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巖茶、臺灣茶,都是烏龍茶嗎?《圖+文》

烏龍茶,亦稱青茶,創制於明清時期。

由安溪茶農在綠茶制法的基礎上發展成烏龍茶制法,先傳入閩北、廣東潮州,後傳入臺灣。

品嘗後齒頰留香,回味甘鮮,在日本有『美容茶』、『健美茶』之稱。

烏龍茶的來源:

明末清初。

安溪西坪南巖之麓,住著一位退隱的打獵將軍,單名叫”龍”。

因為從小飲經烈日灸烤,風雨洗煉,長得黝黑健壯,鄉親們都親切地叫他”烏龍”《閩南方言”烏”通”黑”》。

有一天,烏龍與往常一樣,身背獵槍,腰別茶簍,上山打獵,兼采一些野生茶葉,過午時分,烏龍忽見一頭山獐從前方溜過,他急提獵槍,擊傷山獐。

等晚上到家,烏龍急於宰獐至深夜,竟把茶葉擱置,翌日清晨,炒制成茶,其苦澀之味盡除,香醇更勝往常,烏龍大喜,連忙邀來鄉親茯友一起品嘗,眾人嘖嘖稱廳,且探究其因,仿效采制,廣為傳開。

此後,南巖茶葉聲譽遠揚,遐邇聞名。

於是村民擴種茶樹,以茶為生。

鄉親們為感念烏龍的貢獻,就把所制的茶葉都稱為”烏龍茶’.世代因襲,沿用至今。

烏龍茶下有很多小類,品種繁多。

如:鐵觀音、水仙、毛蟹、武夷巖茶、凍頂烏龍、肉桂、奇蘭、羅漢沉香、鳳凰水仙、嶺頭單叢、色種,等等。

1產地

按產地分,有:

閩北烏龍茶《武夷巖茶、大紅袍,等》;

閩南烏龍茶《鐵觀音、奇蘭,等》;

廣東烏龍茶《鳳凰單叢、鳳凰水仙,等》;

臺灣烏龍茶《凍頂烏龍、文山包種,等》。

2形態

按形態分,有:

條索形烏龍茶《文山包種、鳳凰單叢等》;

半球形烏龍茶《鐵觀音、凍頂烏龍等》;

束形烏龍茶《八角亭龍須茶》;

團塊型烏龍茶《水仙餅茶》。

3發酵程度

茶葉發酵程度對茶湯的香氣、口感都會有一定影響,茶友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購品飲不同的烏龍茶。

根據發酵程度的不同,烏龍茶通常可分為輕度發酵茶《約10%—25%》、中度發酵茶《約25%—50%》和重度發酵茶《約50%—70%》。

不同的烏龍茶,其發酵程度是不一致的,輕發酵烏龍茶搖青程度較輕,搖青次數少;重發酵烏龍茶搖青程度較重,搖青次數較多。

1輕度發酵烏龍茶

輕度發酵烏龍茶以文山包種茶、清香型鐵觀音為代表。

文山包種茶發酵程度在烏龍茶中為最輕,約8%—10%。

焙火亦輕,比較起來更接近綠茶,在烏龍茶中別樹一幟。

外觀似條索狀,色澤翠綠有油光,湯色蜜綠鮮艷帶黃金,香氣清香幽雅似花香,滋味甘醇、爽口,收斂性好,回甘性強。

清香型鐵觀音屬於流行性的輕發酵烏龍茶,發酵程度15%—20%。

『清湯綠水』就是清香型鐵觀音最具代表性。

這就是目前市場比較多的稱清青工藝的鐵觀音。

比起福建傳統『綠葉紅鑲邊』的烏龍茶,『清香型』烏龍茶具有明顯的『三綠』特點:即幹茶綠、湯色綠、葉底綠。

沖泡後香氣清香持久,茶湯明亮見底,入口生津,落喉甘滑,韻味強,嫩香回甘。

2中度發酵烏龍茶

傳統工藝生產的『濃香型』烏龍茶的發酵程度一般較重,屬於中度發酵,主要代表有傳統制法的鐵觀音、武夷巖茶、閩北水仙以及廣東鳳凰單叢等。

比如閩北烏龍,其外形粗壯緊結,色澤青褐油潤,俗稱『寶光』;湯色深橙黃或橙紅色,顯金圈,葉底肥厚,柔軟,花果香濃鬱高長,滋味濃醇甘爽。

一般其發酵程度可高達50%左右。

3重度發酵烏龍茶

重度發酵的烏龍茶,非白毫烏龍茶莫屬。

白毫烏龍茶是臺灣獨有的名茶,是烏龍茶青茶中發酵程度最重的茶品,一般的發酵度為60%,也有些多達75-85%。

其外形枝葉連理,白毫顯露,故稱白毫烏龍茶,因其外形白、綠、黃、褐、紅色相間,猶如朵花,又稱『東方美人茶』。

其湯色呈琥珀色,鮮艷明亮;蜂蜜香型或熟果香型,甜香明顯且濃長;滋味甘甜、鮮爽、醇厚。

不同的烏龍茶,因茶樹品種和制造工藝的不同,成就了不同的品質特征。

以香氣為例,輕度發酵茶似綠茶,具有清香;中度發酵茶清香較濃烈;重度發酵茶似紅茶,具有蜜香。

愛茶的朋友們可以根據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款烏龍茶,細啜一口,體會古人『未嘗甘露味,先聞聖妙香』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