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芳君說茶 | 第643期原創茶說
是日,心血來潮拿出一包珍藏多年的鐵觀音老茶沖泡,剛註入沸水,蓋上蓋杯,靜待芳茗,手機便叮叮作響,一看多年未見的好友來電,忙起身出門接聽電話,一高興便把正在沖泡茶葉的事給忘得一幹二凈了。
接完電話,猛地想起,『壞菜了』,趕緊出湯,可惜悶太久,早把這泡茶應有的韻味給埋沒在那一口苦澀裡。
心裡不由得暗自神傷,這泡鐵觀音茶算是被我活生生地給糟蹋了。
這個『教訓』不可謂不虐心。
那問題也就來了:鐵觀音茶能坐杯嗎?
適合坐杯嗎?
關於坐杯,為了避免大家誤認為是『悶泡』,這裡不妨科普一下,先來說一說這兩者區別。
坐杯與悶泡本質上就是人為地延長出湯時間,以提香增質。
區別在於坐杯時間一般以秒計算,悶泡則多以分計算。
另外,悶泡嚴格講是一種檢測手段,而坐杯則是一種品飲手法。
坐杯時間長短,除了考慮到不同茶葉工藝特色之外,還應符合自身對於口感的關切。
有些人喜歡濃一些,有些人則喜歡淡一些,全憑自己歡喜。
而作為半發酵茶類的典型代表,鐵觀音茶外形卷曲,長得一身蜻蜓頭、螺旋體、蛤蟆腿,要想真正領略到鐵觀音茶的色香味,水唯有用沸水才能激揚其香,茶具則首選蓋杯這類內部空間比較緊湊,又不奪味、不吸香的茶器,以聚其香,並在沖泡中快速地舒筋展骨,析出各種營養物質。
在實際沖泡中,一般而言鐵觀音茶在沸水沖 激 後,以杯蓋邊緣氣泡破滅時,為最佳的出湯時間。
工藝精湛、茶質優良的話,義芳君認為,前三沖,甚至是前四沖其實根本就不需要坐杯,坐杯反而壞事,基本上水香一體,韻自天成。
而到了第五沖之後,可以每沖泡一次,適當增加5-10秒左右的坐杯。
此外,還須根據茶質的老嫩程度決定是否需要坐杯。
以秋茶為例,早秋鐵觀音茶葉比較嫩,茶葉內含的茶多酚、咖啡堿含量比較高,其實毋須坐杯,容易澀感偏強;而白露前後的鐵觀音茶葉不老不嫩,成品茶的綜合品質比較高,按照正常的沖泡手法即可;至於茶季尾端的茶葉比較粗老,成品茶滋味往往沒有之前的層次豐富,可以在四泡以後增加坐杯手法。
當然啦,也有茶人會說,現在的鐵觀音還能這麼耐沖泡嗎?
頂多四沖,就扔掉了。
這就另當別論了。
這裡,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鐵觀音茶每次沖泡完後,可以手拿蓋碗,往下甩一甩,讓茶湯盡量出盡,不要留根,以免對下一沖的茶水湯色、滋味產生不必要的影響。
本文由義芳君原創撰寫,每日分享茶文幹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
了解更多茶知識,請關注私信義芳君《gwj030》,有問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