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類分別用什麼茶具沖泡?玻璃杯、蓋碗、紫砂壺,如何搭配?《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上大學那兒,除了正常完成學業,就是東奔西跑了。

被母上大人戲稱『放假不著家的野鴨子』。

某一次,我和李麻花結伴去了一個江南小鎮。

煙雨濛濛,絲絲繞繞,滿眼的青綠色。

阿朱一句『先去你的塞外,再回我的江南』,想必說的就是金庸先生心中的江南。

當夜幕降臨時,我們找了一家很有意境的清吧,坐在露臺上,看著那些舊街,青石板路凹凸不平;那些舊房子,墻粉剝落,透著陰陰的潮濕味道……

這份溫柔靜美,隻不過一切都在那壺綠茶端上來的時候,氛圍被戛然而止地打破了。

湯水苦澀,味同嚼蠟,小茶杯上還泛著歲月留下來的茶漬色。

頓時,好心情沒了大半。

後來學聰明了,出門旅行,要帶著茶具一起。

無論在哪裡,一泡好茶都是不變的享受,所以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出門隨身攜帶一套茶具更是必不可少的。

而前幾天,恰好茶友向我們咨詢:泡六大茶類,要選擇不同的茶具嗎?

那麼,本篇文章就來跟大家說一說,關於泡茶的器具,究竟什麼才是最好的選擇。

《2》

玻璃杯,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器具。

玻璃杯泡法盛行於江浙地區,由於人們最初在品飲名優綠茶時,發現其更方便觀察茶葉在湯水中優美的形態和色澤,更能呈現出『清湯綠葉』的美好狀態。

久而久之,玻璃杯泡綠茶,成為了一種固定搭配。

與此同時,這也是最簡單、最適合普羅大眾的泡茶法。

隻需要準備一個品質過關的玻璃杯,備好適量的綠茶,註入沸水即可。

關於投茶量,按照老茶客的說法:大多數情況下,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這三個指頭,捏起一撮,就差不多了。

因為用玻璃杯泡茶時,無法做到茶水分離,若投茶太多,難免會苦澀。

但具體的,還得要看個人的口味,適當進行增減,以便控制茶湯的濃淡。

不過,在此基礎上,還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綠茶,要用不同的投茶方法。

大致上來說,可以分為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

據說,泡外形緊結的名優綠茶,推薦用上投法;泡條形松展的綠茶,則適用『中投法』;而普通綠茶就用『下投法』。

至於味道到底會不會有差別,各位茶友可以自己測試一下,對比結果。

也由此看出,愛茶、惜茶的人,終歸是講究的。

即使是玻璃杯這樣一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茶具,也能根據不同的茶來改變泡法,盡量做到完美。

