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垢能養茶壺嗎?茶桌上的這4個茶器盲區,日常保養維護請避開!。《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喝茶的底線,離不開幹凈二字。

茶質本潔,為了喝對一杯放心好茶,有不少前提。

選對質量靠譜的好茶,僅是開端。

沖泡環節中,還要注意不少細枝末節。

泡茶前,先將所需茶具清洗幹凈。

該洗的洗,該擦的擦,該換的換。

正式沖泡前,燒沸一壺水,燙壺溫杯。

不放過每一處細節,將杯杯盞盞的內壁用熱水燙一遍。

沖泡品嘗時,品茶啜茗,揭蓋聞香。

聞蓋香、掛杯香時,還要注意『聞香衛生公約』。

這是茶桌上不成文的規矩,揭蓋聞香時,不要一邊聞香,一邊說話。

以免呼出濁氣,造成污染。

聞掛杯香,等到自己杯中的茶湯喝完後,湊近杯底去聞香。

千萬別對著公道杯去聞香,多人喝茶的場合,公道杯好比公筷母匙,直接聞香太不衛生。

但是,做到這些還遠遠不夠。

許多茶客平日在喝茶時,非常註重衛生,桌面上但凡有一點兒污漬都感覺看著別扭。

反復擦拭,確保茶席表面整潔。

但除了明面上的『衛生工程』外,茶桌上還藏要不少衛生盲區。

例如那些保養不當,清洗不到位的茶具,該盡早請出茶桌,才能避免沾染好茶風味。

《2》

一、萬用型茶巾。

小小的茶巾,存在感雖然不高,但泡茶過程中方方面面都能用得到。

一旦有茶水灑出臺面,得用茶巾及時擦幹。

不然,茶席上一直濕漉漉的,看著也影響美觀。

然而,不少茶客在實際使用茶巾的過程中,卻將它當成了『萬金油』。

擦臺面、擦水漬、擦茶刀、擦紫砂壺、端太燙的雙耳煮茶壺……

十處笙歌九處在,業務繁忙得很。

除了將茶巾當成抹佈那樣,不分三七二十一,哪裡臟了就擦哪裡。

不少人在泡茶結束,收拾桌面時,還會忽略茶巾的清洗。

將其疊成小塊,放在一旁備用。

遇上連日陰雨潮濕季,又悶又濕又臟的茶巾,遲早會生出怪味悶味!

下一次泡茶,再用這樣臟兮兮的茶巾去擦茶具,別提有多不衛生了。

正確的做法是,每次使用過後,都要及時將茶巾晾幹。

放在通風幹燥處,曬一曬,殺殺菌。

有需要的話,最好準備兩塊茶巾,輪流換著備用。

考慮到茶巾是茶桌上的消耗品,為了確保衛生,經常清洗,定期更換才是上選。

千萬別隻用一塊茶巾連用三年五載,覺得這塊茶巾只要不破洞、沒有嚴重磨損,就能長期堅持使用下去。

這種惜物節省的做法,出發點雖好,但並不衛生!

《3》

二、生出黴菌的茶夾。

茶夾、茶匙、茶勺等,多數為竹木制品。

竹子的生長速度快,竹木制品的性價比高。

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則是容易發黴,不耐用。

有一次在朋友那喝茶,正聊得盡興時,突然聽到身旁有這樣的聲音。

『哎呀,你幹嘛用手啊,用茶夾多好』

彼時,那位負責泡茶的朋友,正在燙壺溫杯。

用手將茶杯拿到茶盂上方,直接用熱水沖淋。

坐在一旁看著,總擔心熱水萬一順著杯壁倒流,肯定得燙到手。

不過,朋友在聞言後,隻是尷尬一笑。

然後解釋,『我家之前買的茶夾,不知道為什麼,已經發黴了。

不敢繼續再用,大家放心,我在泡茶前已經洗了手的,茶夾比我的手還臟……』

這番話倒是不假,竹木材質茶夾一旦發黴後,哪怕徹底洗幹凈,也最好不要再用。

因為黴菌的附著力頑強,很難百分百去除。

不過,從朋友的這個例子剛好也說明,茶桌上的竹木小工具,要多註重保養。

蓋碗泡茶時,夾過茶杯、夾過蓋子、夾過葉底的茶夾,容易被水浸濕。

久而久之,長期保持濕潤狀態下,很容易發黴。

閑置許多,沒有使用時,隨意擺在桌面的茶夾,也容易沾染灰塵。

最好的處理方法是,每次泡茶使用過後,及時清洗與擦幹。

長時間不同時,最好專門找地方收納,做好防塵處理。

茶友們可以代入竹木筷子的保養。

簡單來理解,將保養筷子所需的一切細節照搬到茶夾身上,完全適用!

