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講堂:白茶的加工流程 :幹燥(三)。《圖+文》

幹燥

什麼是幹燥呢?

《中國茶業大辭典》這樣註釋:『讓多餘水分氣化,破壞酶活性,抑制酶促氧化,促進茶葉內含物發生熱化學反應,提高茶葉香氣和滋味,形成外形的過程。

茶葉初制的最後一道工序,精制後也要進行幹燥。

幹燥的溫度、投葉量、時間、操作方法,是保證產品質量的技術指標。

……』

白茶制作之幹燥工藝

白茶幹燥工藝具有傳統與現代的方法。

傳統的方法就是完全利用太陽光幹燥和焙籠炭火烘焙,現代的方法多用烘幹機進行幹燥。

最古老的白茶幹燥工藝類似於中草藥制作,直接利用太陽光照射進行幹燥。

萎凋後的白茶芽葉,利用特定的陽光幹燥一定的時間,使茶葉內多餘的水分氣化。

在福鼎太姥山麓的一些山民,至今還保留這種原始方法。

這種幹燥方法掌握不好,會使白茶含水率太高,存儲時易產生黴味,有些山民還會在次年農歷6月初六這天把白茶放在太陽光下晾曬。

這種幹燥方法正應了田藝蘅《煮泉小品》所述:『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

另一種傳統的幹燥工藝就是焙籠炭火烘焙,這種方式從明清時代開始流行,流傳至今,廣為利用。

焙籠工具包括:焙蓋、焙置、火鍋、火鍋架四部分,烘焙過程還用到特殊竹制工具—軟竻。

焙蓋和焙置都是用竹編制,焙蓋直徑90厘米,中間向上凸起,蓋沿高5厘米,需要烘焙的白茶放在焙蓋裡。

焙置是用竹篾編制高50厘米、直徑90厘米、厚0.5厘米的園圈;焙蓋置其上,焙置內放火鍋架和火鍋。

火鍋用鐵鑄造,火鍋架一般用雜木制造,起到固定火鍋作用。

軟竻也是竹篾編制,竹篾之間沒有孔洞,直徑1米左右,輕便、柔軟,在烘焙過程起到轉運白茶的作用。

焙籠烘焙的程序:先在火鍋裡放置完全燃燒的木炭《木炭燃燒注意不能產生煙,影響白茶品質》,木炭火上密蓋著草木灰,使火鍋上方的溫度控制在30~40℃,在焙蓋上薄攤白毫銀針0.5千克,烘焙3~5小時,烘焙講究低溫慢焙,費工費時。

烘焙過程要進行翻拌,翻拌的工具就需用到軟竻,制茶師根據白茶的顏色和香氣變化程度,進行翻拌,把焙籠內的白茶全部倒在軟竻,由軟竻再倒到焙籠,這樣,原來烘焙時位於上層的就移到下層。

軟竻可使茶師的手少接觸到白茶,因為手上的汗漬會影響白茶的茸毛。

炭火烘焙加工後的白茶炭香、毫香明顯,這種幹燥工藝的白茶廣受消費者喜愛。

此外,這種幹燥方式的白茶耐儲存。

現代白茶生產更多采用幹燥機幹燥。

白茶萎凋葉達九成幹時,采用機焙,掌握烘幹機進風口溫度70~80℃,攤葉厚度4厘米左右,歷時20分鐘至足幹。

七、八成幹的萎凋葉分兩次烘焙,初盤采用快盤,溫度90~100℃,歷時10分鐘左右,攤葉厚度4厘米,初焙後須進行攤放,使水分分佈均勻。

復焙采用慢盤,溫度80~90℃,歷時20分鐘至足幹。

現有一些廠家為了提高效率,保持白茶的綠色,減少青味,用120℃以上高溫烘焙。

鼎白茶含水率的國家標準必須低於7%以下,經過幹燥工藝的白茶大多控制在5%以下,若要長期儲存白茶含水率最好在4%左右。

但在福鼎農村,一些茶農往往通過自己晾曬未進行幹燥的白茶含水率高達10%到12%,這樣的白茶來年就會變質。

建議愛好收藏白茶的茶人們購買散裝白茶時,勿貪便宜,注意白茶的含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