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新茶友必學:5點了解白牡丹。《圖+文》

《1》

清平調中寫到『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意思是雲霞是她的衣裳而花是她的容顏;春風吹拂而過露珠將花色映襯地更加鮮明。

李白巧妙利用牡丹襯托楊貴妃之美,以花比人,也以人比花。

使得牡丹花在常人看來雍容華貴,身姿卓絕,好似楊貴妃身著華服莞爾一笑。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也喚做牡丹,但不屬於花類,而是福鼎白茶中的一種,名為白牡丹。

它雖無驚鴻一瞥之姿色,卻有國人中庸之氣概。

接下來,就從外觀、香氣、口感、特性與傳說這五處來說說這白牡丹茶的魅力所在。

《2》

白牡丹的外觀

白牡丹被冠以花名的原因很簡單,其葉片緣垂尚卷,姿態優雅自然,形狀像是春日含苞待放的花蕊。

因是在清明節左右采摘,相比初春溫度升高,茶樹生長加快,所以這白牡丹大都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主。

其芽頭肥壯,葉條瘦而長,泛著灰青色,茶葉背部附著著白毫,因此也稱『青天白地』。

這『青天白地』使白牡丹的曼妙神韻分毫畢現,雖不似正宗牡丹花那般大氣富貴,卻也有著獨屬於自己的恬靜與淡泊。

《3》

白牡丹的香氣

白茶是微發酵類茶,制作的工序並不多,不炒不揉隻萎凋幹燥。

也正是因為如此簡單的手法,才極大程度上保留了茶葉本身的毫香。

據研究表明,其葉片中含有芳乙醛,芳樟醇以及氧化物k等物質,這些物質會散發出花香和綠葉似的清新香氣,令人心曠神怡。

第一沖泡白牡丹時,湯色透亮清麗。

茶蓋上還留著一股子花香,等茶湯淌過舌尖,香氣內斂,便化成竹葉香。

等二次沖泡時,花香漸濃,能具體捕捉到是玉蘭香,入口是青草般的氣息,唇齒也變得清爽舒適了起來。

好的香氣落在水中,形成落水香,一壺白牡丹下肚,唇齒留香。

《4》

白牡丹的口感

觀其茶湯,色澤淺黃綠,嘬上一口便覺這茶湯柔和,似天際雲朵又似深潭一汪水。

細細摸索,鮮爽的甜中稍帶澀感,不同味道摩肩接踵而來,滋味妙不可言。

每喝上一口,鼻尖還會竄出陣陣甜香,仿佛有仙人往這茶湯中灑了蜜。

湯感會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而減弱,而口齒照舊順滑生香。

即便是咽下肚去,也仍能飄出茶香尾韻。

《5》

白牡丹的特性

白毫銀針采摘的時間在初春,積累一冬的物質在春天時候萌動發芽,正是盡占天地精華。

壽眉因為生長期長,成品茶帶有粗大的茶梗,因此陳化的速度過於快速,藥香明顯。

而白牡丹剛好介於這二者之間,陳化後的感受更豐富,展現出的是難能可貴的中庸之道。

其性價比同樣也是如此。

雖是這麼說,可這三者皆有優點,您若想深入了解,皆取一泡試試方可知曉個中變化。

《6》

白牡丹的傳說

新茶煮鯉魚,這是西漢年間的一個傳聞。

當時貪官橫行,百姓苦不堪言。

一太守名為毛義看不慣這世態炎涼,便攜著老母親逃到了深山老林中去。

二人走到座青山之下,忽聞一陣誘香。

詢問後才知這香氣來源是白蓮池畔的十八朵白牡丹,母子兩看這環境怡人便在此定居。

有一天,母親不幸染上疾病,毛義辛苦尋找可以醫治的藥材。

驚奇的是,某日睡夢中,毛義見到了仙翁,仙翁告訴他要用鯉魚配新茶才能治愈母親的餅。

可正巧是冬季,毛義雖是抓到了鯉魚卻惱沒有新茶。

正當他沮喪之時,那十八顆牡丹變成了十八仙茶,其茶葉白毫聳立姿態迷人。

最後母親喝下這新茶煮鯉魚,身體也恢復如初。

於是,這茶便被稱為『白牡丹茶』。

傳說已經不可考,故事不論真假,在品茶時都多了一份韻味。

《7》

白牡丹葉身泛著碧色,茶湯質樸淡然。

並不像其名一般雍容華貴,反倒是有一種肆意灑脫的美感。

也有許多人說白牡丹是白茶中的舞娘,因葉片在茶湯中輕輕飄懸,姿態婀娜,神似仙女的裙帶遺落凡間。

這千年來,茶樹僅藏於蜿蜒的丘陵裡,不為人所熟知。

這般不求榮華富貴隻願心間有明月相照的泰然讓人感到無限敬佩。

不知您是否被白牡丹的氣度與魅力所折服,若是感興趣不妨親自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