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古漢語中有什麼別稱??《問答》

文章目錄


回答者:是瀟瀟吖

1、荼

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

『荼』最早見於《詩經·鄴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學者推考說法不一。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

2、茗

據說是雲南某地區的『茶』之土音,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

宋代蘇軾有詩雲:『從來佳茗似佳人』

香港陸羽茶室有名作家臺靜農題寫的茶聯:『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釀香醪琥珀黃』

3、不夜侯

喝茶有醒腦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詩雲:『破睡見茶功』

唐代曹鄴詩雲:『六臟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五代十國胡嶠在飲茶詩中贊道:『破睡須封不夜侯』

4、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記載,唐武宗時李德裕說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該茶一甌,澆於肉食內,用銀盒密封,過了一些時候打開,其肉已化為水,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

唐代曹鄴飲茶詩雲:『消毒豈稱臣,德真功亦真』

5、滌煩子

飲茶,可洗去心中的煩悶,歷來備受贊詠。

唐代《唐國史補》載:

『常魯公隨使西番,烹茶帳中。贊普問:‘何物?

’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

唐代施肩吾詩雲:『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明代潘允哲詩曰:『泠然一啜煩襟滌,欲禦天風弄紫霞』

6、清風使

據《清異錄》載,五代十國時,有人即稱茶為清風使。

盧仝的茶歌中也有飲到七碗茶後,『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之句。

7、餘甘氏

宋代李郛《緯文瑣語》說:

『世稱橄欖為餘甘子,亦稱茶為餘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餘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嶠在飲茶詩中也說:『沾牙舊姓餘甘氏』

8、清友

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載有『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等句。

唐代姚合品茶詩雲:『竹裡延清友,迎風坐夕陽』

茶於文人可謂摯友,從功效、心情、感悟等多方面去賦予茶名字,足可見茶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遠影響,或許很難再找到一樣東西在詩文中如此大量的出現。



回答者:延年益壽笑顏開

【一字別稱】

荼、茗、荈、蔎、檟。

【二字別稱】

甘露:出自《劉宋》《宋錄》: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倉頭水厄。

翹英:出自《唐》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靈草:出自《唐》陸龜蒙《茶人》: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

藍英:出自《唐》陸龜蒙《煮茶》: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

綠華:出自《唐》陸龜蒙《茶籯》:昨日鬥煙粒,今朝貯綠華

流華:出自《唐》顏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聯句》: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

玉蕊:出自《唐》呂巖《大雲寺茶詩》: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愁草:出自《唐》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竇濺濺通石脈,濾塵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試茗泉》:靈山不可見,嘉草何由啜。

葉嘉:出自《宋》蘇軾《葉嘉傳》:文中以物擬人,寓意茶為葉嘉。

清友: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瑤草:出自《元》倪珊《龍門茶屋圖》:不與世人嘗,瑤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閑與故人池上語,摘將仙掌試清泉。

【三字別稱】

晚甘侯:出自《唐》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

王孫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借問王孫草,何時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滌煩子:出自《唐》施肩吾: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餘甘氏: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面草也。

苦口師: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

嘉木英:出自《宋》秦觀《詠茶》: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雲腴:出自《宋》陸遊《晝臥聞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雲腴。

白雲英:出自《明》朱諫《雁山茶詩》: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雲英。

離鄉草:出自《清》《崇陽縣志》:茶初山則香,俗呼離鄉草。

雲霧草:出自《清》吳嘉紀《送汪左嚴歸新安》:千年雲霧草,早春松蘿芽。

【四字別稱】

玉川先生: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龍芽鳳草:出自《宋》吳潛《遏金門·和韻賦茶》:湯怕老,緩煮龍芽鳳草。



回答者:甜甜小姑

感謝邀約回答問題。茶,在古漢語中的別稱,多到數不勝數!就猶如喜歡喝茶的廣州人,多到數不勝數一樣。但卻很少人知道茶在古漢語中有多少的『別稱』!下面我就按照專家們的說法,一個一個的數下來——

1、金牙,拼音:jīn yá, 見《飲茶歌誚崔石使君》《唐.皎然》 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

2、檟,拼音:jiǎ,(1)即楸,落葉喬木。(2)茶的別名,古書上指茶樹。

3、蔎,拼音:shè,(1)草香;(2)茶的別名。

4、茗,拼音:míng,如:茗談(飲茶並小敘);茗汁(茶水);茗柯(指茶);茗飲(飲茶;茶)

