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首發於頭條號
在福鼎當地做冬片的少,做荒野冬片就更少。
其實之前很多茶友會來詢問大葉茶、黃金葉、荒野老樅大葉……其實都是冬片。
冬片葉片異常寬闊,梗也比較粗,畢竟冬天是要抵禦寒冬的。
整個餅的蠟質層較厚,在光照下能反射出色澤,整個茶餅油潤光亮。
茶幹圓潤飽滿、色澤黃綠鮮活自然,聞這個餅的表面,就能聞出山野的新鮮氣息。
荒野冬片出生在高山產區,葉片完整不碎,在我們當地冬片一般來說是茶農的口糧茶,滋味清爽,清甜解渴,老一輩的都很喜歡。
但冬片實際上做起來很難,因為這種粗梗大葉茶在脫水萎凋的時候要保證粗梗也在國標含水量裡,還有壓制的難度很大。
荒野冬片的始末
很多人知道冬片,是因為一個大師。
甚至可以說福鼎人做冬片的歷史,也是從他開始的,那就是之前國營茶廠技師方守龍師傅。
方師傅用有機茶的冬片,做出了湯感醇厚滋味清爽的冬片茶,並存放三年後才出售。
那茶友會有疑問,不是一般做出來就買了嗎?
怎麼還要放三年?
這是因為冬片的茶葉特質導致:
冬片大多數說的都是荒野冬片,在冬天這個季節,從荒野老樅上采下的茶葉。
這種樹葉有別於我們常見的白茶壽眉或者貢眉,采摘不易、壓制不易、產量還低。
另外葉脈硬,梗粗長,葉纖維粗壯,壓餅難度大,所以通常是第一年采摘,萎凋烘幹後收起,讓它陳化一年,第二年才壓餅。
真正福鼎市場上一年就產出幾千餅的荒野冬片,相對於一年幾萬噸的白茶總量產出,這個數值真的是連零頭都不到。
那為什麼大家都說自己很容易就能買到荒野冬片呢?
這是因為有一部分的茶商,拿臺地冬片充作荒野冬片銷售來謀取暴利!
今天來講講荒野冬片的故事,希望大家對這個品類有多了解,喜歡荒野冬片的茶友,在市場上選購的時候也擦亮眼睛。
荒野冬片的價值在哪?
一、采摘難度大,產量低
荒野冬片一般是寒露之後采摘的,這個時間基本所有的茶事都結束了,所以采的人非常少,產量也就少。
另外這個采摘成本也很高,荒野冬片都來自於荒野老樅樹上,在福鼎連片的荒野茶園很少,荒野老樅分佈不均,不像臺地茶園可以集中采摘,所以一整天有效采摘時間很短。
另外,荒野茶樹未經人工修養,有的枝丫都長得比人高,所以采摘這些冬片時還可能得用上梯子,整個采摘效率很低。
人工費扣除掉采到的茶青數量,一天的人工費用基本是臺地茶的5倍。
二、制作工藝復雜,壓制考究
荒野冬片質地硬、厚實,葉脈粗壯,茶梗硬挺,葉片厚實,比普通臺地白茶厚而硬,所以想壓成餅難度一般的壽眉貢眉大多了。
在每張冬片被壓餅之前,都得以散茶形態陳放一年,然後等第二年最幹燥的9月底壓成餅。
壓餅時還得考慮蒸汽的時長,太長內質物浸出太多,後期的口感不好,陳化效果也不好;太短,葉片軟化不夠,壓不了。
壓太輕不能成行,壓太重不僅容易碎,喝到都是茶渣,還容易壓太死,不好撬茶。
所以整個荒野冬片真的是費時費力還不掙錢,茶農很少願意做,隻有不想浪費茶樹任何一片芽葉的茶農才會舍得歷經萬苦去做荒野冬片。
為什麼現在『荒野冬片』這麼多?
說一下臺地冬片是因何而起的吧。
在福鼎當地,冬天為了茶樹更好過冬後更好生長,茶農會對茶樹進行臺刈《yi》,說通俗點,就是拿一把大剪刀,把茶樹超出一定高度的樹冠齊整地剪下來。
想發揮茶樹一年的最後商業價值的話,就把這些剪下來的茶樹曬曬壓成餅低價賣了。
臺地冬片葉片比較柔軟,壓制難度相比荒野冬片就低很多;再加上采摘很容易 ,所以價格上比荒野冬片低了很多,不過由於也比一般的壽眉貢眉葉片體積上大了很多,所以剛入門的茶友很難辨別。
不過荒野冬片受環境跟樹齡的一個滋養,整個內質在沖泡或者烹煮之後在湯感的呈現上是有非常豐富的層次。
相比之下,臺地冬片的口感就比較寡淡或者不太耐泡,香氣也比較弱。
為什麼荒野冬片有一股薄荷味?
很多茶友說喝荒野冬片有一股薄荷感,這是冬片獨有的湯感,那是怎麼來的呢?
這是因為冬片的生長周期實在是太長了,每年的荒野冬片一般在當年11月中旬采摘,采摘自荒野茶樹上的第一批第四片、第五片甚至第六片的葉子,整整歷經了三個季節的生長期。
不僅蠟質層比所有季節采下來的白茶都要厚,也包含了眾多的物質,纖維素豐富,在這些物質當中,果膠物質相當豐富,加上它又是純粹的荒野茶,茶氨酸含量更加高。
這些果膠物質可不容小覷,它承擔了湯水的柔滑,是天然的增稠劑,有了果膠物質的存在,才能讓我們的老白茶喝起來飽和、有醇厚感,所以喝起來稠,滑,香,濃,糯。
加上茶氨酸含量高,茶湯鮮爽度極強,所以這些冬片還會有獨一無二的薄荷香出現,煮著喝,還有獨特的粽葉香,冬天煮茶,荒野冬片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今天說這麼多,是希望看這本文的各位茶友,也能擦亮眼睛,學會鑒別,買到真正的荒野冬片。
原創聲明: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