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開篇,首先告知一個令學茶小白們都能松一口氣的事實:白茶工藝簡單,香氣天然、滋味清雅,因此它極具『親和力』,不會輕易被泡壞。
在實在沒有信心但確實需要露一手的場合中,泡白茶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泡壞不易,想要泡好就更加難。
初學的小白們往往容易陷入這樣的尷尬迷思:『明明是一樣的白茶,為什麼每次泡都感覺茶味不同,為什麼別人泡的比我泡的好喝?
』
嚴格來說,泡茶無定法,歡喜就好。
但世間一切,往往套路得人心。
下面這些白茶沖泡的『套路』,將在『修行靠個人』的至高境界之前,給小白們一些『技能提升』的空間。
泡茶合乎個人心情與喜好,濃淡皆宜。
茶具、投茶量、坐杯時間、註水方式缺一不可,相互呼應。
茶具
在顏控心中,顏值即一切。
但選茶具和選對象不同,實用更重要。
容量關乎投茶量以及坐杯時間,泡茶前必須對茶具的容量有清楚的認識。
拿白茶為例,一泡袋白茶為5g,選用150-180毫升的白瓷蓋碗為佳。
若沖泡7克老白茶,最好選用250-300毫升左右的紫砂壺。
在茶具容量適宜的情況下,根據個人口味與茶客數量,自由掌控其他泡茶變量,將運度得宜的多。
不同材質的茶器各具特色:玻璃茶具質地透明、傳熱快、不透氣,但可觀賞到銀針『三起三落』、牡丹『翩翩起舞』,大大增加其觀感。
紫砂質地細密,透氣性、密封性好,能吸附茶汁、蘊蓄茶味,保茶真髓,沖泡老茶湯感更醇厚濃鬱。
瓷器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以白為佳,能層層沖泡出白茶的內質,香氣、滋味層次明顯,茶品更耐泡。
一泡袋5克
白瓷蓋碗
紫砂壺
直升玻璃杯
投茶量
一杯好茶的茶水比盡量維持在1:30。
面對散裝的茶,又沒有專業的克秤來確定該投放多少茶葉量,此刻全憑『手感』。
需要注意的是白茶由於沒有經過揉捻,幹茶普遍輕且較松散,投茶量相比其他茶類需要增加:一般來說,銀針散茶約占蓋碗容量的1/3,一級牡丹約占3/4;壽眉餅由於比較緊實,差不多占蓋碗容量的1/5就可以了。
坐杯時間
坐杯時間根據投放的茶葉量進行調節,茶葉放多了,坐杯時間應該短些,出湯的時候速度快些,避免茶味過濃,甚至帶苦澀;茶葉少了,坐杯時間則可稍微久一些。
避免茶味過淡,水薄;具體情況需根據註水方式、力道輕重以及茶葉浸潤度調節。
敲黑板:一款散裝白茶,剛打開包裝開始喝,條索是完整的,在不斷的抓取過程容易折斷茶葉,從而碎茶就漸漸留在了底部。
跟先前條索完整的茶相比,一樣的克數,底部的碎茶沖泡會略濃些,出湯就應該快一些。
一杯好茶的沖泡需要技術,看似簡單實則講究頗深。
註水方式、水溫、水質都需注意。
註水方式
註水也是泡茶經常被忽略的小細節。
它是泡茶過程中需要人為完全控制的環節之一,其註水力道、水流急緩、水線高低與粗細對一杯茶有一定的影響。
註水入蓋碗,要做到心靜神定、手腕穩而靈活,水流粗而有力,不間斷,沿著邊緣6點鐘方向定點入水。
水溫問題
對於傳統工藝制作且工藝完善的高品質白茶來說,100℃的水溫最為適宜,能完美體現其香氣、甜度與滋味的優勢。
但在不了解或不確定茶葉工藝程度的情況下,可運用更『保守』的方式進行沖泡:依照白茶的品類與新老程度,所需的水溫也不盡相同。
白牡丹、白毫銀針因為有細嫩的芽頭,水溫最好控制在90℃;貢眉、壽眉則控制在95-100℃左右。
而新茶沖泡的水溫最好為90℃以下,老茶則可以高些。
這樣的水溫能泡出較好的口感,也更耐泡。
一般來說,低水溫泡出的茶更鮮甜,湯感更柔滑,高水溫泡出的茶更香醇,香氣更高揚。
泡茶水質
古代明人許次紓在《茶疏》中說: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
他認為:茶性必發於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隻八分耳。
好的水無疑會增加茶湯甜度、湯水的厚度。
陸羽在《茶經》中對飲茶用水的原則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礫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這樣的論點放在現如今都必須加上『遠離城市、無人為污染』的前提。
不同地區的水質存在差距,因而泡出的茶口感也略有不同,山中流出的山泉水泡茶為最佳,日常泡茶建議用桶裝純凈水即可。
敲黑板:出茶湯時要把蓋碗裡的茶湯瀝凈,否則會影響下一泡的口感。
茶湯倒入茶杯時,手拿蓋碗的角度與蓋碗開口的大小,都決定了出湯速度。
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差別,二三秒就已然決定了這泡茶的濃度與口感,也最考驗茶藝師的『功夫』。
適口為珍,才是好茶
我們不是專業茶藝師,不需要太過專業的知識和嚴格的手法,但可以常做一些科學有效的泡茶訓練。
記住以上幾個要點,讓你隨時泡茶不丟面,快速進階泡茶高手。
但品茶≠評茶,不需要過多的負擔。
作為小白的你,應該放下扭捏,放下不自信,享受當下,享受有茶的美好生活。
畢竟『用何種方法喝茶在你,用何種心情泡茶由我』合乎心意才能泡好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