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幾年以前,陪李麻花去看畫展。
進到展廳後,左看右看,最終停在一幅『格子畫』面前。
看介紹,作者是位我沒聽說過的外國人。
展覽館很大,也很空曠。
在這安靜的掉根針都能聽見的空間,人會下意識地調低自己的音量,不想打破這份靜謐。
隻好在李麻花耳邊低語,悄悄地問:
『為什麼這幅畫能在這裡展出?
除了直角還是直角,再上幾種顏色,這個人很出名嗎?
』
她瞪大了眼睛,轉過來對我說了一句『Of Course』。
後來村姑陳才知道,這個畫格子的是位荷蘭人,並且是幾何抽象派大師,一幅畫就能賣出上千萬美元。
尤其是在李麻花這些搞藝術的人眼裡,他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恕村姑陳是個外行,對不起這裡面的藝術細胞。
為此,還特地買了一本色卡回來。
於是,每年試白茶的時候,都會拿著幹茶,把葉片、芽頭、茶梗的顏色,在色卡上找出最準確的形容詞。
光是『綠色』,就能分成竹青色、嫩綠色、瓜皮綠、棕綠、黃綠、瓦綠、黛綠……
在取名字這方面,中國的含蓄和風雅,不得不令人佩服!
《2》
由此想到,某次和茶友的聊天內容。
那天,來了一位新茶友。
每次和大家交流,村姑陳都能得到新的素材和新的靈感,這次也不例外。
對方提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比較常規。
『白茶不白,為什麼要叫它白茶?
』
第二個,是村姑陳沒有想到的問題。
『外面賣的白茶,有綠色,有五彩色,還有黑褐色,到底什麼樣的才是好茶?
』
按照順序,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
從字面上來看,六大茶類都是以顏色命名的。
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烏龍茶》、紅茶、黑茶,還差一種就能召喚神龍了。
大家平時喝的綠茶,都是清湯綠葉。
黃茶雖然比較小眾,但據說也是黃葉黃湯,很符合它自己的名字。
而紅茶的茶湯,通常呈現出橙紅色。
即便不是大紅色,但至少也和『紅』沾邊,一定程度上能體現名字的特征。
可是,白茶的外觀不是白色,湯色也不白,為什麼叫白茶呢?
實際上,六大茶類中,並不是隻有白茶『名不副實』。
你看人家青茶,又名烏龍茶,但現實中應該沒有一種顏色是叫『烏龍色』吧?
烏龍茶的分支體系龐大,有閩南烏龍、閩北烏龍、閩西烏龍、臺灣烏龍、廣東烏龍。
比如,鐵觀音根據工藝的不同,幹茶有綠色,也有咖啡色。
又比如,武夷巖茶根據發酵程度和焙火程度,能分出軍綠色、褐綠色、咖啡色、深褐色……
而僅僅用一個字,根本就形容不出烏龍茶的特點。
所以說,白茶的『白』,未必代表它全身都是白色。
你看,芽頭和葉背上毛茸茸的茶毫,泛著銀白色的光澤,便足以代表白茶的特色了。
從身披白毫的角度來說,白茶確實是以顏色特征來命名的。
畢竟,簡樸的工藝,保留下了茶葉最天然、最原始的模樣。
這些白毫,就是最好的證明。
《3》
為什麼市面上的白茶,有綠色也有五彩色?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要從白茶生長的季節開始說起。
白茶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它一年可以采摘兩次。
一次是春季,一次是秋季。
春季采摘下來的白茶,名叫春白茶,采自秋季的白茶則叫秋白茶。
眾所周知,春天和秋天的氣候,存在著非常大的區別。
因此,它們各自帶有當時季節的物候特征。
初春時節,萬物復蘇。
茶園經歷了一個冬天的寒冷,雖然已經開春,但溫度仍然比較低。