5、荈,拼音:chuǎn,晚采的老茶。亦泛指茶。

6、荼,拼音:tú,苦荼也。從艸餘聲。即今之茶字。

7、皋蘆,拼音:gāo、lú,

8、水厄,拼音:shuǐè,指嗜茶。

9、過羅,拼音guòluó,草名。即苦丁。

10、物羅,皋蘆之別稱。都指茶。

11、葭荼,拼音:jiātú,茶的別稱。明代楊慎《郡國外夷考》:『《漢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方言》:‘蜀人謂茶曰葭萌,蓋以茶氏郡也。’』

12、苦荼,拼音:kǔtú ,指茶。《爾雅·釋木》:『檟,苦荼』 郭璞 註:『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一名荈, 蜀 人名之苦荼』 郝懿行義疏:『今‘茶’字古作‘荼’……至 唐 陸羽 著《茶經》,始減一畫作‘茶’,今則知茶不復知荼矣』 唐 陸羽《茶經·七之事》:『《華佗食論》:‘苦荼久食益意思。

13、酪奴,拼音:làonú,茶湯的別稱。南北朝時,北魏人不習慣飲茶,而好奶酪,戲稱茶為酪奴,即酪漿的奴婢。

14、清友,清茶之意。據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言﹐『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為茶也』。

15、森伯,sēn bó,茶的別名。 宋 陶谷 《清異錄·茗荈》:『 湯悅 有《森伯頌》,蓋茶也。方飲而森然嚴乎齒牙,既久四肢森然』

16、龍井,龍井茶得名於龍井。龍井位於西湖之西翁家山的西北麓。龍井原名龍泓,是一個圓形的泉池,大旱不涸,古人以為此泉與海相通,其中有龍,因稱龍井。

17、烏龍,意指烏龍茶。南巖山麓,一位叫作『烏龍』的退隱將軍,上山采茶追獵無意發明搖青工藝及發酵工藝,做出的天聖茶香氣更足,味更甘醇,以後,用此工藝做的茶大家都叫烏龍茶。

18、毛峰,毛峰屬於綠茶,產地很多,主要有雲南,峨眉,遵義,武義等,但最出名的為安徽黃山,也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

19、雨前,即『雨前』前采的茶。

20、白雞冠,白雞冠是武夷山四大名叢之一。在慧苑巖火焰峰下外鬼洞和武夷山公祠後山的茶樹,芽葉奇特,葉色淡綠,綠中帶白,芽兒彎彎又毛絨絨的,那形態就像白錦雞頭上的雞冠,故名白雞冠。

21、餘甘氏,據李郛《緯文瑣語》稱﹐『世稱橄欖為餘甘子﹐亦稱茶為餘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餘甘氏』。

22、滌煩子,指茶。古人謂茶能消除煩惱,故稱。

23、大紅袍,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

24、鐵羅漢,鐵羅漢茶,屬烏龍茶類,創制於清乾隆年間,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主要分佈在武夷山內山《巖山》,生長在巖縫之中。

25、水金龜,武夷奇茗冠天下,水金龜屬半發酵茶,有鐵觀音之甘醇,又有綠茶之清香,具鮮活、甘醇、清雅與芳香等特色,是茶中珍品。

26、不夜侯,晉張華《博物志》稱『飲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27、茗汁, 茶湯。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王》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漿等物,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

28、花乳,茶湯別稱。唐宋飲茶多將團餅研末煮泡,湯面浮沫渤如乳,隱現變幻如花。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欲知茶乳清冷味,須是眠雲跋石人』

29、茶茗,茶湯。陸羽《茶經·七之事》引《夷陵州圖經》:『黃牛、荊山等山,茶茗出焉』引《茶陵圖經》又雲:『茶陵者,所謂陵谷生茶茗焉』

30、雋永,唐代是稱呼煮茶時第一泡出來的茶湯,以備曾味和止沸,有時也直接用來奉客。陸羽《茶經·五之煮》:『第一煮水沸,而棄其沫之上有水膜如黑雲母,飲之則其味不正。其第一者為雋永,或留熟《盂》以貯之,以備育華救沸之用』是書《六之飲》:若坐客數『六人已下,不約碗數,但闕一人而已,其雋永補所闕人』

31、月團,圖餅茶的喻稱。唐宋時茶作團餅狀,詩文中常以月喻其形。唐代盧仝《走筆謝盂諫議寄新茶》:『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宋代王禹偁《恩賜龍鳳茶》:『香於九畹芳蘭氣,園如三秋皓月輪』宋代秦韜玉《采茶歌》:『太守憐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團圓月』

