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為什麼那麼香?都是一點點『搖』出來的!。《圖+文》

鐵觀音沖泡後有一股濃鬱的蘭花香和果木甜香,素來有『七泡有餘香』的說法。

這可不是蘭花的窨制,更不是加了香精。

這是鐵觀音的茶樹品種、制作工藝所引發的自然的香味。

鐵觀音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包括有采青-曬青-晾青-搖青-烘焙等等。

而鐵觀音獨特的蘭花香形成的關鍵,就是『搖青』這個步驟!

『搖青』是鐵觀音制作的重要步驟,而『走水』又是搖青的主要目的。

所謂的『走水』,就是通過搖青使得鮮葉嫩梗中的水分擴散到葉片中,嫩梗中的茶氨酸、兒茶素是葉片中的2倍!同時也具有更多的芳香物質,這些都會隨著嫩梗中的水分均勻擴散到葉片中。

使得葉片聚集更高更香的芳香物質和更鮮爽的茶氨酸。

傳統鐵觀音制作工藝中,需要搖青4-5次!稱為『三守一攻一補充』。

『三守』:前三次搖青的力道較輕,時間短《一般第一次3分鐘、第二次5分鐘、第三次10分鐘》。

通過輕微的搖青讓水分流通開始,讓本來已經萎凋的鮮葉慢慢『活』過來。

如果一下子力道過大,容易使得茶青一下子失水過多,直接『死青』。

『一攻』:第四次搖青加大力度,而且時間長,一般要達到30分鐘。

要讓葉緣有一些破損,讓茶葉的青草氣、臭氣能消散出去。

這也是鐵觀音『紅鑲邊』的由來。

『一補充』:如果前4次搖青後發現鮮葉還有青氣,『紅變』不充分,則加搖一次。

工業時代下,現在大多數的搖青都由機器代工。

鮮葉在搖青機中搖動,葉片互相碰撞,擦傷葉緣細胞,從而促進酶促氧化作用。

同時隨著水分的蒸發,推動梗脈中的水分和水溶性物質,有利於香氣、滋味的發展。

雖然聽著好像挺簡單的,但是沒有十幾年的功底,很多制茶師傅還是會出現搖青過重,發酵程度過高;或者偷工減料,一兩次搖青就結束了,導致成品茶青氣過重,苦澀無香。

寫到這裡,就有些為安溪鐵觀音感到惋惜了。

安溪鐵觀音本是介乎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葉,位列十大名茶之一。

可是近些年來,由於人心的浮躁也好,由於市場的側重轉型也好,越來越多的茶人不重視搖青,搖青1、2次就算了,茶葉顏色也由傳統的砂綠色變成現在的翠綠色。

也讓好多人都把鐵觀音當做綠茶對待。

傳統安溪鐵觀音。

綠葉紅鑲邊、七泡有餘香、蜻蜓頭蛤蟆腿…傳統的好茶,雖然耗時耗力,但更加精品。

這條路,需要更多堅守本心的茶人一路堅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