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花冤枉錢!7點教你分辨自己買的白茶是否有工藝缺陷?《圖+文》

本文由吾雨茶業原創,首發於搜狐號

前幾天,一個人翻看了宋代沉船的紀錄片, 其中很有意思的是:』1987年,深埋兩個多世紀的『哥德堡號』 沉船被重新技術打撈出水,人們驚異地發現, 分裝在船艙裡的370噸茶葉,有部分一直沒有被氧化, 其中一部分還能飲用,竟然還有淡淡的茶香。

要知道這些茶葉已經沉底239年了,在『哥德堡號』沉船上, 有370噸茶葉,共有2000多隻茶箱,由於錫罐封裝嚴密,未受水浸變質,二百餘年後被打撈出水,竟然甘醇依然,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

在感嘆的同時,你知道當時的海運為了將茶葉運送到歐洲是怎樣重重『包裝』茶葉的嗎?

一種是用品質較好的小木箱,板厚一厘米以上,箱內先鋪一層黑色鉛片,再蓋鋪一層外塗桐油的桑皮紙。

內軟外硬,雙層間隔,被包裹在裡面的茶葉是難以被氧化的。

但是被海水浸泡兩個世紀這麼久,大多數的木箱已經黴爛,裡面的茶葉已成糜團或表層脫落。

另外一種就是用錫罐封裝,整體嚴密未受水浸變質,打開茶罐茶香撲鼻,取出少許茶葉沖泡,甘醇依然,真的讓我們再次感悟到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

茶葉一直是海外貿易的大宗

打撈的茶葉中數量最多的是一種叫松蘿茶的綠茶,還有就是武夷茶。

但是對於這款松蘿綠茶的產地之爭到今天都沒有結束:很多專家認為當年中國茶葉外銷主要是武夷茶、徽州綠茶和珠蘭花茶等,所以這款松蘿茶是產自安徽休寧地區的一種綠茶,在清代光緒年間,以松蘿茶為代表的徽茶出口量已占全國茶葉出口的90%, 在中國出口茶的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那為什麼還有人覺得不是徽州綠茶呢?

因為松蘿茶的產量跟需求很大,多地都有種植,比如我們福建省的松溪也有『松蘿茶』, 或者說宋代之前,茶葉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松蘿茶』。

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

『松蘿茶』區別於其他名茶的顯著特點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帶有橄欖味,飲後令人神馳心怡。

早在三四百年前,松溪『松蘿茶』的采制技術就達到精湛的程度。

明代學者聞龍的《茶箋》中記載:『茶初摘時,須揀去枝梗老葉,惟取嫩葉,又須去尖與柄,恐其易焦,此松蘿法也。

炒時須一人從旁扇之,以祛熱氣,否則色香味俱減。

予所親試,扇者色翠。

令熱氣稍退,以手重揉之,再散入鐺,文火炒幹入焙。

蓋揉則其津上浮,點時香味易出』從理論上與實踐上看,與現今的炒青綠茶制法無異。

所以很多茶人對著松蘿茶的產地落到誰家還是有爭議的,在海外貿易中,茶葉一直是大宗,很多茶友之前討論茶葉的時候,就說鴉片戰爭就是因為英國人想喝茶但是中國的茶又貴,所以想出了用鴉片換茶的策略,茶葉挑起來世界大戰。

在福鼎白茶的海外貿易中,白茶的出口歷史同樣非常精彩:《寧德茶業志》載:『光緒廿五年《1899》三都澳設立‘福海關’,自此三都澳成為閩東茶葉出口的海上茶葉之路……1940年,三都澳遭日軍轟炸成為死港』。

沙埕港卻依然頻繁有茶葉出口,當然,在福鼎當地也有一些有實力的茶商,如吳觀楷、蔡德教、梅筱溪、袁子卿等人直接把茶葉銷往港澳與東南亞。

怎樣才能看出白茶工藝有缺陷?

隨著這幾年白茶經濟價值不斷上升,白茶市場上不僅有假的白茶還有品質、工藝參差不齊的原產地白茶,那除卻原料等級的優良差異,如何判斷一款白茶工藝是否有缺陷呢?

