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友來聊天。
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現在都不敢出去喝茶了』
村姑陳滿臉疑惑,此話怎講?
茶友談起了身邊的朋友,他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仿佛個個都變身茶人,嘴裡時不時就會蹦出幾個專業名詞。
什麼醇厚、回甘、生津……而自己則一秒蒙圈,因為壓根就聽不懂。
還有一次,遇見了一位茶藝師,喝茶時也說了一大堆名詞。
這無疑是在對牛彈琴,再次讓自己陷入了尷尬境地。
最後,茶友問我:村姑,你能不能推薦和茶文化相關的書籍,讓我學習學習?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焦慮。
喝茶這件事,除了用耳朵聽,用眼看,最重要的是用嘴喝。
書看得再多,也未必稱得上懂茶,反而容易陷入各種誤區。
照著書上指導的內容喝茶,隻會越喝越迷糊。
倘若真的覺得知識儲備太少,那麼,今天為大家列舉8個茶桌上經常出現的專業名詞。
讀完之後再去喝茶,興許會有新的感悟。
《2》
名詞一:回甘
在《茶葉感官審評術語》當中,對回甘的定義是:回味較佳,略有甜感。
但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大部分茶友還是很難理解。
具體來說,回甘是一種舌頭獨有的感覺。
當茶湯咽下喉嚨之後,舌面上會有所反應。
在舌頭正中的那一大片面積上,能感受到茶湯經過之後,各種物質沖刷我們的舌面,帶來了一股餘韻。
表現為,雖然茶湯已經順著喉嚨流下去了,但舌面上卻生出絲絲清甜的感覺。
清甜中,還不失豐富的茶香,是一種濕潤且舒服的感覺。
茶葉有回甘,則代表品質不錯,內含物質豐富。
反之,若沒有回甘,或是很弱幾乎感受不到,則代表品質太差。
《3》
名詞二:生津
生津與回甘,往往是結伴而行。
從字面上理解,生津,就是生出唾液。
炎炎夏日,口幹舌燥,很多人選擇用好茶來生津止渴,滿足饑渴的味蕾。
可見,生津感是舒服的,有緩解口渴的效果。
而茶湯喝進嘴裡,之所以會有生津感,還是因為體內所含有的營養物質。
這些養分,在沸水的激發下,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再被我們喝進嘴裡。
如此一來,便會對舌頭產生刺激,令舌面上形成一種津液橫流的感覺。
同樣的,並非所有的茶葉都會生津。
隻有那些內含物質豐富,養分含量高的茶,才會有明顯的生津感。
好茶的生津,迅速而猛烈,仿佛舌底鳴泉,曼妙無比。
《4》
名詞三:醇厚
日常生活中,許多老饕會用『醇厚』來形容一杯茶湯。
時至今日,已經出現濫用的跡象了。
因為不管是什麼品質的茶,喝進嘴裡,都有人提『醇厚』二字。
甚至還有一部分人認為,茶味越重,苦澀感越強的茶,就越醇厚。
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醇厚,指的是茶湯中的內容物豐富飽滿,喝起來漿感豐潤,勁道感足。
所以,茶湯醇厚與否,要看品質。
至於前面說到的茶味濃,苦澀感強,和醇厚並沒有什麼關系。
茶湯是濃是淡,得看沖泡,加大投茶量或者悶泡,就能把一款茶泡得很濃很苦。
所以喝茶時,千萬別把一杯濃釅苦澀的茶,當成是醇厚。
《5》
名詞四:鮮爽
提及鮮爽,曾經是綠茶的專屬。
而隨著白茶的復興,其以『鮮、香、醇、爽』為特點,再次俘獲了大眾的心。
實際上,如今很多的茶類,都走向了鮮爽化。
比如我們福建桐木的紅茶,無煙的正山小種,以及金駿眉,鮮爽感都很明顯。
