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茶葉,人們不免想到各種復雜的制茶工藝和風味,紅茶要發酵,綠茶要殺青,普洱茶也要陳化之後才能入口……
但好像經過這些復雜工藝後,我們卻失去了品嘗茶葉最自然的味道的機會。
那麼,最接近茶葉自然的味道是什麼樣的?
答案就在白茶裡。
什麼是白茶?
六大茶系中的白茶,其實是以制作工藝和發酵程度來區分的。
剛采摘下來的新鮮茶葉,經過自然萎凋並幹燥,就成了白茶,因而它在最大程度保留了茶葉本身的滋味。
現在我們常見的白茶品種以福鼎白茶和政和白茶為主,俗稱『南路』、『北路』。
因為產地和制作方式的不同導致外形、滋味各有千秋。
福鼎白茶主要以福鼎大白《華茶1號》、福鼎大毫《華茶2號》為主。
它的特點是茶芽肥壯,條形偏短,毫多顯白。
政和白茶主要以政和大白《華茶5號》為主,它的特點是茶芽條形較長,毫多,色澤灰綠。
《圖片來源於網絡》
福鼎白茶
福鼎境內的太姥山,曾是古代道教仙家的隱居修行之地,與茶更是深有淵源。
明代《廣輿記》中有記載:『福寧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綠雪芽』
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裡是海,是南三百裡之誤。
南三百裡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
曬出來的福鼎白茶
上古時代尚無制茶法,人們運用自然的晾青茶葉的萎凋工序,源於一種古老的制草藥所采用的方法。
明田藝蘅《煮泉小品》中雲:『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
日光萎凋工藝看似簡單,實則奧妙無窮,以最少的工序加工,最大程度保留了福鼎白茶的天然純正口感,以及豐富而珍貴的活性酶和多酚類營養成分,也避免了制作過程中的二次污染。
因此福鼎白茶是回歸自然,最生態的茶葉,形成了其的獨特口感:茶毫香清揚,茶湯鮮爽、清甜,回甘明顯、有著淡淡的陽光的味道等特征。
傳統工藝白茶更講究福鼎白茶特有的毫香蜜韻。
《圖片來源於網絡》
鼎白72小時日光萎凋核心工藝
鼎白以堅守傳統、崇尚自然為制茶理念,堅持日光萎凋72小時為核心工藝,竹匾晾曬,不落地生產,72小時,這個數字是由鼎白創始人王傳意先生經30年制茶經驗的累積反復試驗得出的。
72小時日光加萎凋在鼎白白茶工藝中極具特點,也在白茶業內獨樹一幟。
隻有保證日光萎凋時長的充分性,才有利於茶葉更好轉化,並完完全全激發出自然陽光與茶中物質一系列美妙的轉換結合反應,曬出鼎白獨有的『來自陽光的味道』。
泡出白茶自然滋味
白茶不捻不揉,通過極簡的制作工藝使其迸發出陽光的味道。
當然,隻有正確的泡法才能將白茶自然滋味真正的釋放出來。
我們一般選用白瓷蓋碗沖泡新茶,這樣能最大程度保留白茶香。
白茶經過蓋碗沖泡,毫香、花香、蜜韻都能在蓋子上捕捉到。
先聞香,後嘗味,頓覺滿口生香,回味無窮,用蓋碗通常可泡12至15次,十分耐泡,回甘不減,香、醇、甘甜依然。
老白茶沖泡,一定要控制好水溫,用100℃沸水泡茶,除了可以用常規的白瓷蓋碗沖泡,還可以使用煮茶法。
以鼎白老白茶為例,一般我們是選用紫砂壺沖泡4道之後再煮15-20分鐘,口感更佳。
這種方法即可感受蓋碗泡茶的陳香,又可體味煮茶的醇厚,可謂一舉兩得。
若沒先泡開而直接煮,第一煮的口感相對而言比較苦澀。
沒有復雜工藝,不加以過多人工幹預,呈現出的最接近自然的鮮甜口感,白茶,是中國茶界裡極簡主義的代表。
閑暇之時飲一杯白茶,感受毫香蜜韻在舌尖暈染,體驗茶最自然的滋味,好不愜意。
未來,鼎白將繼續貫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本源,以永為大家所喜愛的奮鬥人生旅途伴侶為企業使命,打造一個以愛心與關懷建構的白茶夢想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