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開啟:信陽白茶的使徒行者。《圖+文》

滿園春 山可望

在豫南明珠南灣湖的上遊,有一個盛產信陽茶的地方,叫作黃廟。

這裡的風光十分怡人,從茶山之巔遠眺南灣湖,水如白練,環顧百裡畫廊,山似遊龍,藍天白雲下湖光粼粼,峰巒跌宕間綠海潮湧。

茶園一片綠色鋪陳開來,茂林修竹點綴其中,小鳥嘰嘰喳喳,彩蝶翩翩而飛。

茶坊裡香氣四溢,村中的人茶顏悅色。

地理氣候得天獨厚,茶山覆蓋著白沙土,富含礦物質,適宜茶葉的生長,當地制作的毛尖茶色香味形俱佳,享譽天下,是茶中的佳品。

黃廟雖有都市之近,卻又處江湖之遠。

崎嶇的山路讓很多慕名而去的人望而卻步,陰差之間造就了一處茶的桃花源。

信陽白茶基地

在這片凈土上,茶人周開啟生於斯長於斯,家族世代種茶。

在他的童年記憶中,母親每年春天都會領著他和兄弟倆上山采茶,追趕春天的腳步,享受大山的賞賜。

從小耳濡目染,周開啟對茶葉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

『小時候,每當清明前茶園開采後,上山采茶就是茶人的第一任務,媽媽會在我腰部系一個小兜,讓我就跟在後面上山采摘,摘一點放一點;上山采茶還有很多好玩意,茶園附近都是山林,有野茶桃、茶幹、樹莓等,我們可以摘野果子吃,還能掏鳥蛋、玩遊戲,茶山就是孩子們的樂園;鄉親們忙碌了一天,到傍晚收工後稱起鮮葉來,到處是歡聲笑語,茶葉給我們帶來豐收的喜悅』談及家鄉的點點滴滴,周開啟未曾忘懷。

那山、那水、那人、那茶,常常縈繞在周開啟的腦海,成年後的離而復返和守望茶山,原來在幼年時就早早紮根心頭。

落了白 茶有約

2012年,園林專業的周開啟大學畢業,和成千上萬的畢業生一樣,湧入找工作的大軍之中,經歷四處碰壁的無助,嘗盡『畢業即失業』的冷暖。

年輕的周開啟迷茫過,困頓著,看不清楚前方的路,找不到人生的指南針。

驀然去到鄭州,期望在那裡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一天,他在鄭州國香茶城兜兜轉轉,看到大量家鄉的信陽毛尖茶,就與商戶攀談了起來。

商戶們抱怨省內的信陽毛尖茶品種單一,消費者可選擇性小,線下市場難以擴大。

而當時的鄭州茶葉市場,鐵觀音、碧螺春、普洱茶、菊花茶等外省茶占據了消費主流。

一個嶄新的念頭在周開啟腦中產生:何不自主創業,利用老家的茶資源,開展信陽茶線上銷售呢?

初生牛犢不怕虎,周開啟遂即停止了找工作,和家人商量後,靠家裡的微薄支持,在鄭州升龍大廈寫字樓裡租了一間不足50平方米的辦公室,當起了信陽茶網上銷售的『小老板』。

隨著網絡賣茶的進行,客戶們海量般的提問,讓周開啟應接不暇,自感雖從小長在茶鄉,茶知識仍十分匱乏。

於是,他每天都抽出時間,查閱資料,學習茶知識,提升茶專業。

在這時,有一種茶進入周開啟的視野,那就是白茶。

在當時的鄭州市場,白茶屬於小眾茶,隻有寥寥數款。

信陽茶能否做成白茶?

