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是中國綠、紅、黑、黃、白、青《烏龍》茶六大傳統茶類之一,始於唐宋,盛於明清。
信陽白茶既講古法,又靠天成
『色澤翠,茸毛多,節間長,香氣高,滋味濃,耐沖泡,條索肥,白毫顯……』信陽白茶創始人周開啟愛用朗朗上口的節奏介紹信陽白茶,像詩歌一樣好聽,又像山歌一樣親切。
對當地人而言,信陽白茶是自然的無私饋贈,是時間的神妙運化,更是祖祖輩輩傳承的智慧。
90年代末期信陽本地從福建福鼎原始母株引種成功了福鼎大白茶《華茶一號》品種。
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與積累探索,信陽茶人周開啟逐漸發展出獨特的信陽白茶加工技藝。
信陽白茶與其他茶種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既講古法,又靠天成,其中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
這種智慧充分體現在信陽白茶的采摘選材、加工制作和貯存工藝中。
信陽白茶尤重選材,有經驗的周開啟茶人往往選擇三十多年的老茶樹,摘取顏色草青、肥壯粗厚葉芽。
『皛芽』取肥壯單芽,『潤靈芽』則取一芽一葉,『綻瓊芽』《則取一芽二葉為主要原料、『蘭芽玉蕊』則以葉為主的原料。
信陽白茶加工延用古法,經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幹,充分利用了溫度和陽光,以適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豐富的活性酶和多酚類物質,使得信陽白茶具有抗炎清火、保護肝臟等效果和素雅清幽的口味。
明代田藝蘅《煮泉水品》載:『茶者以火作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
……生曬茶淪於甌中,則旗槍舒暢,青翠鮮明,尤為可愛』,被認為是白茶采摘、制作的雛形。
其中『生曬』指的就是自然萎凋技藝。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白茶的萎凋並不是單純的鮮葉失水,而是隨著葉細胞液濃度、細胞膜透性的改變以及各種酶的激活,引起一系列內含成分的變化,從而形成信陽白茶特有的品質。
對於信陽白茶來說,儲存的過程也是利用時間的力量進行加工的過程。
當年信陽白茶毫香顯、滋味鮮醇,陳年白茶則會形成特有的『花香蜜韻』。
隨著年份增加,陳茶綠色逐漸減少,黃色和褐色逐漸增加;香氣方面呈現清花香、毫香和青氣不斷減弱,陳香、棗香、甜香與蜜香不斷增加的變化趨勢;滋味方面體現在鮮度和青度逐漸降低,醇度、甜度和陳度逐漸升高。
陳年白茶還有保健藥用價值,信陽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十年丹』的說法,就是信陽白茶這一特點的集中體現。
晚清以來,北京同仁堂每年購50斤陳年白茶用以配藥。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和他的科研團隊,在2011年做過一項研究,從化學物質組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水平上分析了白茶抗衰、抗炎、降脂、降糖、調控尿酸、保護肝臟、抵禦病毒等保健養生功效及其科學機理。
研究成果顯示,陳年白茶在抗炎症、降血糖、修復酒精肝損傷和調理腸胃等功能比新產白茶具有更好的作用效果。
全球食品化學權威期刊《農業與食品化學》《美國》2018年第66期,刊發中國農業科學院林智團隊研究成果,該團隊在年份白茶中發現的7種新化合物EPFS成分,具有抗心血管疾病和預防、治療糖尿病作用。
學界稱為『老白茶酮』的EPFS成分在白茶中的含量是其他茶類的百倍,並隨著白茶年份而呈線性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因信陽白茶散茶運輸儲存不便,周開啟嘗試將以大葉為主的原料制成的信陽白茶緊壓制成茶餅。
消費者發現緊壓白茶在烘焙過程和存儲過程都會發生美拉德反應,以及非酶促氧化,使緊壓老白茶呈現各種不同口感、香氣、湯色。
所以即使現在運輸和儲存技術更新換代,圓潤可愛的茶餅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這種高度利用資源稟賦、天然能源和時間效應的生產方式,產生了信陽白茶口感上許多變數,也是信陽白茶最有魅力的特征之一。
『茶葉離開了文化就是一片樹葉,必須提升信陽白茶的文化附加值』在浉牌信陽白茶的生產車間,信陽白茶創始人周開啟看來,要利用茶文化加快信陽白茶茶產業發展。
作為新茶農,周開啟在提升制茶工藝和茶葉品質的同時,不遺餘力推廣信陽白茶和中國茶文化。
為了推廣信陽白茶,周開啟率先制定起草了信陽白茶領域的『信陽白茶』、『緊壓信陽白茶』、『信陽老白茶』三項標準,以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黃廟生態茶廠作為信陽白茶的生產加工基地來標準化、規模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