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信陽毛尖茶後做信陽白茶收入高。《圖+文》

信陽市浉河港鎮黃廟村的自然村茶農周開啟的6畝茶山通過先做信陽毛尖茶後做信陽白茶的方法,今年共獲得了7萬多元的收入,平均每畝茶山的收入高達12000多元,種茶效益比普通茶農高了近一倍。

昨天上午,周開啟把30公斤信陽白茶郵寄給深圳的一房地產老板。

這位深圳客戶在4年前就從他這裡購買了信陽白茶,由於周開啟所產的信陽白茶茶葉香氣好、湯色清,為此,每年產茶季節,該客戶都會高於市場價到他這裡訂購信陽白茶。

周開啟告訴記者,近年來,他的顧客來自五湖四海,杭州、寧波、深圳、嘉興等地都有,一次購買信陽白茶的數量也明顯增加,像去年是一個客戶要20斤,今年都要30、40斤了。

浉河港地理海拔較高,這裡遠離污染,終日煙霧環繞,是正宗的高山雲霧茶產地。

周開啟說,這裡的土質屬於沙瓤土,產的茶葉葉張厚、芽壯,炒出來顏色屬嫩綠黃、色澤好、香氣好,深受客戶喜歡。

平時,周開啟給茶葉施的都是農家肥,因此,他所產的茶葉綠色、環保,非常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理念。

為提高茶山的經濟效益,周開啟把所產的茶葉分批次做成名茶,最早、最好的一批做毛尖茶,因為此時毛尖茶價格高,效益好。

而後,隨著氣溫的升高,茶葉產量的增加,他開始改做信陽白茶。

他說,由於喜歡信陽白茶的客戶越來越多,價格自然就上去了不少。

周開啟告訴記者,他2011年前就學會了炒制信陽白茶,為提高炒制質量,他經常改進制作技術,單用於信陽白茶的茶灶就已經是第三代了,從第一代的手工炒茶到現在的第三代機器炒茶,除勞動強度大大減小外,所炒茶葉的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

信陽白茶以及白茶餅的制作技藝已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能夠切實的給信陽茶產業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由於周圍茶農沒有炒制信陽白茶的機器,更沒有制作信陽白茶的技術,看到周開啟炒信陽白茶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後,紛紛把青茶賣到他家來炒制信陽白茶。

周開啟除幫他們加工好茶葉外,還發動他們學制信陽白茶,以便獲得更好的種茶效益。

周開啟說,『希望大家都來學,然後大家都來做信陽白茶,讓周圍群眾一起獲得更好的種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