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幹貨,為什麼功夫茶桌上,茶杯基本不加把手?

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早兩個月,有位老茶客剛從國外回來。

他是閩南人,在外生活了幾年後,再回到國內。

某天和親戚們在茶桌上喝茶時,有了意外發現。

即,國內喝茶的杯子,好像普遍沒把手?

閩南一帶,飲茶風氣盛行。

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擺著茶盤。

條件好一些的,更是準備著紅木大茶桌,邊上可以圍一圈人慢慢品茶。

泡茶時,不論用壺泡,還是用蓋碗泡。

熱茶倒出來後,普遍是倒進小茶杯內,再由眾人小口細細啜飲。

這些茶杯的造型,五花八門。

壓手杯、羅漢杯、臥足杯、細腰杯、鬥笠杯、葵口杯……

但它們的共性是沒有把手。

這和國外觀察到的情況,大不相同。

因為外國人不論喝茶還是喝咖啡,都喜歡拿在把手上,端起來直接喝。

不得不說,茶友的這個發現,細究起來大有深意。

背後主要涉及到飲茶文化的差異。

《2》

很多人覺得,加把手的杯子更好,畢竟更防燙。

但正式喝茶時,杯子底下會加杯墊,拿在杯墊上,即可防燙手。

而茶杯不設把手,卻有著實際用途。

因為國內喝茶,普遍講究燒水沖泡。

沸水剛泡出來的滾燙熱茶,溫度還很高。

倒茶分湯後,一般建議先聞香,再喝茶。

不要心急一時。

溫度超過70℃的熱茶,猛地喝入一口,容易燙傷口腔黏膜。

長期喝熱茶,不是個好習慣。

當口腔被燙麻後,整個味蕾系統處於罷工狀態,壓根嘗不準味道。

心急吃了熱豆腐,正是如此。

此時,不設把手的杯子,可以起到預警作用。

當你手伸過去,摸著還有些燙時,心裡自然明白,這杯茶還不適合喝。

《3》

另外,喝功夫茶時,不追求解渴。

而是小口慢啜,細細品嘗。

為此,國內喝茶的杯子,容量普遍不會太大。

而是以精致小巧為主。

除了主人杯外,市面上常見的小茶杯,容量不過50毫升左右。

往杯子裡分茶,茶斟七八分滿。

每杯分30毫升左右的茶水。

用110毫升蓋碗泡茶,3人左右同時在場飲用,剛好適合。

因為容量小,若是再加上把手,則會顯得奇怪與別扭。

畢竟,茶杯又不是馬克杯。

若是為了牛飲解渴,舉起大杯暢快喝茶時,用馬克杯倒也無妨。

但細品茶湯層次時,還是用小巧的細瓷杯更好。

《4》

從審美角度看,沒有把手的茶杯,看著線條更簡潔流暢。

設計理念上,更符合中式的留白。

簡單又直接,看著更耐看。

最後,從收拾歸納角度看,沒有把手的茶杯,加工燒制時更方便。

能堆摞在一起,統一燒成型。

擺在茶桌上,也更利於歸置。

因為,喜歡喝茶的茶客,平日少不了擺弄茶具。

看到心裡喜歡的杯子,總想著買下來。

時間一長,積少成多後,就會在雜物櫃裡堆出不少。

這時成套出現、大小一致、沒有把手的茶杯,可以堆摞在一起。

節省空間,擺放整齊,看著更清爽!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