對於村姑陳而言,因為極少喝綠茶,平時用玻璃杯是偶爾想要省時省事,才會用到的。

獨自喝茶時,為了不浪費,就從櫃子裡拿一隻玻璃杯出來。

如果選白茶泡,200-300毫升左右的容量,投1-1.5克幹茶,再倒入沸水,就大功告成了。

雖然層次感少了,但勝在方便。

有些時候,省事和風味不能兼得,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

《3》

更多時候,還是喜歡用蓋碗泡茶。

用功夫茶的沖泡方式,從燙壺溫杯開始,細細地讓沸水沖洗幹凈喝茶要用的所有茶具。

再用克秤,稱量好適當的幹茶,放入蓋碗裡。

接著把剛剛沸騰的水,以打圈的方式,環壁註入蓋碗裡,讓每一片茶葉都沾到沸水,均勻釋放內質。

最後,倒出茶湯,並且徹底瀝幹後,分湯品茶。

這種方法,適用於大部分茶葉,包括白茶、巖茶、紅茶、黑茶等。

而蓋碗這種器具,亦被大眾稱為『萬能茶具』。

尤其是白瓷蓋碗,作為一個愛茶之人,它是茶桌上必不可少的存在。

熟悉我們的老朋友都知道,不管是文章還是視頻,其中出鏡率最高的,當屬白瓷蓋碗。

上面隻有簡單的『小陳茶事』四個字,沒有多餘的圖案,素白一片。

外形矮矮的,胖胖的,不算好看,但仍然令許多人愛不釋手。

如果實在要跟那些青花的、柴燒的、手繪的蓋碗比,不管是從價格還是外觀,白瓷蓋碗都會敗下陣來,甚至還有些相形見絀,略顯寒酸。

可是,這麼多年以來,它已經陪伴我們度過了許多個日日夜夜。

不管是泡白茶,還是泡巖茶、紅茶,都離不開它。

尤其是到了新茶上市之前,試茶的階段,最多的時候,一天要用到十幾個白瓷蓋碗。

寬闊的碗口,大大的肚子,可以容納下各種條形的茶葉。

因此,只要有了一隻蓋碗,就能遊走在各類茶葉之間。

並且,用蓋碗泡茶,能清晰地感受蓋香、水香、湯水裡的層次感,每一沖茶湯裡的風味變化,都能一一捕捉。

另外,還有茶友好奇:蓋碗泡茶需要『一器侍一茶』嗎?

其實不用。

白瓷蓋碗的最大好處,就是不吸香也不吸味,能盡力呈現出茶湯的原汁原味。

泡茶結束後,用清水一沖一洗,又恢復如新了。

所以,一隻稱手的白瓷蓋碗,日常可以泡白茶、泡巖茶、泡紅茶,什麼茶都可以。

只要控制好茶水比例,再注意出湯時間,便能泡出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

《4》

最後,很多茶友對紫砂壺都抱有很大期待。

不過,與其說紫砂壺是一種茶具,倒不如說是一種工藝品。

從觀賞和收藏的角度來說,的確是價值非凡。

但要扯上泡茶的話,那就有點不盡如人意了。

因為紫砂壺擁有特殊的雙重氣孔結構,沒辦法像白瓷蓋碗那樣做到不吸香不吸味,反而會大量吸附茶香、茶味。

故而,用紫砂壺泡出來的茶湯,很難還原一泡茶的本味。

走過了那麼多的茶山,村姑陳發現,我們福建的茶農家裡,基本見不到有人用紫砂壺泡茶。

大多是作為擺設放在櫃子上,真正上場泡茶的,還是白瓷蓋碗。

而過去,也曾經以為,蓋碗隻有我們福建人和廣東人民喜歡用,隻有泡功夫茶的時候才會用到。

可是,親自去了雲南一趟才發現,人家當地的茶農也是會用蓋碗的。

並且不得不說,用起來非常熟練,行雲流水。

看來,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用紫砂壺來泡普洱茶的。

比如生普,工藝和綠茶十分相似,用紫砂壺一泡,花香就被吸走了大半。

而熟普呢,被紫砂壺一吸,確實可以把部分茶葉中的雜味給去除掉,過濾掉,呈現出一個中正平和的風味。

可見,適合紫砂壺的茶類,非常少,隻是個別。

而其它的茶類,例如白茶、巖茶、小種紅茶,還是慎用紫砂壺吧。

《5》

茶具的本質,是泡茶、品茶的工具。

歸根結底,要為茶服務,最好能把它的特點無限放大。

每一種茶的特性不同,自然也存在最適合沖泡的茶具,『因茶選器』不無道理。

此外,每個人的喜好不同,在茶具的選擇上也有差異。

畢竟,符合泡茶人和飲茶人審美情趣的茶器,更能帶來愉悅的喝茶感受。

從心理學上來說,心理暗示能讓茶湯變得更好喝一些。

所以,茶具首先考慮的是實用性,其次考慮的是美觀性。

不破壞品茶氛圍,營造良好的喝茶環境,能讓大家更享受其中。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