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紫砂壺轉手就能升值?茶具圈內的3種坑人套路,新手可別再信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之前有位茶友,過來和我們分享了他的淘舊貨經歷。

他花了200塊的撿漏價,入手了一把二手紫砂壺。

接著,特意過來咨詢,這筆交易值不值?

最近幾年,因大環境影響,那位茶友以前常去的一家茶葉店,倒閉了。

店鋪經營不下去,在最後清倉時,茶葉店的老板甚至將自己私藏的一些舊茶器,一並轉手。

茶友路過,上樓閑逛一圈。

發現一把模樣舊式的紫砂壺,看著還算合眼緣,就留了下來。

但買入手後,茶友又陷入了這樣的糾結。

這把壺看著這麼臟,肯定不能直接用。

但聽說,收藏老壺若是等著升值,將這些陳垢洗掉之後就沒價值了。

話說,這把舊壺該不該洗?

進退兩難之間,茶友特意找到了我們,征求意見。

不過聽完茶友的故事,心裡更為納悶的地方在於:買茶具真的有投資升值意義嗎?

從經驗看,茶為主,器為臣。

君臣佐使,茶具不過是為泡茶服務的『器物』,以實用為主。

寄希望於買茶具升值,並不現實。

茶圈內人人都道,買茶套路多。

新手容易被各式大師茶、手工茶、概念茶等圈套欺騙。

其實買茶具,需要當心的避坑套路,同樣不少!

《2》

第一,買茶具不等於投資。

早些年,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說法。

挑一把泥料好、名家出品的手工紫砂壺,後期有升值空間。

又或者,知名窯口出品,工藝價值出色的高端陶瓷制品能保值,值得珍藏。

不可否認,紫砂壺也好,高端陶瓷茶器也好。

它們當中的高端精品,工藝美術價值高,堪稱是茶具圈內的奢侈品,值得用心珍藏,但這些始終是鳳毛麟角。

實際過程中,買入手後的茶具若想做到二次轉手,高價轉賣,難度極高。

泡茶喝,茶友們要對茶具有著清晰定位。

首先,買茶具不是買花瓶。

若是買回來隻能當擺設,沒有半點實用價值。

泡茶時,壓根不好用。

比如,部分手感笨重、泡茶燙手的蓋碗。

又比如,出水設計不順,出湯過程斷斷續續的紫砂壺。

這樣的茶器,哪怕外表再精致好看,始終是花架子。

其次,買茶具以實用為貴。

若是奔著藝術價值,入手成千上萬的一把壺。

如此名貴的茶具,平日使用期間,生怕磕碰損耗。

瞻前顧後,反而不利於泡茶動作的流利發揮。

最後,不能簡單寄希望於買茶具升值。

隨便入手幾件精美茶具,想著等幾年升值後再轉手賣掉,這種想法並不成熟。

新手入門茶圈,若是抱著這樣的心態買茶具,容易成為被坑的對象。

畢竟,如果當真能夠升值,賣家一早就自己留下了。

在一開始,又怎會輕易轉手?

換位思考來看,自己常用多年的茶具,屬於私人用品。

例如,一把養了許多年的壺。

例如,已經用了許久,養出開片的汝窯主人杯……

泡茶待客,主人杯僅限私用,不便分茶遞給客人。

而買茶具時,又怎能本末倒置?

盲目輕信自己用了多年的茶具,轉手還能再賣出高價呢?

穩妥起見,新手茶客買茶具時,準備基礎款茶具即可。

配一套白瓷蓋碗、公道杯、若幹個茶杯,足矣對應絕大多數的泡茶場合。

沒有必要聽信所謂的投資升值謊言!

《3》

第二,警惕所謂的假柴燒制品。

在朋友那看到過一套柴燒茶具,據說是景德鎮出品的。

那天和朋友喝茶時,朋友還特意拿出來展示。

細看了下,那個『柴燒蓋碗』從碗口到碗底有著大片厚厚的流釉,看著就像融化掉的冰淇淋。

厚厚的,膩膩的,質感不輕盈。

掂量在手上,還感覺特別沉。

從經驗看,朋友手中的那套柴燒制品,並非真正的柴燒。

因為,那片碗底的流釉,更像人工上釉後制成。

且,上釉技巧也不嫻熟。

導致釉面不均勻,厚薄不一。

而高端的柴燒茶具,大多以手工拉坯制成。

為了確保整體質感,大多做得比較輕盈,手感輕便,倒茶出湯過程更利落。

素坯進入柴窯後,借助柴火的高溫,會產生許多奇妙變化。

有火吻的痕跡,也有自然落灰釉。

甚者,還會產生古樸的金屬光澤質感。

部分還會在碗底結出類似翡翠般的結晶。

一窯千變,正是如此。

最後,入窯進行柴燒時,茶具擺放位置遠近不同。

距離柴堆近一些、遠一些,都會影響最終成品效果。

決定同一批柴燒作品,成色有深有淺。

哪怕是同一個蓋碗,細致看去,深淺明暗也會有細微差距。

反觀朋友手中的那套柴燒茶具,公道杯也好,蓋碗也罷。

它們更像流水線制品,清一色是顏色偏深的古銅色。

這明顯是人工上了一層仿柴燒的釉面,當不得真。

《4》

第三,高端手繪茶具,要注意分辨技巧。

曾經收到過這樣的抬杠留言。

對方認為,手繪茶具純粹就是智商稅,沒必要信,反正他只要準備一個大茶缸就能泡茶,幹嘛要湯圓上雕花?

事情不能看得這麼絕對,大茶缸泡茶,僅適合提供簡單的茶水解渴。

為了泡出好茶的精致細膩茶味層次,還是用蓋碗、小茶壺等功夫茶具更好。

務實求真來看,只要泥料好、工藝到位、器形合理。

手繪繪畫還是貼花圖案,並不影響使用。

以蓋碗為例,從樸素簡單角度看,哪怕是純白的蓋碗,也不耽誤使用效果。

但空白的陶瓷表面,手繪上梅蘭竹菊,或詩詞題話,能增加趣味性、欣賞性。

為的是『博雅』,讓茶席佈置更有意境。

基礎款茶具,或許不需在手繪方面過多強求。

但茶友們在選高端手繪蓋碗時,要注意分清真假。

畢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

同時,也做不出一模一樣的兩幅畫。

哪怕是同一位繪畫匠人,也做不到如此。

筆鋒輕重、線條粗細、花紋曲線……

細枝末節處,必會找出差別。

有一回在直播間,看到一套以『柿柿如意』為主題的手繪茶具。

但細看了展示圖,發現同一組茶具裡,不論蓋碗表面、還是公道杯上方,圖案細節竟分毫不差。

一眼看去很難不懷疑,這是機器貼花所致!

另外,不少制作粗糙的工藝貼花,漏洞明顯。

用指腹輕輕拂過,會感覺到貼花表面會有凸起的網點,一點也不細膩。

《5》

買茶具,只要多細心。

真手繪,假手繪,不難區分。

但分辨手繪真假,隻是起點。

接下來,還少不了分辨手繪圖案的細膩程度。

不同畫師,功力不同。

有的畫師,落筆線條流暢,花鳥點綴細節栩栩如生。

而有的畫師,經驗有限,落筆有輕有重,圖案細看之下,瑕疵很多。

甚者,因釉水顏色沒有調勻。

導致蓋碗的蓋子、碗身、底托,不同部位之間,色差明顯。

整套三才蓋碗,看起來顏色不協調,不配套。

擺在茶桌上,尤為別扭。

這樣工藝馬虎的手工手繪制品,看著就像小兒科,不要也罷。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