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日發佈的2015年中國品牌價值評價結果中,『安溪鐵觀音』區域品牌以1401.38億元的品牌價值,列全國茶葉類地理標志產品首位。
探索其背後,『高』價值得益於安溪黨委、政府長期塑造維護鐵觀音品牌的努力,也引領百萬茶鄉群眾走向小康。
未來,在創新驅動以及『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品牌』的守護下,這一根深葉茂的民生產業可望二次騰飛。
茶是中國的古老文化。
安溪產茶歷史已逾千年,名茶眾多,『蘭花香、觀音韻』的鐵觀音,更是帶來無數意蘊傳奇。
『十餘年來,安溪縣委、縣政府始終將茶業作為最重要的民生產業發展』剛從北京載譽歸來的安溪縣縣長高向榮介紹,經過歷屆黨委政府和全縣努力,安溪鐵觀音2004年獲批國家地理標志。
多年來,曾榮獲『百年世博中國名茶金獎』首位;雄踞傳統市場占有率和電子商務市場占有率全國首位;安溪也連續7年位居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一位。
但成功並非一帆風順。
尤其是『十二五』,因經濟形勢等綜合因素,安溪鐵觀音也曾面臨調整陣痛期,何去何從嚴峻考驗智慧。
『應對挑戰,安溪從戰略和戰術上高度重視』高向榮說,大生態、大管控、大平臺、大市場、大品牌、大產業的『六大戰略』效應疊加。
如今,安溪鐵觀音不僅生長於生態茶園的天然氧吧,用的每一種肥料和農藥都有『碼』可掃,全程可控可溯,造就更安心放心的品質好茶。
同時,通過茶園面積、生產主體、經營主體『三減』,生態、產業鏈和全新商業模式『三加』,『加減法』戰術的實施,也讓安溪嘗到茶產業結構性『健身』的甜頭。
2014年底,安溪茶園面積60萬畝,比高峰時減少數萬畝,但158億元的涉茶行業總產值刷新歷史記錄,並形成覆蓋一、二、三產的現代產業發展格局。
從貧困縣到百強縣
一葉之輕造福百萬人口大縣
『從一葉到一業,從一業到百業……民生屬性始終貫穿安溪鐵觀音發展歷程』高向榮說。
上世紀90年代,安溪還是全省最大的國定貧困縣。
以茶為生,安溪群眾的致富之路隨鐵觀音而興。
通過茶王賽、茶葉品嘗活動、鐵觀音神州行等茶事活動,以及建中國茶都、辦國際茶博會這樣的大手筆,『觀音鐵韻』漫向世界,茶鄉群眾收入也水漲船高。
統計顯示,2014年,158億元總產值的涉茶產業,上繳稅收約1億元,在全縣35億元地方財政收入中占比很小。
但120萬總人口,有80多萬從事和茶相關的行業;1.2萬元的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茶業收入占56%。
大面積人口的脫貧致富,將安溪帶入實力強縣名單。
全國百強縣榜單第68名和最具潛力縣第31名,就是最新成績單。
不僅如此,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當下,茶業甚至成為一方經濟的主要支撐。
以房地產為例,由茶增收的茶農,支撐約65%的安溪房產銷售。
即使在今年,茶農們的強力消費,讓安溪房地產維持全年80萬平方米的高業績。
從區域品牌到『帶頭大哥』
無形價值難以估量
事實上,安溪鐵觀音的價值已超出區域品牌范疇,這一點正在成為更大人群的共識。
上世紀30年代,由安溪群眾發明的短穗扦插技術,讓茶種性能得以最好遺傳,隨著這一技術推而廣之,『安溪技術基因』盛放全國茶園。
安溪茶機械的創新研發與使用推廣,讓茶葉生產從手工走向機械化、智能化,優化提升全國茶農的生產效率;
同樣由安溪人創想出的空調制茶,讓做好茶不再『看天吃飯』;
安溪鐵觀音式茶葉沖泡法流行全國;
一二三產結合的安溪茶莊園,正造就全新茶文化休閑方式;
這些無不說明,安溪很大程度上是全國1000多個產茶縣裡的『帶頭大哥』,示范帶動效應價值不可估量。
而展望未來,高向榮說,著眼於讓安溪鐵觀音創造出更大價值,『兩手抓、國際化』將是重要舉措。
兩手抓就是同步抓好質量管控和地理標志用標,而國際化上,安溪已在推動安溪鐵觀音商標國際化註冊和地理標志中歐互認互保,並將重走『海絲』路,在沿線國家地區設營銷中心,構建『茶香通道』。
(責編:張志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