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茶葉保質期,沒法給出恒定不變的標準。
一款茶的保質期限,有長也有短。
很多茶客覺得,茶葉包裝上的保質日期,怎麼標註得亂七八糟的?
哪怕同樣是武夷巖茶,張三家標保質3年;李四家的大紅袍寫保質5年,推薦3年內飲用;王五家賣的肉桂水仙明文標註保質期10年;最後到了趙六家的巖茶,卻寫上了可長期保存……
『哎喲喂,茶葉的保質期怎麼會弄得這麼復雜?
』
上面這句話,是不少茶客的真實心聲。
但茶友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去聯想,代入預期壽命去看待。
千年之前的曹操就寫過一句話,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哪怕再長壽的生物,總有走到盡頭的一天。
從現代醫學的探索看,哪怕科學水平不斷在進步,但人類預期壽命的長短依舊是復雜命題。
得綜合基因條件、生活環境、經濟水平、醫療水準等多方角度大致估量。
甚至於,許多研究資料,洋洋灑灑寫了半天。
做了無數問卷調查與數據對比,最終結果還免不了加上『僅供參考』字眼。
茶葉的保質期,本質是某款茶的可飲用期限。
計算茶葉的平均保質時間,需要結合制茶工藝、密封情況、存放條件、倉儲溫濕度變化等一系列因素。
牽一發動全身。
哪怕是微小的存放細節更改,都會引向不一樣的結局。
《2》
一、綠茶、黃茶盡量別隔年喝。
綠茶和黃茶,它們的親緣關系很親近,合並在一起講。
簡單來說,黃茶脫胎於綠茶的加工,額外增加了一道悶黃工序。
喝茶時,綠茶和黃茶註重茶味的清鮮本味。
一年四季裡,春夏兩季較多茶客鐘愛喝綠茶。
一方面,天氣和暖,三伏天暑熱煩躁,泡一杯清新風味的綠茶很應季。
另一方面,從新茶上市時間算起,前3個月以內,綠茶的清鮮靈動風味正好。
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再往下,進入下半年後,氣溫逐漸降低。
如果不是專註於喝綠茶的茶客,飲茶注意力容易被白茶、紅茶、烏龍茶等其它茶類吸引。
哪怕專情於綠茶的茶客,買綠茶時也不必抱著大量囤貨、長期久存的心態。
家裡準備的茶葉,足夠喝到來年新茶上市,綽綽有餘。
隔年陳茶和當年新茶相比,鮮味程度沒有任何優勢。
從飲茶求『鮮』的角度看,喝綠茶和黃茶不要輕易將茶葉放到隔年。
盡早喝,才能避免浪費。
《3》
二、紅茶保質時間能超過10年嗎?
之前在福鼎,從當地茶農那喝過一泡2013年的紅茶。
說實話,那泡茶純粹是抱著獵奇心態去嘗試的。
湯色接近棗紅,聞不到什麼茶香。
湊近去聞,有一股古樸的陳茶味道。
說實話,單純將它視為一杯普通茶飲的話,不難喝,也談不上多好喝,隻是勉強還有茶味。
但如果代入紅茶的風味指標,那是徹底不合格了。
因為絲毫喝不出優質紅茶應有的清甜醇厚風味。
六大茶類裡,紅茶加工經歷了揉捻、發酵,茶味相對清甜、香甜、柔和。
為了喝到一杯又香又甜的紅茶,建議1-2年內盡早飲用。
個別紅茶,雖然放到隔年後湯感更醇《比如桐木老叢紅茶》,但陳茶香氣不如新茶好。
若是不介意這點,能接受陳年紅茶的甘醇綿柔茶味,推薦2-3年的時間內及早喝。
放置時間太長,超過風味適飲期後,對紅茶綜合香氣、滋味而言,並非好事!
