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白茶,為什麼有的白毫多?有的白毫少?哪一種更好喝?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段時間,有位買了白毫銀針的茶友來聊天。

他說,你們家的白毫銀針,白毫好多啊!

嗯,當然。

在村姑陳聽來,這是誇獎。

因為白毫豐富,是太姥銀針《產自太姥山的白毫銀針的統稱》最為人稱道的品質特征。

他又說,聽說白毫太多也不是件好事,泡出來的茶湯容易渾濁。

偶買噶,聽說?

聽誰說的?

茶友回答,聽一位自家有茶園的茶掌櫃說的。

並且,對方為了佐證這個觀點,還拍了一段視頻。

告訴茶友,自己家的白茶,雖然白毫不多,但喝起來很甜潤,不比白毫多的白茶差勁。

言下之意,就是讓茶友買回去試試。

於是,茶友就被『白毫』這兩個字弄暈了,好久回不過神來。

拿不準主意,便來找村姑陳,想要個真相。

而我簡單直接地告訴他,白茶之所以叫白茶,就是因為身披白毫。

如果沒了白毫覆蓋,芽頭葉片一片綠色,誰還分得清它是綠茶還是白茶呢?

如果你們不信,村姑陳就展開說說,詳細介紹一番白毫。

《2》

白毫是什麼?

簡單來說,白毫是茶葉嫩梢上生長的一層細絨毛,又叫茶毫。

它不僅會覆蓋在芽頭表面上,中間的每一層,也有白毫,同時還會長在葉背上。

幹燥後,由於呈現為灰白色,故名『白毫』。

當然,茶毫的豐富程度,和樹種、芽葉的老嫩度、產區、工藝等因素,都有關系。

比如,有些綠茶、紅茶的樹種,也有茶毫。

但因為在加工的過程中,經過殺青、揉捻、發酵等步驟時,茶毫大量脫落。

故而,成品茶身上的茶毫,並不明顯。

白茶則不同,它采摘自大白茶和大白毫,根據品種特征,它們天生就長滿了濃密的白毫。

還有個冷知識,大白茶和大白毫的前身,是一種名叫白毛茶的本地菜茶。

從名字上也能聽出來,必然是白毫的豐富程度,比別的樹種更甚。

不過,由於種種原因,包括產量、繁殖力、芽頭肥壯度、毫香濃鬱度等問題,白毛茶被歷史所遺忘。

如今,出產更有效率,性狀更穩定的大白茶與大毫茶,帶著白茶,走向了新的輝煌。

白毫多對於白茶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另外,白茶的工藝簡樸,是六大茶類中最接近純天然的。

不炒不揉,也沒有殺青。

所以,擁有大量天然養分的同時,也把白毫悉數保留了下來。

平時大家喜歡的毫香,就是白毫接觸到沸水以後,所釋放出來的香氣。

對於白茶而言,白毫的作用十分重要。

茶樹從冬天到春天,要經歷溫度極低的一個階段。

為了禦寒,保護嫩梢,茶樹會自動開啟一種保護機制,也就是長白毫。

厚實的白毫,就像一件具有防水效果的雨衣,防寒保暖,保護著茶樹不被凍傷。

在一定程度上,還能預防病蟲害。

直到春意盎然,茶樹吐露新芽,白毫們仍然陪伴著茶葉,被一同采摘下來。

白毫中充沛的茶氨酸,便成為了茶湯鮮爽甜潤感的主要來源。

可見,白毫的一生,都在為白茶服務。

從它出生,到經歷重重難關,再到被大眾品嘗,白毫功不可沒。

《3》

白毫的多少,和白茶品質有關系嗎?