《4》

三、隔夜茶養紫砂壺。

部分喜歡『玩壺』茶客,在保養紫砂壺時,容易聽信這樣的捷徑。

即,喝完一泡茶後,剩在壺內的茶渣和殘留茶水沒有及時倒掉清洗,而是任其繼續放著。

等到下一次泡茶時,再去倒掉清洗。

認為這樣做,更能快速讓自己的紫砂壺養出漂亮的包漿。

殊不知,這樣做是養虎為患,是在養『細菌』。

用隔夜茶,甚至隔兩、三天的變味茶水去養壺,非常不衛生。

因為剩留在茶壺內的茶水和茶渣,會滋生細菌。

如果是夏天高溫潮濕季節,泡茶之後,隔上3-5天還沒清洗。

再次揭開壺蓋,往裡看去,裡面一早就發黴了。

湊近去聞,一股惡臭,類似堆肥發酵的氣味撲鼻而來。

聞著這麼難聞的怪味,哪能保持愉悅的喝茶心情?

再說,紫砂壺的材質特殊,它沒有經過上釉,泥料本身保留著不少透氣的氣孔,具有一定吸附性。

清洗不及時,長期用隔夜茶水養壺。

到頭來,會讓這個紫砂壺變得臟兮兮的。

怪味雜味深入肌理,難以祛除。

可以說,用隔夜茶來養壺的做法,本質不是養壺,而是『養垢』。

到最後,用一把佈滿陳垢的紫砂壺泡茶,哪能有衛生保障?

《5》

四、堆積出厚厚水垢的燒水壺。

還記得18、19年時,我們在上海訂了幾次桶裝水泡茶。

那會遇到了一個烏龍事件。

送水小哥將我們訂的純凈水,送錯了貨,送成了礦化水《人為加入微量礦物質》。

於是,那段時間在泡茶時,偶然有了意外發現。

燒水泡茶時,打開電水壺的壺蓋,正準備往裡添水,定睛一看。

偶買噶,是一層白白的物質。

據推測,這應該是水垢。

如果放任不管,再過一段時間,那層類似細沙的物質就會凝結起來,變成頑固的水垢。

好生奇怪,純凈水明明沒有半點雜質,怎麼會生出水垢?

經過了解,才知道對方送錯了貨。

改回純凈水燒水泡茶後,再沒有遇到這樣的狀況。

說實話,泡茶喝,有條件的話用山泉水固然是美事。

但對城市生活來說,訂購桶裝純凈水更簡單省事,能呈現出好茶的本真風味。

不論怎麼看,泡茶用水不宜水質太硬。

硬水當中的鈣鎂離子含量多,燒水泡茶,容易在壺底生出水垢不說,還會影響茶湯的清鮮口感,茶水入口微澀,沒那麼好喝。

再說,用佈滿水垢的燒水壺泡茶喝,對人體也沒有好處,容易增加結石風險。

從燒水使用效果看,電燒水壺底部結出厚厚的水垢後,水垢會影響導熱。

哪怕很費勁地燒水,壺內的水卻燒得很慢。

用不了多久,這個燒水壺就要報廢了。

顧及到此,當你發現自家的燒水壺,底部水垢明顯時。

證明使用的水質偏硬,不適合繼續泡茶喝。

更換泡茶用水,才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

《6》

愛喝茶的人,家裡總少不了各式茶具。

但不同材質、不同種類、不同用途的茶器,日常保養方法不同。

對於竹木茶夾、茶匙、茶則,以及茶巾等小工具,該洗的洗,該晾的晾,該淘汰的就需要及時淘汰。

盡早斷舍離,才能保持茶桌的整潔。

對於茶壺、蓋碗、公道杯、茶杯等,每次泡茶過後,都要及時清洗。

接一臉盆清水,用上納米擦。

對待陶瓷與玻璃一類材質的茶器,非常好用。

瞬間就能讓這些杯杯盞盞,恢復亮晶晶的光彩。

哪怕是粗陶壺、紫砂壺等,也不要輕易相信茶垢能養壺。

及時清洗,才是最好的保養做法。

茶圈裡面,流傳一條古早版謠言——茶垢能增添茶水風味。

許多老一輩的人覺得,茶具內部的茶垢不用洗太幹凈。

將茶垢洗掉後,泡出來的茶湯反而缺少風味。

但從科學衛生的角度看,這根本不可取。

茶垢污漬的堆積,實則與『茶性本潔』背道而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