32、甘露,茶的贊稱。唐代陸羽《茶經·七之事》引《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33、瑞草魁,唐人對茶的贊稱。魁即第一之謂。唐代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34、金餅,古代對團茶、餅茶的雅稱。唐代皮日休《茶中雜詠·茶焙》:『初能燥金餅,漸見甘瓊液』宋代黃儒《品茶要錄》:『借使陸羽復起,閱其金餅,味其雲腴,當爽然自失矣』

35、嘉木,茶樹的贊稱。陸羽《茶經·一之源》:『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著,伐而掇之』

36、茶旗,亦稱『旗』。茶初展的葉芽。宋代葉夢得《避暑錄話》:『其精者在嫩芽,取其初萌如雀舌者謂之槍,稍敷而為葉者謂之旗』唐代皮日休《奉賀魯望秋日遣懷次韻》:『茶旗經雨展,石筍帶雲尖』宋代趙佶《大觀茶論》:『茶旗,乃葉之方敷者,葉味苦。旗過老則初雖留舌,而飲徹反甘矣』

37、茶槍,亦稱『槍』。未展的茶嫩芽。唐代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酒幟風外肢*《左危右支》,茶槍露中擷』自註:『茶萼未展者曰槍,已展者為旗』宋代趙佶《大觀茶論》:『茶槍,乃條之始萌者,木性酸,槍過長則初甘重而終微澀』

38、草中英,茶的贊稱。五代鄭遨《茶詩》:『嫩芽香且靈,吳謂草中英。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

現在,正是夏天時候,也是喝茶好季節,茶能解暑,茶能養生!如有空,我們都可以一起品著『茶』的風味,一邊讀一讀『古漢語』別稱的風雅……



回答者:李家菇涼吖

中國人飲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的時代。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無論飲茶方式如何變遷,人們對茶的喜愛隨著時間流轉,一直保留到今天。今天就一起聊聊茶在古漢語中的別稱:

1、 茗

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別稱,《太平禦覽》中記載,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所以,茗又指代茶葉嫩芽。

2、 荼

《茶經》中記載,荼是茶在唐之前的稱呼,此外,還有檟、荈、蔎等。而有了《茶經》之後,才統一用了『茶』作為名稱。

3、 甘露

甘露的別稱出自《宋錄》,其中記載『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

4、 靈草

靈草的別稱出自唐代農學家陸龜蒙所寫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 茶人》,其詩寫到『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

5、 王孫草

王孫草也是出自唐代,由詩人皇甫冉作《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時,賦予了茶王孫草的別稱。其詩寫到『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6、 滌煩子

飲茶可以消除疲勞,所有的煩惱在飲茶的過程中也會慢慢沉淀下來。所以唐代詩人又寫詩啦,施肩吾寫到『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偷偷說一句,滌煩子是小約最喜歡的別稱!

7、 不夜侯

飲茶可以提神醒腦,在晉代時,張華就在《博物志》中記載『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其後,五代時的胡嶠也寫下了『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的詩句,用以贊美茶的提神功效。

8、 苦口師

苦口師這個別稱,大約是因為茶入口很苦得到的?

偷笑,其實苦口師這個別稱,最早出自於宋代陶榖的《清異錄》,其內記載『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所以,茶又被稱為苦口師。

除了上面已經羅列的,還有諸如靈草、綠華、玉蕊、清友、白雲英、離鄉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漫長的歲月中,無數文人茶客賦予了茶這種飲品數不清的別稱雅號。



回答者:響品有約

中國人飲茶歷史源遠流長,相傳可以追溯到神農嘗百草的時代。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無論飲茶方式如何變遷,人們對茶的喜愛隨著時間流轉,一直保留到今天。現在就跟著小約一同領略一下與茶相關的雅稱吧。

1、 茗

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別稱,《太平禦覽》中記載,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所以,茗又指代茶葉嫩芽。

2、 荼

《茶經》中記載,荼是茶在唐之前的稱呼,此外,還有檟、荈、蔎等。而有了《茶經》之後,才統一用了『茶』作為名稱。

3、 甘露

甘露的別稱出自《宋錄》,其中記載『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

4、 靈草

靈草的別稱出自唐代農學家陸龜蒙所寫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 茶人》,其詩寫到『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

5、 王孫草

王孫草也是出自唐代,由詩人皇甫冉作《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時,賦予了茶王孫草的別稱。其詩寫到『借問王孫草,何時泛碗花』

6、 滌煩子

飲茶可以消除疲勞,所有的煩惱在飲茶的過程中也會慢慢沉淀下來。所以唐代詩人又寫詩啦,施肩吾寫到『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偷偷說一句,滌煩子是小約最喜歡的別稱!

