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老茶的泡制方法??《問答》


回答者:用戶1591719382120

近代陶藝家研發之巖礦壺,因土壤中礦物質含量豐富,所制成之巖礦壺對茶湯滋味多有幫助。

亦可用白瓷蓋杯或白瓷器皿沖泡。

綠茶玻璃器皿或白瓷器皿。

沖泡溫度為70~75度。

文山包種茶玻璃器皿、白瓷茶器或茶壺。

沖泡溫度為90~100度。

高山烏龍宜興紫砂壺、紅泥壺。

沖泡溫度為90~100度。

金萱茶宜興紫砂壺、紅泥壺。

沖泡溫度為60~100度。

翠玉茶宜興紫砂壺、紅泥壺。

沖泡溫度為90~95度。

貴妃茶宜興紫砂壺、紅泥壺。

沖泡溫度為90~100度。

鐵觀音宜興紫砂壺、紅泥壺、朱泥壺。

沖泡溫度為100度。

白毫烏龍玻璃器皿或宜興紫砂紅泥壺。

沖泡溫度為80~85度。

焙火茶宜用燒結度低的茶壺,視茶葉的焙火位高低作準則,在調整泡茶之溫。

火味重水溫要低,火味消失了就可高溫沖泡。

紅茶宜用玻璃器皿、白瓷茶器,視茶葉完整或細啐度及品種不同而定。

沖泡溫度為80~100度不一。

◎有些茶品,購買者有時忘記了已經存放多時,香氣已失、風味已減,建議采用高溫或是幹烘法暨潮汕功夫泡法(以茶壺烘茶方式)來泡茶,將茶的香氣再度逼出、提高香氣、改善茶湯滋味。

再者茶的香氣會因為水溫的高低而改變,香氣高揚的茶以高溫沖泡絕對對香氣的提升有幫助,而香氣又會跟著溫度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茶香。

茶葉沖泡後呈現出冷香時,大都是極品茶。

五、置茶量視個人喝茶濃淡,茶葉酌量增減之

綠茶少量。

文山包種茶茶葉外觀是條狀,置茶量六、七分滿或可稍為捏碎為五分滿。

高山烏龍茶葉外觀是半球型,置茶量容器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金萱茶茶葉外觀是半球型,置茶量容器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翠玉茶茶葉外觀是半球型,置茶量容器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貴妃茶茶葉外觀是半球型,置茶量容器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鐵觀音茶葉外觀是球型,置茶量為壺的四分之一。

白毫烏龍茶葉外觀是茶葉是條狀,置茶量六、七分滿,或可稍為捏碎為沖茶器之五分滿。

紅茶茶葉外觀有條型、細碎型等不同。

1.臺茶十八號「紅玉」茶葉是條狀,滋味飽滿,置茶量捏碎後四分滿即可。

2.細碎型紅茶就少量。

六、浸泡時間

◎以下浸泡時間已淡茶為主,好濃茶者依個人口味時間酌量增加之。

綠茶片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20秒、第二道約20秒、第三道約30秒。

文山包種茶條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40秒、第二道約35秒、第三道約50秒。

高山烏龍半球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40秒、第二道約35秒、第三道約50秒。

金萱茶半球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40秒、第二道約35秒、第三道約50秒。

翠玉茶半球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40秒、第二道約35秒、第三道約50秒。

貴妃茶半球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40秒、第二道約35秒、第三道約50秒。

鐵觀音條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一分半、第二道約一分10秒、第三道約一分半。

白毫烏龍條型,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40秒、第二道約35秒、第三道約50秒。

紅茶完整的條型紅茶葉,溫潤泡完成後第一道約25秒、第二道約20秒、第三道約30秒。

第二道茶湯時間縮短,是因為茶葉經第一道茶湯的浸泡以舒展開了,所以,從第三道茶湯的浸泡時間,可以每一泡加長10秒至20秒,視茶葉狀況而定。

細碎型紅茶業或C.T.C.紅茶,過水快沖引用即可。

注意事項:

1.需視茶葉外觀及揉捻狀況為基準。

2.沖茶器愈大,茶葉需酌量減少,浸泡時間亦要縮減。

七、有異味、陳味、臭菁味、酸味時怎麼辦

建議可以不喝就不要喝,但對這些茶還是有方法,但是隻能改善一些而已。

1.異味:茶葉太容易吸附空間中的任何味道,所以不易改善。

2.陳味:用「潮汕功夫泡法」改善查中的陳味及雜味,此法另一名稱是「幹烘法」。

改善方法如下:

在溫潤泡後,蓋上壺蓋,稍待一會掀蓋,等陳味完全去除後再註水用高溫熱水沖泡。

或用一壺承,內裝高溫熱水,然後將茶葉置放於茶壺內,在將茶壺放入壺承中,蓋上壺蓋,等茶葉中之陳味,經壺承中之高溫熱水,將壺內茶葉之陳味逼出茶壺後,陳味去除,方註入熱水,開始泡茶。

1.臭菁味:臭菁味的產生視茶葉中非酸素的產生,泡茶時在溫潤泡後,蓋上壺蓋,稍待一會掀蓋,等臭菁味去除後再註熱水。

泡茶即可改善。

2.酸味:基本上茶葉有酸味呈現時,是茶葉中含水量太高茶葉以劣變,但有些喝茶人還是喜愛此品,我們建議還是不要飲用。

茶是要嘗鮮的,要喝老茶,不如喝普洱老茶,來的對身體健康更好。

不同茶品的特殊泡法

上投法:水先入沖茶器在置放茶葉。

適綠茶或是需降溫沖泡的白毫烏龍。

中投法:水先入沖茶器一半,在置放茶葉後加滿水。

適沖泡綠茶或是需降溫沖泡的白毫烏龍。

下投法:先置茶葉再入水。

適一般輕發酸半求型包種茶,或球型鐵觀音。

此法也是目前大眾最常沖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