周開啟查閱資料,發現早在90年代末期,信陽開展南茶北引工作,從南方挑選了多個無性系茶樹良種落地信陽,部分品種最終適應了信陽的氣候。

其中,被廣泛種植的就是福鼎大白茶《華茶一號》和福鼎大白毫《華茶二號》,常用來制作信陽毛尖和信陽紅茶。

周開啟為一探究竟,親赴福建福鼎,爬茶山、訪茶人,向多位白茶師傅請教白茶制作工藝。

此後,他每年都會走訪全國各個白茶產地並拜師學藝。

周開啟正在仔細查看信陽白茶

2012年前的信陽,茶樹資源的利用率較低,勞動力短缺,茶品單一,隻有綠茶和紅茶。

『回家鄉做白茶去』,來自心底的呼喚在激勵著他。

2013年的春天裡,周開啟終於收拾好行囊,毅然從鄭州回到家鄉,一頭紮進白茶的天地之中。

熟悉的茶園,全新的事業,周開啟勁頭滿滿,甩開膀子幹起來。

起初,他嘗試用信陽本地鮮葉,照著福鼎白茶工藝的葫蘆來畫瓢,然而,制成的白茶口感、外形與福鼎白茶大相徑庭。

信陽茶葉做不了白茶?

氣候條件對白茶發酵產生不利影響?

自己掌握的工藝有漏洞?

焦慮、惶恐、無助……在周開啟心中蔓延。

回想白茶創業的初期,周開啟感慨萬千。

俠客行 者無疆

周開啟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跟白茶幹上了,他發現信陽茶樹矮小粗壯,葉片薄嫩,茶葉在制作白茶的微發酵過程中,青葉含水量、萎凋時長、日曬強度和環境溫度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有一個因素稍不注意,就會前功盡棄。

在近四年的時間內,他潛心摸索,反復試驗,終於在2016年,自主掌握一套較為成熟的白茶制作技法。

他選擇成熟的老茶樹,采摘顏色深綠和肥壯粗厚的葉芽,細化萎凋、烘焙《或陰幹》、揀剔、復火等工序,注意白茶未發酵的每一個細節,精品信陽白茶終於面世。

對於信陽白茶與其他茶種最大的不同,他說:『制作優良的信陽白茶,一要講古法,以自然萎凋為主,不炒不揉,文火足幹;二要靠自然天成,充分利用溫度和陽光,以適度的自然氧化,讓茶葉保留了豐富的活性酶和多酚類物質,白茶的制作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不求過多人工痕跡,要遵自然道法』

周開啟制作信陽白茶

『皛芽』選取肥壯單芽,『潤靈芽』選取一芽一葉,『綻瓊芽』選取一芽二葉,『蘭芽玉蕊』則以葉為主的原料。

他還發現白茶隨著時間的推移,特性也不斷發生變化,如:陳茶綠色逐漸減少,黃色和褐色逐漸增加;香氣呈現清花香、毫香和青氣不斷減弱,陳香、棗香、甜香與蜜香不斷增加的變化趨勢;滋味體現在鮮度和青度逐漸降低,醇度、甜度和陳度逐漸升高。

當年信陽白茶毫香顯、滋味鮮醇,陳年白茶則會形成特有的『花香蜜韻』,白茶儲存的過程,其實也是茶葉自我重塑的過程。

針對信陽白茶散茶運輸儲存不便,周開啟大膽將散料白茶緊壓成型,制成茶餅方便運輸。

這一偶然之舉,又帶來新的發現。

緊壓白茶在烘焙和存儲過程中,發生非酶促氧化等化學反應,餅狀老白茶又滋生出各種不同口感、香氣、湯色。

茶餅方便保存和運輸了,茶湯更有味道了。

『信陽白茶作為微發酵茶,保存的時間越久,其品質就愈佳,信陽白茶‘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十年丹’』周開啟說。

信陽白茶基地研發中心成立

周開啟白茶工作室的展示架上陳列著110多個試驗成果茶樣,見證他近10年白茶創業史。

每一個樣品,無不凝聚著創業者的心血和汗水。

目前,周開啟已成功申報『信陽白茶及白茶餅的制作技藝』國家發明專利。

由難到易,信陽白茶的技術難題在周開啟手中逐一被攻克,他將自己的白茶心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給身邊的朋友,手把手交鄉親做白茶,讓白茶成為信陽一道靚麗的風景。

《王清豐/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