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具有誘導性的問題。
無論回答是,或者不是,都太過武斷。
這個問題,我們分為三個部分來說。
白茶餅,本質上屬於深加工茶類白茶,以散茶形態存在至少有230年之久,而壓餅的歷史隻有十多年。
白茶壓餅,必然要經過蒸汽軟化、壓制成型、烘幹等三個核心步驟。
這樣就意味著,白茶餅,在本質上屬於深加工茶類。
白茶的定義,向來是強調不炒不揉,微發酵的。
但是壓餅的過程中,蒸汽時間的長短、壓制的力道、烘幹的溫度和時長,都很容易影響其發酵度。
類似的,比如餅幹茶、巧克力塊、龍珠,都屬於深加工類。
中早期,餅茶比散茶適合煮。
鑒於餅茶的壓制工藝,以及本質的變化,餅茶的發酵程度一般都比同款散茶要高,而且很多時候高了還不是一點兩點。
所以,在中早期《一般指前五年或者更久一點》,當散茶煮起來還會有些澀的時候,有些餅茶已經非常耐煮,而且表現優異了。
主要問題就在於發酵度的不同,也有人認為是轉化。
茶葉的發酵非常特殊,主要是通過調控溫濕度,影響酶促氧化程度以形成茶黃素、茶紅素等深色物質。
這個問題在這裡先不展開講。
中期之後,散茶的優勢更加明顯。
中期茶《一般指陳放5到15年之間的》階段,散茶的轉化程度已經追上來了,餅茶跟散茶的優劣勢,也已經發生全方位的翻轉了。
而且有經驗的茶友都會發現一個問題,散茶的轉化過程更加豐富,尤其是壽眉,換句話說,在轉化過程中,散茶的轉化方向、風格更加多變,餅茶的轉化路徑相對單一了。
同時,到了中期茶階段,散茶煮起來的口感,跟餅茶是有明顯區別的,一般散茶的湯感更加通透一些,層次感也更加明顯。
而且有經驗的茶友都會發現一個問題,散茶的轉化過程更加豐富,換句話說,在轉化過程中,散茶的轉化方向、風格更加多變,餅茶的轉化路徑相對單一了。
同時,到了中期茶階段,散茶煮起來的口感,跟餅茶是有明顯區別的,一般散茶的湯感更加通透一些,層次感也更加明顯。
有些茶友覺得,茶餅這麼麻煩,以後還是喝散茶好了。
但茶友們要知道,茶葉是易碎品。
就算是散茶,在日常搬運的過程中也是會有少量碎茶的。
只要用對了方式,餅茶的碎茶率與散茶並不會相差太多。
更何況,茶友當真舍得下餅茶稠滑醇厚的滋味嗎?
與散茶相比可又別有一番滋味兒呢。
世界這麼大,你該出去看看。
茶餅這麼好喝,你當真該嘗嘗,因噎廢食要不得吶。
文章來源:baicha100.com文本鏈接:https://www.baicha100.com/baicha/zhishi/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