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遇到一個奇怪的提問。
『為什麼綠茶煮了之後,會變成紅茶?
』
哎,這是怎麼回事?
綠茶是綠茶,紅茶是紅茶。
雖說在特殊時期,茶圈內曾經有過一段轟轟烈烈的『綠改紅』歷史。
但綠茶和紅茶的制茶工藝,明顯不一樣。
綠茶是不發酵茶,紅茶是全發酵茶,怎能隨便混為一談?
按照對方的描述,上個禮拜,他在家突發奇想,將家裡喝剩下的毛尖綠茶,抓了一把出來,放進蒸煮式的茶壺裡,開啟加熱。
沒想到, 最終煮出來的茶湯,茶葉水竟然是紅色的,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單憑茶湯顏色的改變,不能證明綠茶變紅茶。
隻能說明,綠茶不適合煮著喝,按照平日的玻璃杯泡茶更適宜。
六大茶類裡,有的茶適合泡,有的茶適合煮,職責分工並不相同!
《2》
綠茶、黃茶不適宜煮茶。
開篇內提到的,綠茶煮了後茶湯顏色竟然發紅的怪現象,這裡可以稍作解釋。
綠茶內部含有不少葉綠素,而葉綠素在煮茶加熱的持續高溫下,遇熱易分解,導致茶湯顏色加深,看起來不再是淺黃綠為主的湯色。
與此同時,若是蒸煮時間太長,茶湯長時間暴露在空氣裡。
時間長了,茶葉內部的水溶性色素物質,也會不斷發生氧化,造成茶湯變色,湯色發紅。
然而,湯色改變,僅是表象。
綠茶、黃茶不推薦煮茶的真正原因,在於它們煮了之後並不好喝。
六大茶類裡,綠茶是不發酵茶。
雖說,各地綠茶種類眾多,但基礎加工方向並未改變,茶青鮮葉采下後,主張第一時間內及時殺青,阻斷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發生氧化發酵。
從而保留下綠茶綠葉清湯的本色。
至於黃茶,它在茶圈內比較小眾。
和綠茶相比,黃茶在制茶時,僅僅是加入了一道悶黃工序。
整體風味對比上,綠茶與黃茶都是註重清新、鮮香、鮮爽的。
風味最佳適飲期在一年左右,趁早喝完更好,不推薦久存。
喝茶建議杯泡,不適合煮茶。
若是經歷持續高溫煮茶後,不僅容易將茶湯滋味煮苦變澀,還會有損鮮爽清新茶味,得不償失。
《3》
喝紅茶,不建議隨便煮茶喝。
茶圈內,紅茶似乎是可塑性最強的一類茶。
新式茶飲裡,紅茶的搭檔配角非常多。
桂花水晶柿秋意紅茶;
檸檬伯爵紅茶;
桂皮煮紅茶;
百香果鳳梨紅茶;
牛奶甜橙芝士紅茶……
可甜可咸,風味百變。
以至於,當你在網上搜索,什麼茶葉適合煮奶茶呢?
紅茶必定能列入推薦榜單的前3名。
照這麼看,將紅茶煮著喝,似乎無可厚非。
但在國內傳統茶飲裡,紅茶不推薦煮。
正山小種、祁門紅、滇紅、川紅、坦洋工夫、金駿眉、九曲紅梅等,還是按功夫茶的泡法,用蓋碗或茶壺逐次沖泡,倒出茶湯後再去細品,體驗感會更好。
至於新式茶飲店、奶茶店裡常見的煮紅茶當葉底,多數是用中低檔的紅碎茶為主。
這些紅碎茶,多以袋泡形式出現,方便沖泡。
但方便有餘,在茶桌上並不受老茶客喜歡,難以泡出醇厚甘潤的精彩茶味。
從喝茶體驗看,當你往一壺茶裡,加入各式水果、牛奶、燕麥、芋泥等佐料。
最終做出來的,隻能是飲料。
為了喝準紅茶本味,還是直接用蓋碗沖泡,更能欣賞好茶本色!