7、 不夜侯

飲茶可以提神醒腦,在晉代時,張華就在《博物志》中記載『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其後,五代時的胡嶠也寫下了『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的詩句,用以贊美茶的提神功效。

8、 苦口師

苦口師這個別稱,大約是因為茶入口很苦得到的?

偷笑,其實苦口師這個別稱,最早出自於宋代陶榖的《清異錄》,其內記載『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所以,茶又被稱為苦口師。

除了上面已經羅列的,還有諸如靈草、綠華、玉蕊、清友、白雲英、離鄉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在漫長的歲月中,無數文人茶客賦予了茶這種飲品數不清的別稱雅號。小約相信,隨著時光輪轉,茶在現在、在將來還會有更多、更雅致的別稱。



回答者:茶葉地理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中國茶的飲用歷史幾乎和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同步,中國人發現和使用茶的歷史由來以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神農氏時期,想要了解中華茶文化,認知『茶』字的變遷就是一個捷徑,就像這個問題問的:茶在古漢語中有什麼別稱?

了解茶在中國文化當中的歷史脈絡,有助於我們更加快速的了解茶文化,也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知茶給我們帶來的利好。知名茶文化學者、資深茶文化傳播者、@茶葉地理 主筆地理君來解析一下這個問題:

茶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在茶字出現之前,』茶『有哪些名稱?

在古漢語中』茶『有哪些別稱?

茶在文化傳播當中的意義和影響力是怎樣的?

要了解茶在古漢語中的別稱,我們必須要追溯到源頭,從歷史文獻當中,對於茶的記載開始,探尋出茶文化的脈絡。首先,我們需要知曉,茶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元代趙原畫《陸羽烹茶圖》

』茶『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要搞清楚』茶『字最早出現的時間,我們需要追溯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葉百科全書《茶經》,自從中唐時期的陸羽著完《茶經》,並開始在唐朝流行以後,』茶『才作為通用名稱,有了今天我們所熟知的含義。那麼,《茶經》裡面是怎樣記述』茶『字的由來呢?

在陸羽《茶經》一之源的註解中說:茶…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註曰從草當作茶,字出開元文字,音義從木當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並作茶,其字出爾雅。

這段話翻譯成現代漢語,也就是說,在陸羽寫作《茶經》的時候,描述『茶』這種植物還沒有統一的說法,而據陸羽《茶經》註釋可知:『茶』字出自唐玄宗時的《開元文字音義》,但在當時,茶還有如上圖所示的三種不同的寫法,而到後來陸羽直接在』荼『字的基礎上減了一筆,在《茶經》裡面全部采用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茶』字,可以說,是從《茶經》開始,『茶』字的形、音、義才得以確立。

因此,我們目前已知的資料表明,唐代陸羽《茶經》的撰寫及流行開始,『茶』開始成為通用的名稱。以致於宋代梅堯臣寫詩稱贊說: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出自《次韻和永叔嘗新茶雜言》

然而,在『茶』字出現之前,在歷史文獻當中,能夠表示『茶』含義的文字有很多,在『茶』統一以前,究竟有多少字可以指代茶呢?

茶字出現之前,有多少字是指代『茶』的?

其實,這個問題,《茶經》裡面也給到了我們答案,在《茶經》一之源當中就有了詳細的說明:

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經》百川學海本

連帶上面提到的《木茶》和荼,在唐代陸羽之前,茶字就有這七種寫法,實際上,這不僅是茶字的七種寫法,也是唐代不同地域對茶的稱呼,接下來,地理君就和大家一一說說這些指代茶的字的來龍去脈。

最早出現的:荼

這七個字裡面,最早出現的字是『荼』,字出《神農本草經》:

『神農嘗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但是,《神農本草經》是否是神農氏所作,目前仍存有較大的爭議。但是荼作為指代茶的含義,在古書當中,出現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在《茶經》七之事裡有了多條引用:

《神農食經》: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周公《爾雅》:檟,苦荼。《廣雅》雲: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欲煮茗飲……

較早出現,作意義延伸或解釋用的字:檟、茗

在上面的引用當中,我們發現,用來解釋荼的意思時,用到了兩個字:檟和茗,並且在相關的解釋裡面,『檟』字懷疑是不同地區方言的不同,作為發音與『茶』相近的說法而出現的異體字,當然,也有可能是『茶』是『檟』的異體字也有可能,隻是在寫法上檟不如茶更為簡單;

而關於茗,這個說法,一直沿用到今天,並且常常茗和茶一起使用,叫作茗茶。從現在的含義來講,二者幾乎是通用,含義一致,而在歷史記載當中,有『早采為茶,晚采為茗』的說法。

《茶經》原文影印版關於茶的記載

曾經應用最廣泛:荈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曾經應用最廣泛的字不應該是茗嗎?

