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采茶到香氣,武夷名叢雀舌的前世今生,茶桌上的談資有了。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很多茶客一聽到巖茶雀舌這個名字,內心已經歷九曲十八彎。

『啊,雀舌竟是巖茶?

『喝了這麼多年茶,一直覺得雀舌就是綠茶啊』

『這下徹底亂套了,雀舌到底是綠茶,還是巖茶?

答曰,在茶葉圈子裡,雀舌是多義詞。

茶中雀舌,類似咱們身邊的小明、小紅、小剛。

14億人口裡,有數不清的小明。

同理,種類繁多,難以數清的茶葉裡,各式雀舌茶比比皆是。

《2》

茶圈裡,綠茶雀舌的出鏡率頗高。

到網上搜索這樣的關鍵詞:#雀舌茶#、#綠茶雀舌#。

用不了多久,能跳出一系列相關鏈接。

四川雀舌、貴州雀舌、江蘇雀舌……

各地綠茶產區內,取名叫雀舌者,不計其數。

且,這些綠茶雀舌大多『掐尖采』,芽葉細嫩,等級高,翠芽與嫩尖為主。

入圈這麼些年來,麻花早已發現這樣的規律。

給一款茶取名,不是一件輕易草率的事。

雀舌寓意雖好,但朗朗上口的好聽茶名這麼多,為啥各地綠茶還要不顧重名的尷尬,紛紛以雀舌為名?

細說來,背後大有深意。

翻了翻故紙堆,發現在唐朝時,已有雀舌茶的出現。

唐朝的茶葉主流,以蒸青綠茶為主。

在當時,雀舌並不是具體的茶葉名,而是指采摘標準。

唐代采茶,按蓮心、旗槍、雀舌、鷹爪等不同等級進行采摘。

發展至今,各地綠茶產區內,沿襲舊法,繼續以雀舌為名也就不奇怪了。

《3》

從字面意思看,雀舌即鳥雀的舌頭,精致小巧。

茶圈裡,但凡與雀舌沾上邊的茶葉,多數是因外形小巧。

要麼是,原料采摘細嫩。

要麼是,葉片形態細巧,屬於小葉類。

綠茶中的各式雀舌,大多是因前者得名。

而巖茶雀舌由來,與後者相關。

按照巖茶品種的取名規律,雀舌因葉片嬌小而得名。

武夷山的做茶歷史,用阿Q的話來說,闊得很。

且不說今時今日,制茶《包括武夷巖茶和武夷紅茶》是武夷山的經濟支柱。

早在閩王時期,閩北就是禦茶園的所在地。

從五代十國,再到宋朝,皇家禦茶園都定址在閩北。

到了明朝後,禦茶園更是從建甌一帶,搬到武夷山四曲溪畔。

自從那時起,武夷茶就已盛極一時。

發展至今,在栽茶、做茶、販茶多年後,武夷山當地的茶樹種群資源豐富。

原產自武夷山本地的茶樹品種,難以盡數。

巖茶雀舌正是武夷巖茶的家生子之一,歸屬於名叢,成名已久。

單從譜系看,巖茶雀舌的基礎身份信息如下:

屬無性系,灌木型,小葉類,特晚生種。

論出身,雀舌算得上名門之子。

《武夷巖茶名叢錄》有載,雀舌原產九龍窠。

據考證,現代雀舌茶樹品種,是上世紀80年代初從大紅袍第一叢母株有性繁殖後代中選育而成。

算得上是母樹大紅袍的後代。

前段時間在武夷山,拍到了初秋時節的雀舌。

與春茶季拍到的茶青圖略有不同,眼下的雀舌葉片,老葉深綠,蠟質層明顯,葉片尖銳,葉片邊緣的鋸齒又細又密。

橫豎看去,都很像鳥喙。

尖、細、硬、葉尖略微向下內折。

看著如此嬌小的葉片,果真不虧雀舌之名!

《4》

巖茶裡,雀舌的香氣很特別。

《名叢錄》裡寫它,香氣馥鬱芬芳幽長,百合花或梔子花香型明顯。

但這麼多年喝茶下來,感覺雀舌的品種香,更接近柔媚的脂粉花香。

這種花香是復合型的,難以單一化形容。

花香既清麗,又清新;

香氣即香艷,又婉轉;

茶香既濃長,又明媚……

總之,集齊了多種風情於一身,香氣非常能打動人。

很早之前,麻花在武夷山聽過這樣的爭辯。

『眼下茶科所重點培育105、220、305等走香氣的新品種,目的正是為了彌補武夷山本地品種香氣方面的不足』

啊,既然這樣,那雀舌又該怎麼解釋?

