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香從何來?4點帶你讀懂白茶的香型(上)吾雨茶課堂。《圖+文》

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首發於搜狐號

六大茶類中,

要說哪種茶香最為豐富多變?

我想應該非白茶莫屬了。

不同地區的同等級白茶表現出來的香氣各有特色,

不同等級的白茶之間的香氣區別更為明顯,

並且這些香氣還不是一層不變的,

隨著儲存轉化的進行,

白茶還會轉化出更多新的香氣類型,

可謂是一茶千種香。

▲醇厚潤澤的老白茶湯

白茶香到底神奇在何處呢?

吾雨將從樹種香、工藝香、地域香、轉化香四個維度

來具體說說白茶的香。

先天香型——樹種香

中國的茶樹品種種類豐富,

光栽培品種就約有600多個,

每種茶樹都有各自的特點,

都有適制的茶葉種類,

這裡我們以白茶較為典型的適制樹種為例,

說說茶樹種帶給白茶的先天香味。

福鼎菜茶

菜茶是以灌木類為主的群體種茶樹,

也有少部分為小喬木,

它並不是特指某一種或者某一類茶樹種,

而是眾多有性繁殖的茶樹種類的一個統稱,

是一個群體大類的集合。

同一簇菜茶樹,

它的芽葉在形態特征、大小、顏色、滋味、香氣等方面,

或多或少都存在不同之處。

所以,

菜茶原料制成的白茶,

香氣層次感會更佳,

茶香豐富但不會顯得濃烈,

是較為清新淡雅的香。

菜茶樹的品種多樣性,

也會讓菜茶貢眉喝起來有一種很獨特的瓜果香,

在福鼎當地普遍認為這種瓜果香,

是福鼎菜茶樹種特有的香韻。

▲呈灌木形態的菜茶

福鼎大白茶

福鼎大白茶為無性繁殖系,

屬小喬木,中葉,早生種。

芽葉呈黃綠色,茶毫特多,

春茶的一芽二葉幹茶中,

氨基酸占4.3%、茶多酚占16.2%、兒茶素總量占11.4%、咖啡堿占4.4%、酚氨比3.77。

福鼎大白茶的茶毫多、氨基酸含量極高,

尤其是大白原料制成的高等級白茶,

氨基酸含量遠高於其他茶類。

因此,

大白茶樹制成新白茶,

香氣以鮮香和毫香為主,

且毫香明顯高揚。

▲福鼎大白茶白毫滿披的芽葉

福鼎大毫茶

福鼎大毫茶為無性繁殖系,

屬小喬木,大葉,早生種。

芽葉為黃綠色,茶毫特多,

春茶的一芽二葉幹茶中,

氨基酸占3.5%、茶多酚占25.7%、兒茶素總量占18.4%、咖啡堿占4.3%、酚氨比7.34。

相對於福鼎大白茶來說,

大毫茶芽葉更為粗壯,

白毫更多,

酚氨比高於大白茶,

因此大毫茶的鮮感不如大白茶,

但是大毫茶的毫香更為突出,

花香更明顯。

▲更粗壯的大毫茶芽葉

政和大白茶

政和大白茶也是無性繁殖系,

屬小喬木,大葉,晚生種。

發芽時間要比福鼎大毫茶晚15天以上,

所以,

政和大白茶的芽頭更為細長,

白毫特多,

春茶的一芽二葉幹茶中,

氨基酸占2.4%、茶多酚占24.9%、兒茶素總量占12.1%、咖啡堿占4.0%、酚氨比10.38。

由於生長時間更長,

政和大白的酚氨比高於福鼎大白、大毫,

它的鮮爽度不如福鼎大白、大毫,

香氣嫩香更明顯,

毫香同樣顯揚。

▲芽頭細長的政和大白茶

景谷大白茶

景谷大白茶是有性系茶樹種,

屬喬木型,大葉類,中生種。

芽葉粗壯,呈黃綠色,茶毫特多,

春茶的一芽二葉含氨基酸3.8%,茶多酚29.9%,咖啡堿5.2%,兒茶素總量15.3%。

作為大葉種茶樹,

它的茶氣更為厚重,

白毫特顯,茶味清香,

香氣濃鬱清鮮帶有橄欖清香。

▲高大的景谷大白茶樹

匠心獨具——工藝香

白茶是六大茶類中最特別的一類茶,

按照吾雨的理解,

六大茶類中隻有白茶,

才能稱得上『一茶千味』。

這主要歸功於白茶的天然性和獨特的後期轉化性。

白茶的天然性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的先天內質,

對於新白茶的品質形成來說,

尤其是香氣形成,

很大程度上是由白茶的萎凋、幹燥,

這兩道主要的天然工藝步驟決定的。

白茶的萎凋

白茶的萎凋方式,

很大程度的上決定了白茶新茶的香氣類型方向。

日光萎凋的白茶,會帶有一種爽朗、純凈的陽光氣;

