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愛聽爸媽講故事,一聽到『很久很久以前』這樣的開始,眼前便會有這樣的畫卷,有山有水還有老神仙,一個善良的人經歷苦難,過上 幸福的日子。
初到福鼎,要不是自己的知覺時時提醒我,真以為到了仙境。
福鼎太姥山三面環海,猶如從海裡長出的一座山,山上奇石林立,但頂部大多呈現橢圓形,像水流洗雕塑過,如放大的鵝卵石,山上的樹不是很密,山上有溶洞,有古茶樹,還有暮鼓晨鐘,這一切已經足夠講好幾天的故事了。
今兒不說海裡的龍王,石頭裡的神仙,就說這白茶樹的故事。
據說是堯時,太姥山下一農家女子,避戰亂逃至山中,棲身鴻雪洞,以種藍為業,樂善好施,人稱蘭姑。
那年山裡麻疹流行,無數患兒因無藥就隻而夭折。
一天夜裡,蘭姑夢見南極仙翁,仙翁告訴她:鴻雪洞頂有有一株小樹叫茶,是十幾年前給王母娘娘禦花園運送茶種時掉下來的一顆種子長成的,他的葉子是治麻疹的良藥。
蘭姑驚喜醒來,趁月色費力攀上洞頂,在榛莽之中找到了那株與眾不同的茶樹,迫不及待的采下綠葉,曬幹後送到每個山村。
神奇的白茶終於戰勝了病魔,從此,蘭姑娘精心培育這株仙茶,並教四周的鄉親一起種茶。
很快整個太姥山區變成了茶鄉。
晚年,蘭姑娘在南極仙翁的指點下羽化升天,人們甘其恩德,尊稱她為太姥娘娘,太姥山也因此而得名。
現在福鼎太姥山還留著相傳是太姥娘娘親手種植的古茶樹——福鼎大白茶母株。
自古傳說都有原型,太姥娘娘也是一樣。
據考古獲悉,太姥娘娘原是部落首領,可以想見那時的她責無旁貸地帶領部落的人一起勞作,遇到了可怕的病,孩子都發燒,起疹子,人們很無助,無意發現了白茶樹,救了族人,於是她便成了神話裡的主角。
說完故事,再講講茶相關的民俗。
還說說福鼎吧,有很多人家孩子出生的時候,便會留一箱白茶作為紀念,等孩子長大了,這些茶也成了很珍貴的藥,這風俗有點像紹興的女兒紅酒,一方面存儲了酒,一方面存儲了記憶,孩子大了,茶味也由原料的清甜變為醇厚,在感慨歲月變遷的同時,又收貨另一種喜悅。
還有一種習俗就是清明白茶,也就是清明當天,當地所有的人都上山采茶,能采多少就采多少,然後晾曬而成茶,俗稱『清明茶』,收藏起來,留做一年的飲用。
那樣的茶多少有些思念的味道,蒙蒙細霧中的茶,都結著故人的心願,經過太陽的眷顧,那心願便得到了升騰,成了清明茶的茶煙。
總覺得思念是一種藥,有點兒苦,有點毒,淡淡的隻是平添些哀愁,多了些詩情,這茶也得淺淺地喝,隨意便好。
政和也有很多風俗與茶相關,例如插茶、新娘茶、醒眠茶、茶燈戲、畬族擂茶,這些風俗多是熱熱鬧鬧,充滿愛意,歡天喜地的感覺。
當地小夥姑娘談婚論嫁要舉行的儀式,叫『插茶』,就是未來的新媳婦給公婆泡茶,表示對婚事的認可。
還有就是喝喜茶,也叫『新娘茶』, 在高山地區又稱為『端午茶』是一次盛大 的山鄉茶宴,這個習俗在政和楊源鄉一帶盛行。
在端午節前一天,由新娶進門的新媳婦給鄉親們主持鄉村茶宴,茶宴對水、茶、沖泡器皿甚至於茶配《配茶的茶食,有自家醃的咸菜,還有豆子、花生、紅蛋、水果等》都很有要求,水要泉水或自家的井水, 茶要新制的清明茶,泡茶用的器皿要陶罐。
茶宴要新娘一個人來完成,提現新娘的能幹與熱情。
茶宴沒有請帖,一到時間,大家都知道陸續過來參加,一般為長輩婦女和孩子,客人來的越多,新娘越高興,臨走,新娘還要贈送紅繩,掛在客人的肩上,客人也沾上喜氣。
還有一種『醒眠茶』更是充滿愛意,早晨起來,妻子要給丈夫泡一碗茶,給丈夫提神,茶都是媳婦自己做的,沖泡的好不好提現妻子的賢惠與否。
『茶燈戲』就是在茶園裡唱戲了,是采茶期間一種自娛自樂的田間戲,有道具,載歌載舞,在每年正月裡,茶燈戲最熱鬧,村頭村尾空一點兒場地,都是舞臺。
政和和東平鎮後佈村是個畬族村,每年三月三,六月六是他們的節日,那天他們載歌載舞並做擂茶。
將茶葉和生米、花生、芝麻一起放進陶罐裡,加少許水,用圓頭擂棒搗成糊,再放到茶缽裡沖泡成茶。
擂茶據說可以祛風散熱,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我總覺得除了漢族之外的民族對於茶味可能直接接受起來有些難度,可是又要吃茶,於是創出來各樣的茶民俗,例如藏族的酥油茶、白族惡三泡茶等,都有一個特點去茶味,而留茶性,極具智慧。
淘寶店鋪:萬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