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為什麼要壓餅?三分鐘告訴你餅茶和散茶那個更好。|吾雨課堂。《圖+文》

本文由吾雨茶業原創,首發於搜狐號

平時有接觸白茶的茶友,

只要稍加留意,

肯定會發現,

市面上的大部分白茶,

都是以散茶和餅茶的形態存在的。

散茶就是成品白茶最原始的狀態,

白茶以這種形式在市面上流通,

可以理解,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餅形態的白茶呢?

這期吾雨課堂就來著重說明這裡面的原因。

餅茶的發展史

提到餅茶,

我們先來說說餅型茶的發展史。

三國時期魏國的張揖在《廣雅》寫到:

『荊巴間采茶作餅』,

這是中國最早關於餅型茶的記載。

餅茶的鼎盛時期則是在唐宋時期,

唐朝形成了完善的壓餅制茶工藝。

而到了宋朝,

以龍鳳團餅為代表的餅型茶,

紋飾極為講究,

稱之為工藝餅也不為過。

到了元朝,

朱元璋減少古法繁復工序,

化繁為簡推行『廢青團,興散茶』,

餅茶也隨之沒落。

而到了清朝,

餅茶隨著雲南七子餅茶的興盛,

而重新興起。

這也是現在市面上的餅茶,

多為七兩350g左右的原因。

對於福鼎白茶來說,

壓茶制餅的歷史就並沒有那麼久遠了。

受普洱茶的影響,

在2006年左右才開始量化的出現白茶餅。

為什麼壓餅

有人說,

既然白茶不炒不揉,

是最原始自然的一種茶類,

那麼現在放棄散茶的形態,

將白茶進行壓餅再加工,

那不就影響了白茶的天然性,

為什麼還要壓餅呢?

雖然不可否認,

壓餅確實會對白茶產生一些影響,

但是這並不代表壓餅就不好。

這裡我們歸結了三點白茶壓茶餅的原因。

1、 便於存放

像壽眉這樣以葉為主體的散茶,

葉與葉之間的間隙大,

在存儲散茶時,

需要更大的空間進行存放。

而壓制成餅,

可以有效的壓縮空間,

同樣一百斤的壽眉,

散茶所需要的空間是餅茶3倍多。

所以當茶量過大,

倉庫存不下時,

茶農便會選擇壓餅,

以便於儲存更多的白茶。

2、便於運輸

福鼎白茶的含水率一般都被控制在5%左右,

以便於茶的存儲和後期轉化。

含水率低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

白茶質地會變得很脆,

十分容易碎。

而散茶形態,

每一根茶都是獨立的,

在運輸過程中,

摩擦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

這樣就非常容易產生茶碎,

影響白茶的品相。

而壓成茶餅,

可以有效的減少,

茶與茶之間碰撞摩擦,

從而避免過多的產生茶碎,

這樣茶葉也更方便攜帶。

3、 口感體驗更佳

白茶在壓餅過程中,

需要經過蒸軟、包揉、壓制等步驟,

通過高溫回軟和高壓塑形壓制成餅狀。

在這個過程中,

茶葉的細胞壁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茶葉細胞內質會溢出,

如果膠這類物質就會裸露在表層,

使白茶的滋味變得更加醇厚甜醇。

再加上壓制過程的高溫高壓,

會加速茶葉的轉化,

餅茶的滋味和韻味都會比散茶更加濃烈。

而且壓餅的過程,

也加速了白茶的轉化,

特別是壽眉,

隻有經過壓制的白茶餅,

才可能產生獨特的棗香。

散茶好還是餅茶好

既然餅茶有這麼多好處,

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餅茶就比散茶更好,

其實一款茶的好壞,

並不能從茶形態判斷。

散茶內質沒有受到破壞,

比較接近原生態,

滋味更為鮮爽,

但是散茶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更大,

所以它前期的轉化速度更快,

同樣也使得散茶的香氣更容易揮發。

餅茶經過蒸軟壓制,

會使得茶葉的內質損耗掉一些,

剛壓制完的餅茶甚至要重新聚香。

但壓制的過程也促進了茶的轉化,

使茶餅喝起來,

比同時期的散茶滋味更醇厚。

壓制後的茶餅,

與空氣接觸面積大大減少了,

後期的轉化更穩定。

散茶淡雅,餅茶醇厚。

散茶和餅茶各有各的好處,

至於怎麼選就看個人喜好決定了。

原創聲明:本文由吾雨茶業原創,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