復式萎凋加工出來的茶,香氣清新悠揚;

室內萎凋的白茶,香氣沉厚濃鬱。

在萎凋過程中,

萎凋的溫度、濕度、時間等等,

都會影響白茶香氣的發展方向。

不同的萎凋程度,

也會賦予白茶不一樣的香氣類型。

▲白茶的日光萎凋

萎凋溫度過高白茶則會產生豆香,

這是一種熟香;

在萎凋過程中受高溫高濕影響,

白茶就容易產生不好的悶青味,

會給人一種沉悶的感覺;

萎凋時間過短,

白茶的青草味就會蓋過清香味,

因為在萎凋過程中,

白茶中具有強烈青草氣的順-3-己烯醇,

會逐漸轉化成反-3-己烯醇,

形成白茶的清香物質來源,

而萎凋時間過短,

順-3-己烯醇保留過度,

這時候白茶的青草味就會非常明顯。

▲白茶的萎凋槽萎凋

良好萎凋工藝下的白茶,

則會呈現淡雅清香、鮮香中微微帶著點青感。

一般情況下,

白茶在萎凋前期,

茶青內的酶活性逐漸提高,

鮮葉中的蛋白質水解,

會生成具有鮮甜滋味的氨基酸。

到萎凋後期,

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氧化還原失去平衡,

鄰醌生成增加,

氨基酸被鄰醌所氧化、脫氨,

生成多種醇類和醛類化合物,

形成了新白茶的嫩香、鮮香、毫香等香氣的物質基礎。

▲初步萎凋完成的白牡丹

白茶的幹燥

白茶的幹燥是建立在萎凋的基礎上來說的,

並不是在白茶萎凋完成之後,

隨意的將白茶烘幹,

至國標要求的含水率以內就行的。

準確來說,

白茶幹燥是有選擇性的積香、提香過程。

在幹燥之前,

先要進行毛茶審評,

從整體到細節把握萎凋的效果,

確定毛茶確切的香型、滋味特點以及不足之處。

再以審評結果為依據,

從而判斷這款茶該用什麼火工來幹燥,

最大程度的展現白茶好的一面。

▲毛茶審評

舉個例子:

經過萎凋後毛茶呈清香型,評定後工藝上無缺陷,就可以走兩個火工。

一個是輕火,徹底的挖掘、展現白茶自然清爽的香氣特點;

另一個是中低火,讓它輕微帶有焙火氣息,呈現出更高揚的毫味毫香。

所以說,

溫度是影響烘焙效果的重要因素,

不同溫度下烘焙出來的白茶,

它的香型也會朝不同方向發展。

但是有一點,

白茶是肯定不適合進行高溫幹燥的,

高溫會使白茶中的酶變性失活,

大多數酶在高於80℃的環境中,

就會發生不可逆轉的變性。

而白茶的許多香型形成

和後期轉化都需要這些酶的參與。

換句話來說,

就是高溫會破壞白茶的天然香、轉化香,

使白茶隻呈現出高火香,

當高火香隨時間褪去之後,

白茶也就沒有絲毫特色了。

而且烘焙時溫度過高,

會導致芳香油過量揮發,

降低茶葉的香氣。

溫度過高還會使茶葉的熱化作用過激,

原本可溶性的物質會轉化成不可溶性的物質,

甚至直接把茶葉烤焦了,

使茶葉產生煙味、焦味,

從而失香。

▲炭焙時起炭燒火

因此白茶才有『文火慢焙』這一說法。

在適合的溫度條件下,

白茶中的許多酶,

活性得到提高,

加速酶促氧化反應的進行,

通過熱轉化,

促進白茶中的糖類分解和焦糖化,

使白茶聞起來帶有甜香味,

並逐漸轉化出蜜韻;

同時,

進一步加速青葉醇等青味物質揮發和轉化,

形成帶有清香的反-3-己烯醇等物質,

減少白茶的青草味;

氨基酸、醇類和醛類等物質發生分解與異構化,

進一步發展為白茶的各種香氣物質,

如香葉醇、芳樟醇等顯毫香物質

和α-紫羅酮、β-紫羅酮、順-茉莉酯等顯花香物質,

使白茶的毫香、花香更為馥鬱。

▲文火炭焙中的白茶

吾雨提示

這期的吾雨茶課堂,我們主要從樹種香和工藝香出發,來簡要的給大家介紹白茶部分香型的由來。

下期吾雨茶課堂,將從地域香和轉化香兩個角度來繼續為大家解讀白茶的香型。

敬請期待……

原創聲明:本文由吾雨茶課堂原創,歡迎喜歡喝茶的朋友轉發分享,轉發分享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