你看到現在都還在用,其實不是,在晉代甚至是在唐代以前,所有表達茶的含義的字當中,應用最廣泛的字是荈。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西晉時期,杜育《又作杜毓》寫了一篇《荈賦》,全文僅有140餘字,卻寫到了茶的方方面面,在陸羽《茶經》裡面,先後引用加引註就有五次之多,這篇文章可謂是到目前為止寫茶最經典、最精煉的文字,並且文章當中還出現了在茶文化史上的多個第一,這個具體的內容,可以去學習@茶葉地理 的專欄《細說〈茶經〉:茶聖陸羽的品茶智慧》,在這裡就不展開來敘述了。

並且,荈字也經常和『荼』、『茶』、『詫』連起來用,比如司馬相如《凡將篇》中就提到『荈詫』,而在晉代左思《嬌女》詩中就有『心為茶荈劇』,孫楚歌『薑、桂、茶荈出巴蜀』等等。而這些引用當中,陸羽把原文的『荼』統一改成了『茶』,所以,我們今天看《茶經》時會發現,全書『茶』字最多。

蜀地方言:蔎

《茶經》七之事引用《方言》中的記載:蜀西南人謂荼曰蔎。意思是蜀地西南部的人把茶叫做蔎。這顯然是地方方言了。

同音異體字:詫、《木茶》

其實,茶經引文裡有提到,但是並沒有單獨列出來的字還有這兩個:《木茶》,這個是在區別茶是作為草本還是木本的時候用到的一個字,現在電腦裡打不出來這個字,隻能用括號來表示;

詫也是指代茶的一個異體字,在司馬相如的《凡將篇》裡就將『荈詫』並列,一是為了解釋清楚,二來也是因為『詫』有指代茶的含義。

那麼,除了這些指代茶的含義以外,在古代漢語中,還有哪些別稱也是指代茶的含義呢?

古代漢語中,『茶』有哪些別稱?

在古代漢語中,隨著人們對於茶認知的加深,尤其是在陸羽《茶經》流行起來以來,越來越多的文人墨客愛上了喝茶,以至於在《茶經》之後的唐代形成了『比屋皆飲』的盛況,而茶也成了既是『琴棋書畫詩酒茶』風雅之事,又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必需的『跨界元素』,因此,圍繞茶和喝茶,在文人的演繹裡,茶就有了諸多的別稱。接下來,地理君就為你一一說明。

傳世名畫當中有很多再現了飲茶的場景

在文人墨客的筆下,茶這一既是物質又是通靈之物的妙草,成為歷朝歷代文人茶友稱頌的對象,而圍繞品茶、煮茶也留下了大量的詩詞文賦。於是就有了這些琳瑯滿目的茶的代稱:

甘露、酪奴、水厄、翹英、靈草、藍英、綠華、流華、玉蕊、愁草、嘉草、葉嘉、清友、瑤草、仙掌、晚甘侯、王孫草、瑞草魁、滌煩子、餘甘氏、不夜侯、冷面草、苦口師、嘉木英、紫雲腴、白雲英、離鄉草、雲霧草、玉川先生、龍芽鳳草。

這些代稱當中,有些我們較為熟悉,而有些說法如果不加解釋,還有些令人費解,但不管是哪一種代稱,都指向茶的美好以及飲茶帶給人的非同一般的飲茶體驗。

甘露:描述茶的美味如同甘甜的露珠,指代茶的美好滋味。

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出自《劉宋》《宋錄》

酪奴:實際上在《茶經》裡講到的,茶不會比乳酪差,但在南北朝時期,人們認為茶要比乳酪差一些,所以才稱酪奴。

惟茗不中,與酪作奴。——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水厄:沉溺於茶中不能自拔,於是就成了別人口中的好水厄。

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倉頭水厄。——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

唐代茶宴盛況

翹英:指采茶時的茶芽的狀態,新生的茶芽尖翹挺拔。

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出自《唐》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

