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泡白茶,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5克投茶量該怎樣確定?《圖+文》

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茶和水之間,是一段『魚水情』。

相輔相成,才能得到一杯香滑無比的好茶。

泡茶喝,有不少沖泡方面的門道。

合理控制茶水比例,僅是其中之一。

同樣是110毫升的標準白瓷蓋碗,泡白茶、紅茶、巖茶時,不同茶葉,適用的『茶水比』略有區別。

沖泡白茶,從白毫銀針、白牡丹、到壽眉,都是放5克。

當然,個別茶味充足的老白茶,比如那款2014高山牡丹王餅,經過親測,放到4克茶味也很精彩。

內在茶味越充足,品質越出彩的好茶,投茶不需量多,比較省茶葉。

沖泡紅茶,包括正山小種、金駿眉在內,同樣是5克足矣。

但武夷巖茶的情況比較特殊,放到8克更適合。

不過,也不提倡一味增量。

泡巖茶水仙、肉桂、大紅袍時,從8克猛增到10克、12克,投茶太多,茶味太濃。

泡出來的濃重茶水,或許部分重口味的老饕,能欣然接受。

但這種濃茶多飲無益。

對絕大多數人而言,這種『濃重到齁』的茶水,難於入口,完全沒法喝!

《2》

近期聽到一個觀點主張。

『泡白茶沒有標準投茶量的說法,適口即可』

泡一次茶,用多少茶葉,投茶數量多少,的確全憑個人自由。

反正,自己的地盤自己做主,我的好茶我做主。

投茶多一些或者少一點,是個人自由,旁人也說不了什麼。

但這不能全部否認標準投茶量的存在意義。

尤其是新手入門喝茶,建議參考標準投茶數量進行泡茶。

若是全靠自己慢慢摸索,在一次次泡茶過程中。

摸著石頭過河。

結果隻會導致要麼泡濃,要麼太淡。

參考標準茶水比例泡茶,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個人濃淡喜好,適當調整增減,更能早日泡出那一杯濃淡適中,口味正好,適合自己的茶!

《3》

不過,蓋碗泡白茶,5克的投茶量該怎麼把握?

從網上聽到這樣的分享——看幹茶高度。

『如果是壽眉,茶葉放進蓋碗裡,差不多能到蓋碗邊緣。

散茶太蓬松的話,高於蓋碗,註水時還得濺出,也很麻煩』

『白牡丹的話,投茶1/2;至於白毫銀針,隻放到1/3就足夠』

這樣的分享,說得好像也有道理,是老茶客的經驗之談。

但對泡茶新手來說,難以提供準確借鑒。

畢竟,壽眉又分春、秋壽眉,兩者的散茶蓬松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單純看幹茶高度,容易受視覺誤差影響。

再說,如果是壓成餅的白茶,緊結成團的茶餅,類似壓塑餅幹,泡開後能舒展出一大片,很難做到一抓一個準。

穩妥起見,為了避免浪費,還是用克秤比較好。

精準稱茶,效率最高。

不然,每次隨手抓茶,多抓出來的兩克、三克,不僅導致茶味偏濃一分。

積少成多下來,浪費掉的茶葉數量不容輕視!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大課堂菇涼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