《4》
三、清香型鐵觀音不推薦隔年。
清香型鐵觀音曾經風靡一時,紅遍大江南北。
在世人眼裡,清香型鐵觀音是顆粒狀的,顏色綠綠的,泡出來也是綠葉清湯,看著很接近綠茶。
但按照分類,鐵觀音屬於烏龍茶。
清香型鐵觀音,屬於烏龍茶裡的改良產品,以嘗鮮為主,不主張久存收藏。
現如今,依舊忠心於清香型鐵觀音的老茶客,一早就摸透了鐵觀音的買茶規律。
鐵觀音的茶味特點,可用四個字概括——春水秋香。
鐵觀音春茶,湯感醇,滋味飽滿,茶味充足。
鐵觀音秋茶,花香高揚,香氣明媚,茶味香滑。
四季裡,清香型鐵觀音的風味『追鮮歷程』,大致如下。
春茶上市後,喝半年新茶。
等到下半年,秋茶上市,慢慢喝到明年開春。
等到春暖花開時,又是一年春茶上市季。
循環往復,至此經年。
這是絕大多數茶客的買茶、喝茶、選茶心得總結。
應季喝茶,趁早嘗鮮。
考慮到清香型鐵觀音不適合久存,不具備收藏價值。
按需買茶,分少量多次買入,才能避免浪費。
《5》
四、巖茶的保質期,視具體情況來定。
保質期的字面含義,解釋起來並不難。
指一款茶保持特有香氣、茶味、韻味的飲用期限。
超出保質期的巖茶,不代表完全不能喝。
但它已經回不到從前,達不到茶葉自身的風味巔峰期。
不同巖茶的風味適飲期,各有不同。
比如,輕火茶、中火茶、足火茶。
巖茶焙火後,焙除多餘水汽,更利於後期保存。
理論上焙火程度越高,吃火越透的巖茶,風味維持時間更長
輕火茶,焙火偏輕,較多保留了茶葉本味。
茶香馥鬱,茶味爽口,啜茶入口,又香又甘醇爽滑,唇齒留香。
但輕火茶的香馥茶味特點,可維系時間有限,當年七、八月買入手的輕火茶,及時飲用為好,最好別放到隔年。
而足火茶,情況顯然不同。
隔年陳的足火茶一直以來是不少老茶客的巖茶口糧。
做青透,焙火足的足火巖茶,放上兩、三年再喝也沒問題。
但放置時間太長,哪怕巖茶本身沒返青、沒生出雜味,也要考慮不少現實問題。
比如,巖茶焙火得來的焦糖香、烤瓜子香等焙火香,是否有保留?
比如,巖茶的品種特征,肉桂的桂皮香與辛辣感,水仙的清幽蘭底,鐵羅漢的當歸藥香,北鬥的深沉木質香等,是否還能從老巖茶裡找出蹤跡?
重水求香的巖茶,從完整茶味角度考慮,建議在適飲期內飲用。
存放多年的老巖茶,受眾圈子比較窄,不推薦新茶友貿然嘗試。
畢竟在老巖茶裡,能夠保留清晰品質特征與馥鬱茶香的情況,太罕見了!
《6》
五、白茶和普洱,可長期保存。
老白茶、老普洱等說法,在茶圈早已經深入人心。
之前在網上,還聽過這樣的茶葉保質期順口溜。
『綠茶當年喝,紅茶三五年,白茶普洱永流傳……』
看到『永流傳』這三個字,一時間聯想到那則經典的鉆石廣告。
但大家千萬別想偏了,茶葉作為入口之物,不可能當成傳家寶,代代相傳,永不過期,永不變味。
至於普洱和白茶的最長儲存時間是多少年?
這在圈內,尚且沒有定論。
因為普洱和白茶在茶圈大規模盛行的時間,並不算長。
二、三十年前能留下的老茶樣品,數量很少。
能夠達到原料品質出色、工藝規范、有詳細品鑒報告、再加上多年規范倉儲的樣品,更是少之又少。
沒有足夠的樣品依據,隨意宣傳出『永流傳』的說法,沒有合理性。
從當前的喝茶感受看,普洱和白茶,在多年存放下,茶味的確能發生積極改變。
從新茶到老茶,存放數年後,茶味會變得更溫和、更甘醇。
穩妥考慮,喝白茶也好,喝普洱也罷,喝15年以內的茶葉更保險。
超出15年的老茶,喝茶之前要慎重檢查,確保香氣滋味沒變質再去飲用。
另外,如果不是從正規渠道,那些在直播間內促銷的10年陳、8年陳便宜老茶,不建議貿然入手。
這樣的便宜茶,做舊造假、存壞變質、工藝不當的風險太高,品質難以得到保障。
《7》
圈內有不少茶友相信,茶葉沒有保質期,只要茶葉沒變質就能喝。
這番話有一定道理。
但為了喝到好茶的最佳風味,趁著適飲期限內,盡早喝茶才是上策。
從本質看,保質期一說更像是商業概念。
不管是什麼茶,只要進入市場流通領域,就必須加上保質日期。
從商業角度看,保質期更像是商家給出的承諾。
承諾在特定存放前提下,本產品可保障在若幹時間內,可以放心使用/飲用/食用。
而保質期時間的范圍,由各家自行標註,沒有一刀切的硬性約束。
茶友們在喝茶時,在保質期限內飲用,最為穩妥。
超出保質期的茶葉還能不能喝?
需要自行開箱查驗,確保茶葉不發酸、沒雜味、沒發黴等,再去衡量『喝與不喝』!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