靈草:指代茶的奇妙功效,在古漢語中指代茶的功效的精妙比語不勝枚舉,靈草之說在唐代尤其盛行。

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出自《唐》陸龜蒙《茶人》

藍英:茶是茶人的最愛,怎麼描述都不嫌多,詩人恨不得把所有的好詞都給茶用上。

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出自《唐》陸龜蒙《煮茶》

綠華:由茶的顏色入手,直接描寫茶蘊含的精華之義。

昨日鬥煙粒,今朝貯綠華。——出自《唐》陸龜蒙《茶籯》

書法家顏真卿是陸羽的恩人,也是好茶之人。

流華:在茶的描寫方面,受茶聖陸羽及其《茶經》的影響,茶的精華是歷代文人墨客推崇的。

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出自《唐》顏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聯句》

玉蕊:在過去采芽心尚未普及之前,文人們就開始偏愛初生的嫩芽了,這種『偏愛』原料細嫩的茶品傾向,在今天達到了極致。

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出自《唐》呂巖《大雲寺茶詩》

愁草:在唐代,茶作為草本還是木本的說法並未統一,很多說法中仍是將茶作為草類,因此,出現了各種草。畢竟唐代也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分類詳盡的植物學。

乳竇濺濺通石脈,濾塵愁草春光色。——出自《唐》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

晚甘侯:將飲茶後的體感體驗作為茶的代稱,也很常見。

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出自《唐》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

王孫草:在文人墨客眼中,茶是可以通仙靈的神草,自然可以睥睨王孫,稱呼為王孫草自然是一點兒也不過分。

借問王孫草,何時放碗花。——出自《唐》皇甫冉《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

瑞草魁:茶是所有好的草裡面的老大。

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題茶山》

唐代的飲茶風俗

滌煩子:茶最重要的功效就是可以蕩盡煩惱和憂愁。

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出自《唐》施肩吾

餘甘氏:一碗茶吃罷,回味無窮,甘醇爽口。茶重回甘從古代就開始了。

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出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

不夜侯:茶喝多了讓人睡不著,古人也有這麼認為的。喝茶提神,由此可見一斑,窺一斑而知全豹的斑。

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

冷面草:和宋代的點茶法有關,研磨成粉,點白如花,自然有人喜歡暖色有人喜歡冷色,因此,這冷面草倒也稀奇。

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面草也。——出自《宋》陶榖《清異錄》

甘心氏、苦口師:不苦不澀不是好茶,吃茶的時代,茶入口當然是先來苦味,苦過之後,回甘才更迅猛。

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出自《宋》陶榖《清異錄》

茶是文人雅士生活的標配。

嘉木英:草木精華。

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出自《宋》秦觀《詠茶》

紫雲腴:陸放翁吃的這茶非同凡響,睡個午覺的工夫,就被這茶香給引醒了。

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雲腴。——出自《宋》陸遊《晝臥聞碾茶》

玉川先生:玉川子,盧仝的向往,茶人的神往,茶的代稱。

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

龍芽鳳草:茶自從成了貢品,得到了皇帝的贊賞,龍團鳳餅的源頭,自然是龍芽鳳草了。

湯怕老,緩煮龍芽鳳草。——出自《宋》吳潛《遏金門·和韻賦茶》

嘉草:甭管是何種草,寫成好草的占了大部分,從陸羽的《茶經》開始,茶就和所有的好詞兒連在了一起。

靈山不可見,嘉草何由啜。

——出自《宋》王安石《試茗泉》

傳世名畫中有很多飲茶圖景

葉嘉:大文豪蘇東坡用倒裝詞的方式,賦予了茶特殊的意義,葉子是好的茶,茶是好的葉子。

文中以物擬人,寓意茶為葉嘉。——出自《宋》蘇軾《葉嘉傳》

清友:以茶為友,古已有之。

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

瑤草:茶不僅是地上的靈藥,更是天上的神草。

不與世人嘗,瑤草自年年。——出自《元》倪珊《龍門茶屋圖》

仙掌:采摘的茶青標準不同,形象自然也不一致,今有太平猴魁,古有玉泉仙掌。

閑與故人池上語,摘將仙掌試清泉。——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

白雲英:白雲生處的精華,從古到今對茶園的生態環境都十分註重,所謂高山雲霧出好茶,今天我們可以講出更多事實證據,古人不講證據,看著雲山霧罩,那定是有神仙了。

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雲英。——出自《明》朱諫《雁山茶詩》

離鄉草:從大紅袍的典故而起,茶的味道,叫人想家。

茶初山則香,俗呼離鄉草。——出自《清》《崇陽縣志》

雲霧草:這個不用多講,高山雲霧之中,神仙采茶之境。

千年雲霧草,早春松蘿芽。——出自《清》吳嘉紀《送汪左嚴歸新安》

如此多的代稱,是不是看起來有點兒懵?

