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說壺第39期:尋茶之旅—探訪武夷巖茶。《圖+文》

大家好,我是大聖。

上一次我們尋茶之旅走訪了福鼎,給大家找尋了白茶的前世今生。

這一次,我們來看看石頭縫裡長的茶,也就是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這兩年的名氣特別大,我現在所站的位置,三坑兩澗,如雷貫耳的牛欄坑,帶大家領略一下福建武夷巖茶的風貌。

所有牛欄坑的茶都是人工除草,不會去打任何的除草劑。

要研究一款茶適合用什麼壺,首先你得了解這款茶。

前些年很多玩壺的朋友喝普洱,這些年雨露均沾,比較火的一個是白茶,一個就是巖茶。

我對巖茶的關注,最早來源於那三顆大紅袍母樹的好奇。

是怎樣的稀奇之物可以在10年前拍出20克20.8萬的天價,平均一克一萬多。

再後來慢慢接觸,你會發現之所以更多老茶客喜歡巖茶,是因為她有種獨特的個性,茶人謂之『巖韻』。

就像老生普,每一個山頭都有自己的個性。

巖茶也是如此,三坑兩澗每一個茶都個性鮮明,但又萬變不離其宗。

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跋涉,三坑兩澗,九曲十八彎,

我們終於來到了大紅袍母樹的所在。

大家看一下這個大紅袍母樹,

真的是在巖石中間,三棵六株,距今有三百六十年歷史了。

我們看到三坑兩澗的正巖茶它的芽頭剛剛立秋過後已經長到這麼高了,都是沒有人采摘的。

因為所有的正巖武夷巖茶實際上隻做一季也就是隻做春茶,隻有這樣才可以確保它的口感和品質是一流的。

所有巖茶的茶田都是武夷山丹霞地貌巖壁下面,一小塊一小塊巴掌大的地方,環境優雅,蟲鳴鳥叫,溪水潺潺。

武夷巖茶大家知道,制作成本是比普通的茶要高,為什麼呢?

因為十斤茶青才可以做成一斤的成品,它的采摘跟制作跟普通的茶有所區別。

你看我手裡的這一根,大家看最外面的這一片茶實際上是不用的,這個稱謂黃片,在揉捻和烘焙之後,這一片是要去掉的最終留下的是兩葉一芯。

所以,從青片的角度來講的話成本非常高。

巖茶分正巖、半巖與洲茶。

所謂正巖,你可以理解為武夷山風景區以內巖茶最傳統的核心產地。

真正的正巖,茶中除了甘香清甜,並不會有濃重的煙火味,即便略帶苦澀,舌底也是會稍縱即逝。

你也能理解為什麼正巖這幾年價格到高處不勝寒。

每次到源產地,任務就是喝茶喝茶、再喝茶,喝到山無棱海無角,才敢與君絕。

喝一款好茶是需要機緣的,有的時候真的是福氣加緣分。

一泡好的巖茶,湯色清亮,舌底生津,唇齒留香。

巖茶的香給我留下了獨特的印象,香氣馥鬱,種類繁多。

好的巖茶無論沒有沖泡之前的幹香還是沖泡後的餘氣,都會讓你心曠神怡。

老話說『人生如茶』,年輕的時候你會喜歡茶的甜香。

到一定年紀,你不再對茶的苦澀皺眉,反而會愛上口腔裡的千回百轉。

那種苦盡甘來,意猶未盡,不正是人生如茶的最好寫照嗎?

巖茶的焙火也是頗有匠人心得的環節,

焙火時間長短與溫度高低,全靠老師傅經驗積累,

旁人看得再多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整個炭焙房裡那種烘焙出來的茶香,會讓人如癡如醉。

每次到茶葉產區來,都給人新的感悟和體會。

這一次到武夷山來又對巖茶有了新的感悟!

實際上,茶無上品,適口為珍。

還是那句老話,我們要的是喝茶時候的好心情,而不是這個茶多好。

下一次,大聖會教大家,如何用一把好壺,泡出好喝的巖茶。

本期大聖說壺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