的桂皮香,清新,清雅,又帶點異域香料的辛銳之感。

第二個出來的是果香,梅李之類的蜜餞果子的氣息,有點微甜,又有果香盈盈。

第三個出來的是木質味叢香,以及中藥香,沉甸甸,飽滿多汁,符合冬季天幕低沉的氣質。

最後,冷香裡,有清淡到幾乎聞不到的桂花香的蕩漾。

晨起,淋了一夜雨的桂花,嫩蕊被打濕之後,散發出來的濡濕的清甜花香…..

這幾種香型,混合在一起,濃鬱地呈現在這款流香澗肉桂的蓋香上。

是的,多少年了,村姑陳第一次在武夷山於和偉家的流香澗肉桂裡,最到這麼濃鬱的香氣。

從前,他家的流香澗肉桂,沒有少寄給我們喝。

然而,總是太細,太弱,太清淡,太飄渺,像一隻高飛的風箏,飄飄搖搖,幾乎就要抓不住它,隨風而去了。

而這一年的流香澗肉桂,竟然第一沖就出現了如此濃鬱的蓋香。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焉。

湯水是極稠的。

除了牛肉,甚少在肉桂茶湯裡喝到這麼稠滑的茶湯,如此稠,也如此滑,且湯水中的滋味感如此濃鬱,令人唇舌仿佛被厚厚的絲棉包裹,豐美不已。

湯色並不是深紅,也未達到橙黃的境地,這第一沖的茶湯,顏色清艷,是清透的鵝黃色。

這種湯色,代表著發酵並不重,但湯水中的滋味感卻依然十分濃鬱而豐腴,隻能說,流香澗這個山場真真是很不錯的,怕哪發酵並不重的肉桂,也能做出濃鬱到極致的滋味感,以及稠滑到豐腴的漿感。

到這一刻,終於徹底明白,山場論是有道理的。

好的山場,果真會出比普通山場好上N倍的好茶。

第二沖:

一揭蓋便是濃鬱的桂花香飄揚出來,清甜,清幽。

第二個竄出來的香氣,是果香,蜜餞般的果香,不那麼鮮,有點熟透的感覺,但甜蜜蜜的,引人食指大動,津液四起,直想咬一口才罷。

桂皮香在第三個出現,由於有前兩種香型的鋪墊,這股子桂皮香變得極為沉穩,極為寧靜安詳,穩穩當當地出現在蓋香上,中氣十足的樣子,霸占著蓋香當中十分之六的時長。

尾調上是蘭花香和焦糖香,它們在蓋子微涼之後出現,清盈地點,像是蜻蜓點水一般,倏忽而過,不留意,根本不知道這點漣漪曾經出現過。

然而最終,直到出湯之後五六分鐘甚至十來分鐘之後,所有的香氣,都混合在了一起,成為一新的香型。

有桂皮香,有桂花香,有蜜餞果香,有藥香有焦糖香……

有滋有味,有香有韻。

湯水仍然極度稠滑,請列位看官注意村姑陳的用詞,在形容這款流香澗肉桂的時候,對稠滑的形容詞,用的是『極度』,並不是『有點』。

如果隻是有點稠滑,那隻能是普通山場的肉桂;而極度的稠滑,甚至還帶有幾分慧苑老叢水仙的稠度和濃度,那隻能說,這山場,正得不要太正。

湯水中的滋味感更加濃鬱了,比前一沖,要濃了二分。

而更加強勁的,是掛壁香。

從前,也不是沒有喝到過有掛壁香的武夷巖茶。

但這款流香澗肉桂的掛壁香,卻是這些年經歷過的掛壁香裡,最值得書寫一番的。

原因隻在於,它的掛壁香,實在是太濃鬱,太持久,太深刻,太有個性了。

它的掛壁香,從湯水咽下之後開始,便牢牢地粘附在口腔四壁,以及鼻腔的整個通道裡。

這還不算,粘在這些呼吸通道的重要位置之後,這股子掛壁香,它們竟然開始持續性的散發香氣。

桂皮香,李杏類蜜餞果香,桂花香,藥香,焦糖香,混合成一股子香霧,熱騰騰地,升騰地口腔當中、鼻腔全域。

掛壁香的這一持續性散發,就像秋雨,連綿纏綿,久久不歇。

五六分鐘之後,仍舊十分濃鬱。

十來分鐘之後,這香氣雖然變淡了,但仍然存在,仍然明晰可辨。

潛伏在你的一呼一吸之間,隨氣流湧動,蕩漾,飄搖若山嵐。

第三沖:

濃鬱的花香停了停,才從蓋香上飄逸而出。

剛出湯時揭蓋,隻有清幽蘭香。

幾乎以為第三沖的花香就是這股子蘭香了。

然而,然而,這款流香澗肉桂總是能給我們驚喜。

在出湯之後,大約半分鐘之後,蓋上的花香像海上的紅日一樣,跳躍著,噴薄而出,瞬間,就染紅了大半個海面。

這股子花香如蘭似桂,是清甜掛的花香,還微帶兩分柔婉的奶香。

清鬱,清新,清新,清甜,而又濃鬱,奔放,仿佛那朵碩大艷麗的紅玫瑰,容不得人忽略它的存在。

須臾,花香變弱,蜜餞般的果香飄揚了起來。

果香與花香仿佛結成了對子,一人一半,一同撐起了流香澗肉桂第三沖的蓋香主場。

尾調上是蘭香與焦糖香。

輕微的甜,輕微的花香盈盈。

湯色加深了,變得偏橙黃色了,是切開一隻血橙,那靠近紅斑的一部分。

這是被沸水沖泡後,葉片受熱,顏色發生部分轉變的結果。

湯水一如既往地稠,滑,軟糯,一入口就自動滑下喉嚨去。

湯水中的滋味物質更濃鬱了。

含一口茶湯在嘴裡,隻覺得香艷四射,湯水中的各種香氣物質,滋味物質,像元宵節的煙花一樣,四散炸開;又像傳輸香氛的管子裂開了幾道小口一樣,咕咕咕,直向口腔中冒著香氛。

桂花香與桂皮香以及果香組成的方陣,在口腔裡四處巡航,四處遊蕩,四處溯洄。

把我們味蕾的所有角落,全清掃了一遍,留下一地芬芳。

並且,留下大量的香氛分子,懸掛在口腔四壁與鼻腔全域,隨著吐納,香氣滿盈。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