這話一出,對方再也說不出所以然來。

可見雀舌的香,在武夷巖茶圈子內有口皆碑!

不過話說回來,巖茶貴在重水求香。

名叢雀舌,雖說以獨到的香氣見長,但它的湯感表現並不差。

山場工藝俱佳前提下,雀舌的茶湯十分香滑。

細啜一口茶湯,柔順綿柔有厚度。

用不了多久,湯中凝聚的落水香在口腔內蔓延。

從唇到舌,從齒到喉間,紛紛能留下餘香。

咽下茶水後,這陣香滑茶味,仍舊可供細細回味。

伴隨著回甘生津,喉間留下的清爽涼意與幽幽香氛,著實美妙不已!

《5》

除了香氣外,巖茶雀舌在采茶時間上也很特殊。

它屬於晚生種。

發芽時間遲,嫰梢茶青鮮葉長到適采開面標準的時間,相對要延後。

每年春茶季,在水仙、肉桂等巖茶生產主力軍暫告一段落,各家暫時緩一口氣時。

包括雀舌、不知春在內的晚生種,方才陸續到來,拉開采茶序幕。

算一算時間,已經是五月中旬的事了。

在巖茶大部隊陸續采摘完畢後,慢性子的雀舌,方才姍姍來遲。

因發芽遲,新梢持嫩性強,即便到了五月中旬,雀舌的青葉依舊是脆生生的。

不必擔心錯過采摘良機,青葉過老等困擾。

這是晚生種的特性。

這兩年在武夷山,麻花聽到了一個新鮮詞匯——錯峰制茶。

交通出行怕堵車,可錯峰出行。

可制茶時,錯峰制茶又是怎麼一回事?

這與春茶適采期有關。

巖茶裡,當茶樹嫰梢青葉達到一定開面成熟度後,就一定要抓緊時間,安排人手,趕緊采掉。

很多時候,采茶的黃金期就那麼三、五天左右。

過早,青葉發育尚未成熟。

過遲,青葉又略微偏老。

為了不早不晚,在將要采茶的那幾天,肯定得讓人多巡幾次山,敲定具體采茶時間。

但問題來了,如果自家茶地裡,種的品種大多是水仙肉桂。

那麼,四月底五月初那會,大批水仙肉桂待采,肯定會忙到不行。

為預防人手不足,還得提前多請幾個工人幫忙。

但在水仙、肉桂的采茶高峰期過去後,家裡雇的十幾位、甚至幾十位工人《采茶工、挑青工等》要面臨無活可幹的尷尬,會導致人工成本浪費。

於是乎,適當穿插一些早生種、晚生種的種植。

以便春茶季時錯峰制茶,有一定必要。

這既能合理安排組織人手采茶,又能豐富巖茶口味。

要不然,茶桌上全是肉桂那得多無趣啊。

《6》

武夷巖茶的品種眾多,多到數不清。

一茶一味,各不相同。

雖說在現代選育、雜交培育的背景下,陸陸續續有不少新品種問世。

巖茶圈內,根本不缺香氣突出的品種。

但是,能在香氣上復刻雀舌那股柔媚脂粉香,香出高級感的,還真的找不出第二個。

那股湯中含香,香滑水柔,湯水柔和飽滿的茶味,喝過的人很難不愛。

在武夷巖茶的大觀園裡,雀舌堪稱是一朵奇葩。

論香氣,論個性,論發芽時間,統統不走尋常路!

更多關於巖茶的知識

肉桂,黃觀音,雀舌,誰才是巖茶的香氣擔當?

那款香得有層次的巖茶名叢雀舌,它又回來了,依舊各種花香齊聚

名叢雀舌,武夷巖茶裡永遠的『脂粉英雄』,繽紛似落英的花香依舊

秦淮煙花脂粉香,武夷巖茶春茶季進入尾聲,武夷名叢雀舌開采了

武夷名叢雀舌,藏在茶人心底的白月光,那一抹茶香跨越千年而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