今天來簡單講一講白茶工藝上的缺陷,因為春茶馬上就要上了,也希望大家多個心眼。

1、從采制開始就展現端倪

從茶青的原始狀態就可以看出一些瑕疵,白茶講究『十不采』,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

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以白毫銀針舉例:北風天的晴天采摘最宜,氣溫高、濕度低,茶青容易幹燥,可以制出芽白、梗綠的上等銀針;南風天較次,因太陽雖大,氣溫雖高,但濕度大,茶青幹燥較慢,容易變成芽綠、梗黑的次等銀針;雨天和大霧天均不宜采制,否則,所制『銀針』就會『灰黑』沒有鮮靈度,通常被稱為『死針』。

2、萎凋,品質形成的關鍵環節

基本這個環節對於白茶品質形成的重要性,我相信看了我家這麼久文章的茶友都是知曉的,從茶樹上采摘下來茶青之後就臨近萎凋。

將鮮葉采摘後,一片一片均勻薄攤在竹匾上,放置日光下進行自然萎凋。

時長一般約為2到3天。

在攤放上,不能重疊不然芽葉變黑、變紅。

很多茶友拿了一些毛茶給我看,茶葉葉片葉梗芽蒂部分發紅,原因就在於日曬萎凋過程中,葉溫過熱,氧化速度太快造成的,這樣的茶葉泡出來很苦澀。

如果葉溫過低,葉體暗淡發黑,這樣茶湯混沌且帶有異味。

另外如果萎凋相對走水順暢,鮮葉青草氣消退而產生清香,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澀,就是恰恰好。

若萎凋過度,茶葉出現熟悶味;萎凋過輕,茶葉有青草氣。

3、外觀,反觀工藝的缺陷

一、死綠色

這種茶應該是萎凋時候氣候濕度過高造成的,另外萎凋槽加溫萎凋鋪得太厚,茶葉氣息上下不通透也會導致外觀呈現出死綠色,這種的茶喝起來帶有悶悶的青臭氣很重。

二、葉底有紅邊,色澤斑駁

葉底呈現出這樣的狀態,很可能就是嫩葉在陽光下曝曬受傷或者萎凋時候內部過熱導致茶葉發酵造成。

三、色澤發黑

這個很明顯的原因就是萎凋時候發酵過度了,或者就是做舊茶。

4、茶湯,通透得好!

無論是什麼類別的茶,茶湯一定是清澈透亮的,工藝好的白茶,茶湯按照相關等級、年份出現可能呈現的色澤,但是肯定是清澈的,喝到嘴裡清爽甘甜。

而工藝不好的白茶,因走水不暢,茶湯容易出現渾濁感,甚者在茶湯裡能看到懸濁物。

5、好的含水量,是後期轉化的加速器。

白茶無論是萎凋、幹燥還是存儲都非常講究幹度,我們拿到成品茶的第一步就是去看看茶葉與茶梗之間是否有分離,茶葉是否有碎葉。

如果葉梗有少量分離的茶葉恰好可以說明白茶的幹度是達標的。

幹度不達標的白茶,葉梗完整度會更高,不易碎葉。

幹度達標的白茶,因為含水量低所以葉與梗之間的連接弱,梗與葉連接處會自動幹裂,斷開,烘幹時翻動和擠壓所致。

6、壓餅,松緊適中是高水平!

壓得過緊,後期不好幹燥、拆喝時不易拆;壓松了,過不幾年,就崩開散掉,不利於後期存放。

日常看到白茶餅餅心窩處,多有黑塊、黑條,這主要是因為餅心處受壓最大,並不是做舊致黑。

7、葉底花雜,別聽他說是拼配料!

在普洱茶界,是非常常見拼配這個詞的,將不同山頭、不同年份、不同風味的普洱茶拼配在一起呈現出口感最佳的佳品。

在福鼎白茶這裡,主要是指發揮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特有的品種香、產地香風格特點。

但是並不是說拼配就是亂來的,有一定比例和要求,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幹茶不是裡外一口料、葉底雜亂、茶湯渾濁,那可能就是拼配造成的。

比如把春料與秋料拼配,或者大樹茶與臺地茶拼配,或者切碎之後拼配《高產量的大廠常為之》。

拼配之後,產量大增,比如原來隻有500斤的大樹茶,一下子就變成了1000斤,這也是一種做假的方式,所以趁著春茶即將上市的前期,大家還是多看點白茶的相關攻略,留個心眼。

原創聲明:本文由吾雨茶業原創,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