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白茶的興起,白茶品飲、收藏、養生等價值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及追捧!但作為原產地的福鼎,產量卻並沒有那麼充裕。
茶友都知我的茶都是純手工制作,不能量產,甚至因一些自然因素導致春茶減產,其產量更是無法保證市場需求,試想一下,目前白茶市場流通的白茶,又有多少是正宗福鼎白茶呢?
而在這種情形下,建議茶友尋茶還是要謹慎為上,理性消費,根據自己的口感喜好及對老白茶的理解,去選擇一款真正適合自己的白茶,或存或飲,感受它的獨特韻味,我感覺是一件讓人值得欣喜的一件事情!
老白茶受追捧,自有其獨特魅力。
以老白茶本身具備的品飲價值來說,老白茶茶存放的年份、幹茶的活性以及沖泡後的陳韻,都會給茶友們帶來與『新』茶完全有別的感受。
以老白茶的養生功效來說,『三降三抗』、清熱解毒、保肝護肝等功效,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茶友所青睞。
『白茶,越老越有內容;老,才會有味道』很多茶友認為這就是老白茶的魅力所在,可是,當茶商吃透消費者這種心理後,做舊老白茶也就應運而生了。
或將幹茶攤勻灑水,加速其發酵,或將新茶摻入老茶中,濫竽充數等等做舊方法,這種方法雖達到了『老』,但卻毫無任何品飲價值。
對於茶友們來說,老茶的出現,也使得對茶葉年份和價格的關注度遠高於茶葉品質本身,一味將難以琢磨的『陳韻』、『老味』等加諸於茶葉之上,而忽略了茶葉本身的品質。
時間的沉淀固然能讓一款白茶散發出不一樣的風采,但一味盲目追求,結果隻會適得其反。
理性對待老白茶,提高品鑒能力,才是最為重要的。
一、外觀
我們拿到一款茶,先觀察它的顏色。
真正的老白茶茶餅顏色並不是單一的。
在存放過程中,茶葉由於自身及周邊環境的差異,緩慢地發生轉化而改變,因此隨著時間推移,茶葉會呈現不同顏色。
白毫會轉化為銀灰色,未充分轉化的葉子偏綠色,而轉化的過程中會分別呈現出褐色、黃色,深度發酵後則深褐色。
若茶葉呈現單一的褐色或黑色,毫無生機與活力,則大致可以判斷為經噴水後再高溫發酵的『做舊』茶。
還可以嘗試把茶餅撬開,觀察其內部。
正常情況下,茶葉內部與表面是統一的;而『做舊』白茶往往表面發酵做舊了,但撬開後,裡面卻是不同於表面的外觀和色澤。
二、沖泡
正常情況下老白茶沖泡出水後,湯色呈黃色或琥珀色,年份越長湯色越深,但色澤應該透亮鮮明,不渾
濁。
而『做舊』白茶湯色常常會出現渾濁現象。
此外,好的老白茶在泡過十幾泡之後,湯色和味道依舊;而『做舊』白茶在十幾泡之後已經淡而無光,索然寡味。
再看沖泡後的葉底。
通過自然氧化、緩慢發酵的老白茶,葉脈清晰,有活性,葉底仍然可以看到棕色;而『做舊』白茶無彈性,葉脈不清晰,用手一捏就爛碎,有些因為發酵過度,沖泡後的葉底往往呈黑色。
三、品飲
自然陳化的白茶餅,香氣自然,有的是藥香、棗香、荷葉香等,聞之沁人心脾。
隨著年份的增加這股香味會逐漸加強。
年份短的還出不了藥香,而會是白茶自然淡淡的花蜜香或者毫香、清香等。
這些都是自然陳化可能產生的味道。
但人工做舊的白茶餅,香氣幾乎沒有,因為重火烘烤,把它的香氣早已蒸發殆盡,隻留些許木質香。
自然陳化的白茶餅香氣是小麥的熟香或糯香,入口會有一股甜甜的味道。
細細品味一番,仿佛置身於森林中,有木香、花香等,同時還會有白茶自然本真的香味溢於口中。
茶湯滋味非常順滑,湯質粘稠,生津持久,喉韻非常明顯。
而人工做舊的白茶餅,因潑水導致的發酵過度,經過高溫高濕,茶葉的細胞壁遭到破壞,口感越發苦澀且湯質淡薄,還會伴有鎖喉感。
我們再來看一下煮出的老白茶茶湯,茶湯入口,唇齒間感受它的醇和滑。
湯清,韻陳,毫香蜜韻十足,會讓你感受到各種不一樣的茶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