其實呢,這也不一定是古漢語中指代茶的全部,隻是這些被人們找出來、傳誦較多而已。

透過這些花樣繁多、角度各不相同的茶的代稱,我們會發現,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茶文化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不僅延傳幾千年,經久不不衰,還遠渡重洋,影響世界,成為悄悄的改變世界的一股東方力量,那麼,茶在文化傳播當中,究竟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呢?

唐代宮廷茶宴圖

茶在文化傳播當中的意義和影響力是怎樣的?

茶文化既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現代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從古代的絲綢之路開始,茶就通過陸上、海上等多個途徑,遠播西方,在16、17世紀在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地相繼掀起了飲茶的熱潮,直到後來18世紀,惡名詔著的羅伯特福瓊從中國偷走茶樹,通過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斯裡蘭卡等地種植成功,中國茶的專有優勢才一步步喪失。

茶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歷程中,既是文人墨客附庸風雅的『玩物』,也是平民百姓居家生活的『必需』,更是中國在封建社會對外貿易中獲得貿易順差的重要經濟作物,是帝王將相奢侈生活消費的必需。

茶文化亦俗亦雅,所有這些都與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的推崇和歌頌密切相關,應該說茶啟迪了中國古人的智慧,強健的身體,而文人雅士又通過詩文進一步推薦了茶文化,促成了茶業繁榮和茶文化的興盛。

很多文人墨客都是品茶高手。

說點兒題外話:

茶是目前人們公認的健康飲料,可以給人類帶來健康,當前隨著人們對於茶研究的加深和茶文化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喝茶、推廣茶文化,對於在古代歷史長河中留下的關於茶的印記,一方面我們要客觀地理解文人將茶入詩文的歷史背景,隻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清晰地理解作者寫茶時的社會背景和表達心態,另一方面,我們需要去偽存真的思辨意識,來區別對待古人對於茶的種種描述和記載,借助於現代科學手段的研究和發現,更加理性客觀地認知茶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文化大山之中,有著太多的文化精髓,也不可避免地有著一些不適合今天環境的說法和觀點,我們需要秉持批判著繼承的原則,讓真正的文化發揚光大。關於茶,關於中國傳統的茶文化,@茶葉地理 願在文化傳播的層面盡一點兒綿薄之力,如果這篇答案你覺得還不錯,就給我們點個贊吧!想要學習更多茶文化知識,關注@茶葉地理,收獲更多!



回答者:那年那月薌甯

古漢語還稱茶為『茗』『雲華』『雲腴』等



回答者:紫柏雲煙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描寫茶的詩詞,但卻並不是直接的寫『茶』,但卻又明顯的表達出『茶』的韻味。在流傳下來的兩千多首茶詩中,茶有著眾多優雅的別稱。我給大家列舉了一部分,我們一起體會中國茶文化的別樣風貌。跟著古詩,誇茶不露『茶』

荼、茗、荈、蔎、檟。這些都是茶的別稱。還有下邊的:

甘露:出自《劉宋》《宋錄》: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酪奴: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惟茗不中,與酪作奴。

水厄:出自《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倉頭水厄。

翹英:出自《唐》劉禹錫《西山蘭若試茶歌》:僧言靈味宜幽寂,采采翹英為嘉客。

靈草:出自《唐》陸龜蒙《茶人》:天賦識靈草,自然鐘野姿。

藍英:出自《唐》陸龜蒙《煮茶》:時於浪花裡,並下藍英末。

綠華:出自《唐》陸龜蒙《茶籯》:昨日鬥煙粒,今朝貯綠華

流華:出自《唐》顏真卿《五言月夜暖茶聯句》: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

玉蕊:出自《唐》呂巖《大雲寺茶詩》:玉蕊一槍稱絕品,僧家造法極功夫。

愁草:出自《唐》溫庭筠《西陵道士茶歌》:乳竇濺濺通石脈,濾塵愁草春光色。

嘉草:出自《宋》王安石《試茗泉》:靈山不可見,嘉草何由啜。

葉嘉:出自《宋》蘇軾《葉嘉傳》:文中以物擬人,寓意茶為葉嘉。

清友: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瑤草:出自《元》倪珊《龍門茶屋圖》:不與世人嘗,瑤草自年年。

仙掌:出自《明》袁宏道《玉泉寺》:閑與故人池上語,摘將仙掌試清泉。

晚甘侯:出自《唐》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晚甘侯十五人遣侍齋閣。

王孫草:出自《唐》皇甫冉《送陸鴻漸棲霞寺采茶》:借問王孫草,何時放碗花。

瑞草魁:出自《唐》杜牧《題茶山》:山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滌煩子:出自《唐》施肩吾: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餘甘氏: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不夜侯:出自《五代》胡嶠《飛龍澗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冷面草: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此物面目嚴冷,了無和美之態,可謂冷面草也。