況且,春天溫和的陽光,也無法讓茶園以及土壤的溫度,迅速升高。
故而,在這般春寒料峭的天氣下,春白茶生得極為緩慢。
它的香氣和滋味,是清新的、空靈的、鮮爽的、清鬱的。
並且,白茶當中還含有天然的色素。
由於春天的光照強度弱,日照時間短,所以春白茶體內葉綠素的含量很高。
再加上精湛的工藝,把大量的養分包括葉綠素在內,保留在了白茶葉片當中。
是以,我們看到的春白茶,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春壽眉,通常是明亮的綠白二色。
等到春天結束,春茶季也就正式告一段落。
夏天的氣溫太高,茶樹生長速度過快,內質積累有限,不適合采茶。
一般情況下,要等到秋天,白露節前幾天,才會開始正式采摘秋白茶。
秋茶季時,白天茶園裡的溫度仍然比較高。
秋老虎下山,延續著夏季的熱情。
隻有等到夜晚,太陽下山以後,溫度才會漸漸降低,微風清冷。
而在白天時,茶樹受到了充足的光照,葉綠素受熱就會揮發、分解,葉黃素、胡蘿卜素這些色素,更加凸顯。
於是,茶青就從原本的嫩綠色、油綠色,變成了微微帶黃褐、黃棕的綠色。
秋季的白茶,就像是兵哥哥的迷彩服,洋溢著秋天草原上層林盡染的無限風情。
充足的光合作用,讓秋白茶擁有了馥鬱的、甜美的芳香物質,積累了豐富的果膠物質。
喝起來,湯感醇厚,滑滑的,稠稠的,滿滿『植物膠原蛋白』的味道。
奇妙的大自然,讓我們有幸看到了白茶的不同模樣。
無論是綠白色的春白茶,還是以綠色為主的五彩色的秋白茶,各有各的好。
《4》
但茶圈中,還有一種白茶。
它的顏色,既不是綠白二色,也不是五彩色。
甚至可以說,在它身上找不到一絲綠色,取而代之的是咖啡色、紅褐色、黑褐色,散發著死氣沉沉的氣息。
乍一看,不應該叫白茶,用『黑茶』來形容更為妥當。
有人跳出來澄清,說那是老白茶,只要陳化到位,時間久了就會變黑。
哦~原來如此。
那些黑黢黢的茶餅,看起來毫無光澤,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老白茶?
可這就奇怪了,白茶的儲存條件很苛刻,必須是在密封、幹燥、避光、陰涼、無異味的環境下,才能良好轉化。
既然如此,沒有見光,沒有遇到高溫,也沒有多餘的水汽,白茶又怎麼會突然變色呢?
這個道理,就像是一個黃種人,難道年紀大了,皮膚就會變黑,成為黑人嗎?
這也太魔幻了!
除非是火星撞地球,基因突變,否則再也沒有更好的解釋了。
言歸正傳。
白茶隨著時間變黑,肯定不是正常現象。
密封的環境,不足以讓茶葉擁有『變色』的條件。
要想讓白茶變成咖啡色、黑褐色,就必須含有大量的茶紅素和茶褐素,也就是讓茶葉發酵。
受到過度發酵的白茶,葉片才會呈現出不正常的咖褐色出來。
所以它的真實面目,並不是老白茶,而是做舊茶。
正常的白茶,密封幹燥儲存的白茶,老了以後仍然保留著當初的色系。
春茶的綠白二色,秋茶的五彩色,並不會被時間帶走。
雖然比起新白茶,老白茶經歷歲月沉淀後,顏色變得深沉了一些,黯淡了一些,但也不會面目全非。
正如那句話所言,歷經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5》
寫到這裡,看官們心中或許還有一個疑問。
如果不是做舊茶,單純是白茶沒有儲存好,會不會變黑?
當然也不會。
理論上來說,由儲存不當,導致茶葉吸收了水汽,受到光線影響,顏色的確會發生改變。
但是,這種變色,頂多是從鮮綠轉為灰綠,或是在底色上透出紅褐色。
要說完全變黑,壓根不可能。
綠色和黑色之間,隔著一條銀河系的距離。
還是那句話,除非火星撞地球,讓世上生物的DNA重組,否則這種事情,絕不可能發生。
不信邪的話,自己試試就知道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