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具歷史奇聞,帶你穿越帶你飛。《圖+文》

中國人愛喝茶,喝的講究,從一把茶葉,一盞杯具,一把紫砂壺都必須井井有條,泡茶時每個步驟仔細完成,方能稱為一杯好茶,笑請君來,共話天下。

喝茶人都講究茶具精致,自茶葉出現之時,便有了茶具,一隻隻茶具的造型、用料、色彩和銘文,都是歷史發展的反映。

茶具如同其他飲具、食具一樣,它的發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共用到專一,從粗糙到精致的歷程。

小編整理了自隋朝起至清朝歷代的茶具典故,愛茶的你,一起來看看吧!

隋朝——共用一具

一般認為中國最早飲茶的器具,是與酒具、食具共用的,這種器具是陶制的缶,一種小口大肚的容器。

西晉(公元265-316年)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嬌女詩》,其內有”心為茶荈劇,吹噓對鼎。

“這”鼎”當屬茶具,說明中國在隋唐以前,漢代以後,盡管已有出土的專用茶具出現,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內的飲具之間,區分也並不十分嚴格,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兩者是共用的。

唐朝——茶具史巔峰

由於唐時茶已成為國人的日常飲料,更加講究飲茶情趣,因此,茶具件件高雅精致,不但富含欣賞價值,且有很高的藝術性。

時至中唐時,不但茶具門類齊全,而且講究茶具質地,注意因茶擇具,這在唐•陸羽《茶經•四之器》中有詳盡記述。

更有灰承、炭撾、夾、紙囊、碾、羅合、水方等多達28種泡茶器具,從生碳、煎茶、拂塵、量茶、倒茶、洗茶等器具應有盡有,每一個步驟都盡顯玄機。

宋代——點茶飲法

宋代的飲茶方法與唐代相比,已發生了一定變化,主要是唐人用煎茶法飲茶逐漸為宋人摒棄,點茶法成了當時的主要方法。

到了南宋,用點茶法飲茶更是大行其道。

但宋人飲茶之法,無論是前期的煎茶法與點茶法並存,還是後期的以點茶法為主,其法都來自唐代,因此,飲茶器具與唐代相比大致一樣,隻是煎茶的,已逐漸為點茶的瓶所替代。

北宋蔡襄在他的《茶錄》中,專門寫了”論茶器”,說到當時茶器有茶焙、茶籠、砧椎、茶鈐、茶碾、茶羅、茶盞、茶匙、湯瓶。

元代——承前啟後

元代統治中國不足百年,在茶文化發展史上,雖然找不到一本茶事專著,但仍可以從詩詞、書畫中找到一些有關茶具的蹤影。

可以說,元代茶文化的發展是承上啟下的重要過度時期。

除了傳承宋代的點茶法飲茶之外,更第一次出現了采用沸水直接沖泡散茶的方式。

明代——小茶壺問世

明代茶具,對唐、宋而言,可謂是一次大的變革,明代茶具雖然簡便,但也有特定要求,同樣講究制法、規格,註重質地,特別是新茶具的問世,以及茶具制作工藝的改進,比唐、宋時又有大的進展。

特別表現在飲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是出現了小茶壺,二是茶盞的形和色有了大的變化。

明代有創新的茶具當推小茶壺,有改進的是茶盞,它們都由陶或瓷燒制而成。

在這一時期,江西景德鎮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無論是色澤和造型、品種和式樣,都進入了窮極精巧的新時期。

清代——紅茶首次出現

清代,茶類有了很大的發展,除綠茶外,又出現了紅茶、烏龍茶、白茶、黑茶和黃茶,形成了六大茶類。

但這些茶的形狀仍屬條形散茶。

所以,無論哪種茶類,飲用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沖泡法。

在這種情況下,清代的茶具無論是種 類和形式,基本上沒有突破明人的規范。

從古代到現代,茶飲流傳至今已然發展成為一種固定形態的文化,茶具使用的變遷與茶葉的更新更成為中國茶文化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當你手中持茶具親自泡一杯香茶時,也許歷史的延年流轉就正從指尖緩緩流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