茶葉當中呈鮮爽感的物質,主要是茶氨酸。
所以,只要茶氨酸的含量足夠高,茶葉喝起來就會有鮮爽感。
簡單理解,鮮爽感就像是吃了一根剛剛采摘下來,鮮嫩無比的黃瓜。
汁水豐沛,鮮嫩多汁,吃進嘴裡爽口極了。
尤其是一些產區條件好,如太姥山高山、桐木高山等地出產的茶,鮮爽感就會特別強烈。
那種空靈雋秀的感覺,是高山專屬的韻味。
《6》
名詞五:喉韻
顧名思義,就是喉嚨上的感覺。
很多茶友在品茶的時候,隻在乎入口的感受,卻忽略了咽下之後,喉嚨是否舒服。
而喉韻,也是判斷茶葉品質的因素之一。
以巖茶為例,根正苗紅的正巖茶,喝完之後,不僅舌面上清清爽爽,喉間也覺得清涼舒爽。
正巖山場的幽深,帶來了與眾不同的喉韻。
如瓊漿玉釀般的湯感,密密匝匝,落在喉嚨處,回味悠長。
也隻有極富內容的好茶,才能擁有這般體驗。
一般來說,這些好的感受,包括回甘、生津、醇厚、喉韻等,都會一起出現。
這便是為什麼,同樣是茶,有的茶喝起來舒服,有的茶則平平無奇。
劣質的茶,暫且不說喉韻微弱,甚至還可能鎖喉,帶來不好的喝茶經歷。
《7》
名詞六:鎖喉
所謂鎖喉,指的是茶湯咽下後,喉嚨部位產生了不舒服的感覺。
或幹澀,或麻癢,或有異物感等。
仿佛被人扼住了喉嚨,才被形象地稱為『鎖喉』。
正常來說,會帶來鎖喉感的茶葉,其品質往往存在嚴重的缺陷。
所以,大家遇見澀麻鎖喉,沒有回甘和生津的茶,千萬別買。
這類茶,隻適合當作肥料,化作春泥更護花。
喝進身體裡,沒有多大好處。
《8》
名詞七:聞香
在正式品茶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叫做聞香。
聞的,自然是茶香。
不少新茶友會好奇,喝茶不就是喝杯子裡的茶水嗎?
為什麼要聞香?
其實,茶葉所散發出來的香氣,也能判斷品質的好壞。
我們可以通過聞幹茶香、蓋香、掛壁香、落水香、葉底香等方面,全方位捕捉一款茶的香氣特征。
知道它的香氣是單一還是多變,是濃鬱還是微弱,是純正還是混雜……
並且,聞香還分為熱聞、溫聞和冷聞,也就是隨著蓋碗溫度的變化,感受不同溫度下茶香的變化。
另外,不同茶類有不同的香氣特點,這些都需要各位茶友自己去體驗和感悟。
《9》
名詞八:茶氣
最後一個,我們說個最多人好奇的詞語,茶氣。
在茶圈中,茶氣堪稱萬精油般的存在,任何茶都能形容『茶氣足』。
但『氣』,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特別虛無縹緲的東西。
玄之又玄,總能勾起人的好奇心。
說到底,茶氣沒有特指某種感覺,也沒有特指某種感官,那是一種綜合的感覺。
千人千面,有人用『茶氣足』表示『茶湯苦澀』,也有人覺得喝茶會出汗,就是茶氣足。
可大家都知道,茶湯苦澀,意味著茶多酚和咖啡堿的含量太高。
喝進肚子裡,容易對胃部產生刺激。
喝茶出汗,也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尤其大熱天喝熱茶,誰不出汗呀?
因此,茶氣這個詞,個人不建議用。
老老實實地用香、醇、韻、鮮這些詞,來形容一款茶,不好嗎?
《10》
歸根結底,這些專業名詞,也是人為想出來的。
是根據茶香、茶味的表現,用我們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去盡可能貼切地形容出來。
當然,最快學習的辦法,就是自己多喝多學。
畢竟,每個人對茶的理解不一樣。
同一杯茶,也會有不一樣的見解。
況且,如今故弄玄虛的人太多了,把茶說得模棱兩可的人一大堆。
最關鍵的,是有自己的見解,不要人雲亦雲才是真。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