當然有。

現在,請手邊有白茶國標的朋友,翻到5.2,專門介紹感官品質的部分。

而沒有的茶友,可以自行去某度上搜索《GB/T 22291-2017》,同樣是找到5.2部分。

能夠清楚地看到,特級白毫銀針規定,條索要茸毛厚、色澤要銀灰白富有光澤、香氣要毫香顯露、滋味要清鮮淳爽、毫味足……

想要達到這些指標,條件之一,就是白毫濃密豐厚。

可見,在白毫銀針的等級評判裡,白毫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白毫越多,等級越高,品質越好。

同樣的,白牡丹的等級劃分標準,也對白毫有著相應的要求。

比如,特級白牡丹,就是民間所說的牡丹王,它的條索要求是葉背多茸毛,香氣鮮嫩純爽毫香顯,滋味清甜醇爽毫味足。

一級、二級的白牡丹,都提到了毫香,而三級白牡丹則沒有那麼嚴格。

這就代表,等級越高的白茶,不論是白毫銀針還是白牡丹,白毫都很豐富。

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白毫銀針,過去又被稱為『綠雪芽』。

『雪』,就代表著它身披白毫,銀白勝雪。

在銀白色的映襯下,綠色反倒沒有那麼明顯。

再結合現實來看,有一些壽眉的芽頭和葉背上,也帶著清晰可見的白毫。

沖泡後,同樣是毫香清純,鮮爽感突出。

看來,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的白茶,不管什麼品類,都是白毫越多,白茶品質越高。

《4》

為什麼有的白茶,白毫特別少?

除了品類的差異以外,主要和樹種、產區有關。

茶圈中,有人提出,白茶隻是一種工藝,和樹種無關。

之後,出現了雲南白茶、四川白茶、單叢白茶等等,你方唱罷我登臺,熱鬧非凡。

但糊塗的,卻是消費者們。

曾經有茶友給我們留言,說他覺得雲南大葉種做的白茶,也挺好喝的,很甜很潤,和福鼎白茶是不同的風味。

這句話,一半對,一半錯。

對的是,雲南大葉種這種茶樹品種,是極好的,用它做出來的茶葉好喝,也不奇怪。

因為樹種不同,工藝有別,所以與福鼎白茶風味有區別。

但是,它是白茶嗎?

村姑陳認為,還是得按國標規定來。

其中有提到,白茶是以大白茶、水仙茶樹和群體種茶樹為原料的產品。

而雲南大葉種,不論從哪個方面,都和以上這三種樹種,大相徑庭。

除非它有辦法證明,自己和它們有某些血緣關系,DNA高度重合。

否則,即使是用白茶工藝制作完成,也不能稱為白茶。

也必不可能擁有福鼎白茶那樣,濃密的白毫,清瑩的毫香,鮮爽的湯感。

此外,還有一部分商家,選擇把白茶茶樹移植到別的地方。

這樣一來,就符合國家標準了。

然而,產區環境對茶樹生長至關重要,主要表現在『溫、光、水、氣、土』上。

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淮北則為枳。

不適合的產區,導致白毫稀疏。

泡出來的茶湯,不稠,不滑,不醇,不厚,沒有什麼內含物質。

反觀毫多的白茶,湯水中沉浸著密密麻麻的白毫,宛若星辰大海。

與單純的水不同,能看出半果凍狀的稠滑感。

入口以後,鮮爽柔滑,細膩淳和,內質豐富。

喝茶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攝入更多的營養,而白毫中富含茶氨酸。

白毫多,養分足,白茶品質高,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5》

村姑陳還是建議各位茶友,先多學點茶葉知識,再去買茶。

技多不壓身,還能避開很多陷阱。

尤其是白毫銀針這種頂級白茶,是不可能低價出售的。

白毫少,滋味更甜潤,顯然是茶掌櫃編出來的謊言。

品質不夠,故事來湊。

即便自家有茶園,也不代表樹種正宗,工藝得當,更不代表所言屬實。

是真是假,還需茶友們自行判斷。

不過,如果不看重白毫數量,人家為什麼叫白毫銀針呢?

這個問題,就留給大家去思考吧。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