《4》
冬天煮白茶,要選對茶。
冬日煮茶,煮老白茶在茶圈內呼聲很高。
振臂一呼,應者雲集。
若說白茶不適合煮著喝,估計很多人都不會認可。
但上面這句話,只要再加上一個前提,就可以成立。
即,不是所有的白茶都適合煮。
為了煮出更好喝的風味,選有年份的老白茶,更能煮出甘潤溫和的茶味。
新白茶,如2022白毫銀針、2022白牡丹、2022春壽眉、2022秋分茶等,用白瓷蓋碗沖泡更好。
就算煮茶,也不能心急一時。
等到白茶經歷陳化後,茶味逐漸變得溫和,內在的茶多酚、咖啡堿等不斷轉化成絡合物,黃酮類物質含量日愈提升後,更具備適宜煮茶的特性。
平日村姑陳在煮白茶時,多數選3-5年的壽眉餅。
高山原料、日光萎凋、規范倉儲、年份真實的老白茶餅,哪怕僅是三、五年陳,也彌足珍貴。
壓成餅的壽眉,陳化出棗香的幾率大。
比如,2019、2018、2017、2016等一系列的白露餅。
棗香甜馥、藥香深沉、湯感飽滿。
宜沖泡,宜煮茶。
冬天喝茶時,可謂是宜室宜家的存在!
《5》
煮巖茶,最好煮葉底。
前段時間,有位茶友剛從武夷山回來,他產生了這樣的感慨。
『巖茶能煮著喝嗎?
為什麼他在武夷山喝茶時,看到當地人都是用蓋碗沖泡?
』
這不奇怪,喝巖茶,主流泡茶本就是用白瓷蓋碗,逐次沖泡,慢慢啜飲。
煮茶的話,比較小眾。
茶葉是武夷山的經濟支柱,武夷紅茶(正山小種、金駿眉》+武夷巖茶,可謂現代武夷茶的並蒂花,當地的飲茶氛圍濃重。
幾乎家家戶戶都擺著茶盤,以及配套的相應茶具。
有客上門,落座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泡茶。
從賣茶銷售角度看,蓋碗泡茶,試茶效果更準,節奏更快。
而慢下來的悠閑煮茶,除了偶爾嘗試外,不適合日常嘗試。
再說,現在的巖茶,流行獨立泡袋包裝,一次一泡,十分方便。
這樣的單泡裝設計,對應的是蓋碗沖泡。
若是煮茶,直接放一泡茶進去,未免遠遠超量,會導致茶味太濃。
再說,大壺煮茶的做法,類似做大鍋飯,難以呈現好茶的精妙細致風味。
對於牛欄坑肉桂、慧苑老叢、流香澗肉桂等高貨產品來說,並不適合。
若是好奇巖茶煮出來是什麼滋味,不建議直接煮幹茶,等到一泡茶用蓋碗泡了五六次後,再去煮葉底也不遲。
先泡後煮,類似一魚兩吃,同時掌握泡茶與煮茶的風味對比,豈不妙哉?
《6》
煮普洱,更推薦煮熟茶。
普洱茶,按照工藝的不同分普洱生茶、普洱熟茶。
煮茶時,選熟普會更實用。
個別緊壓成沱、磚、餅的熟茶,在喝茶之前,需要很費勁才能撬開。
撬出來的茶,往往是一小塊、一小片的形態。
沖泡時,一時半會間,沒辦法順利將茶葉泡開舒展。
對待這樣的茶,放進煮茶壺內,添水後加熱煮開,未嘗不可。
反正,和生茶相比,熟茶相對溫和,不容易苦澀。
冬天到了,煮上一壺熟茶慢慢消遣。
趕上和朋友們聚餐時,備一壺熱茶。
放著餐後消食解膩,不失為貼心之舉。
《7》
今年冬天,氣氛感滿滿的圍爐煮茶,悄然走紅。
雖然,附帶上網紅屬性的圍爐煮茶,更多是為了拍照發圈,而不是單純品嘗茶味。
但不可否認,冬天到了,和朋友們圍坐在一起。
擁著暖爐,閑話家常。
期間,再順手烤上玉米、地瓜、年糕等佐茶小吃。
等到一壺茶煮沸,等水面稍微平息,再給每人倒上一大杯潤口解渴的熱茶。
這種溫暖又舒心的畫面,很難不讓人心生向往。
不過,煮茶喝,六大茶類裡不是所有茶都適合煮。
如果不分三七二十一,隨便拿了一款綠茶、花茶、清香型鐵觀音等,就開火煮茶。
最終煮出來的茶湯,苦澀又乏味,豈不是白白辜負了這樣的良辰美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