苦口師:出自《宋》陶榖《清異錄》:未見甘心氏,先迎苦口師。

嘉木英:出自《宋》秦觀《詠茶》:茶實嘉木英,其香乃天育。

紫雲腴:出自《宋》陸遊《晝臥聞碾茶》:小醉初消日未晡,幽窗催破紫雲腴。

白雲英:出自《明》朱諫《雁山茶詩》:雁頂新茶味更清,仙人采下白雲英。

離鄉草:出自《清》《崇陽縣志》:茶初山則香,俗呼離鄉草。

雲霧草:出自《清》吳嘉紀《送汪左嚴歸新安》:千年雲霧草,早春松蘿芽。

玉川先生:出自《宋》蘇易簡《文房四譜》: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

龍芽鳳草:出自《宋》吳潛《遏金門·和韻賦茶》:湯怕老,緩煮龍芽鳳草。

希望能給大家提供幫助,沒有涉及到的也希望大家來補充。



回答者:栗廣野鶴

茶在古漢語中寫作荼,讀tu,荼本義為一種苦菜,古漢語中也作為一切苦味草木的總稱。因茶有苦味,因而也借代稱茶。茶在古代又稱檟:《爾雅.釋木》『檟,苦荼』 茶又稱作茗:《爾雅》郭璞註:『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荼,晚取者為茗』說明荼和茗是根據茶葉釆摘時間的不同而擁有的別稱。到了唐代,飲茶習俗盛行,為了區別,將荼字減去一筆,從此茶就擁有了自己的專用字,也有專門讀音cha,但在有些成語讀音中仍可見古漢語痕跡,如塗脂抹粉,現在讀作搽粉。說明茶cha為荼tu的上古音中古化。至於做為文學形象,茶在文人筆下就有許多雅稱,如不夜候,煩滌子,餘甘氏等等,但這些稱謂是文學化的雅稱,它們和茶在古漢語中的別稱沒有關系。



回答者:淡墨雨季

從來佳茗似佳人『茶』並不是一直叫做『茶』的。

陸羽《茶經》記載:

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並。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隻是其中一項。

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

後來,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古人茶事,總伴著風雅,茶在詩文中,有著各種稱呼,今天我們也盤點茶在古代詩文中的幾種別稱。

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

『荼』最早見於《詩經·鄴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句中『荼』字是否指茶,學者推考說法不一。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苦茶也』

據說是雲南某地區的『茶』之土音,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

宋代蘇軾有詩雲:『從來佳茗似佳人』

香港陸羽茶室有名作家臺靜農題寫的茶聯:『泉烹苦茗琉璃碧,菊釀香醪琥珀黃』

不夜侯

喝茶有醒腦提神,解除睡意之功,唐代白居易詩雲:『破睡見茶功』

唐代曹鄴詩雲:『六臟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五代十國胡嶠在飲茶詩中贊道:『破睡須封不夜侯』

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記載,唐武宗時李德裕說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該茶一甌,澆於肉食內,用銀盒密封,過了一些時候打開,其肉已化為水,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

唐代曹鄴飲茶詩雲:『消毒豈稱臣,德真功亦真』

滌煩子

飲茶,可洗去心中的煩悶,歷來備受贊詠。

唐代《唐國史補》載:

『常魯公隨使西番,烹茶帳中。贊普問:‘何物?

’曰:‘滌煩療渴,所謂茶也。’因呼茶為滌煩子』

唐代施肩吾詩雲:『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

明代潘允哲詩曰:『泠然一啜煩襟滌,欲禦天風弄紫霞』

清風使

據《清異錄》載,五代十國時,有人即稱茶為清風使。

盧仝的茶歌中也有飲到七碗茶後,『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之句。

餘甘氏

宋代李郛《緯文瑣語》說:『世稱橄欖為餘甘子,亦稱茶為餘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餘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嶠在飲茶詩中也說:『沾牙舊姓餘甘氏』

清友

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載有『葉嘉,字清友,號玉川先生。清友,謂茶也』等句。

唐代姚合品茶詩雲:『竹裡延清友,迎風坐夕陽』

茶於文人可謂摯友,從功效、心情、感悟等多方面去賦予茶名字,足可見茶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遠影響,或許很難再找到一樣東西在詩文中如此大量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