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某天下午,喝了泡今年的雀舌。
剛巧,陽光很好。
柔和的秋光,透過紗簾,薄薄地傾灑而下。
倒入公道杯的橙黃茶湯,正倒映著粼粼波光,光線好極了。
隨手拍了照片,發到了朋友圈。
沒過多久,陸續有人好奇。
哎,這也是雀舌?
雀舌不是一種綠茶嗎?
你這看著倒是像巖茶啊。
其實,雀舌在茶圈內屬於多義詞。
唐朝的時候,雀舌是一種采摘標準,采鳥雀舌頭那般纖細的嫩葉。
步入現代後,不少地方綠茶在起名時,沿用了雀舌這個舊稱。
貴州雀舌茶、四川雀舌茶等,正是如此,它們都是綠茶。
不誇張地說,雀舌這個名字在茶圈裡的出現頻率,好比我們身邊的小明、小紅,小玲,重名率很高。
除了形形色色的綠茶雀舌外,武夷巖茶裡也有同名者。
巖茶雀舌,屬於晚生茶樹品種,特小葉,葉片細窄嬌小,故得此名。
對於愛喝巖茶的茶客來說,雀舌的脂粉花香,別有特色。
茶湯又香、又細、又滑,喝過後能讓人留下深深印象。
至此,關於雀舌是綠茶還是巖茶這段茶圈謎案,正式解清了。
但茶圈內,諸如上文的茶葉歸類冷門知識還有很多。
譬如以下這4點,估計很多老茶客都沒聽說過。
《2》
一、百年熟普與20年陳的金駿眉。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曬了自己剛買不久的百年熟普。
顏色看著,黑乎乎的。
不過,經過渥堆與後發酵的普洱熟茶,顏色本就如此。
『單從外形上,看不出這餅熟茶的年份真假,該怎麼辦呀?
』
剛看到這個提問,心裡就已經有了答案。
什麼?
上百年陳的熟普?
你被人騙了!
這根本就不符合茶葉發展史。
普洱做熟茶的工藝,是上世紀70年代剛出現的。
從70年代算到今天,不論如何,也沒有上百年。
再說,早期的熟茶渥堆,工藝不如現在成熟完善,常會有濃重的堆味。
買茶時沒必要為了攀比存茶年份老,白白多花冤枉錢,認準品質才更關鍵。
與此同理,還有所謂20年陳的金駿眉。
之前在寫紅茶保質期時,建議大家在1-3年左右。
盡早將買入手的紅茶喝完,風味更好。
但是後來有人抬杠,『你懂什麼,我家還存著20年前的金駿眉,湯色透亮,茶味濃醇……』
偶買噶,20年陳的金駿眉?
這個金駿眉,怕不是穿越過來的吧?
回顧紅茶發展史,金駿眉堪稱茶圈新貴,在2005年前後方才問世。
而現在,還是2022年,何談20年陳的老茶?
《3》
二、梅占是紅茶,還是巖茶?
梅占這個茶名,也蠻好聽的。
傳統文化裡,梅蘭竹菊,梅是四君子之首。
梅占百花魁,凌寒獨自開。
但梅占茶究竟該怎麼分類?
它是綠茶,紅茶,還是烏龍茶?
這個分類問題,估計會難倒不少茶客。
實際上,梅占是茶樹品種名。
梅占茶樹最早發源地是閩南安溪,福建多地都有種植。
因性狀表現出色,也有被引種到江浙茶區、各地茶區的情況。
福建本土茶葉裡,梅占做烏龍茶的情況居多。
比如,閩南烏龍裡的小眾分類。
又比如,做成武夷巖茶。
然而,梅占茶樹除了適制烏龍茶,也有做成紅茶、綠茶的情況。
近些年,梅占工夫紅茶在各大直播間比比皆是,小有名氣。
而梅占綠茶的話,則是浙江某地的小眾綠茶。
對外知名度不高,但很多本地的老茶客喜歡。
再回到問題本身,梅占不屬於特定的茶葉分類。
它的實質,是茶樹品種。
至於茶葉分類歸屬,得看制茶工藝。
像鯉魚,是紅燒、清蒸、還是蔥燒,得看加工處理方法!
《4》
三、白毫銀針是不是買『明前針』最好?
茶圈內,明前茶指清明節氣前采摘的春茶。
綠茶裡,明前茶的概念比較盛行。
但不是所有的茶葉都能采到明前茶。
比如,武夷巖茶。
巖茶的標準茶青,不含芽頭,需要開面采《等到茶芽徹底展開成葉片》,連梗采下三葉、四葉左右。
原料采摘太嫩,經不起焙火考驗,沒辦法做出巖茶的特有風味。
因原料采摘標準特殊,巖茶采摘要等到谷雨之後,從來沒有『明前巖茶』的說法!
至於白茶,明前茶的概念特殊,運用在白毫銀針身上,並不適合。
這得從白毫銀針的采摘時間說起。
根據近些年,村姑陳在太姥高山茶園的春茶筆記實錄,連續6年的高山銀針開采時間,分別如下:
2017年,3月23-24號。
2018、2019、2020連續三年,集中在15號前後開采。
2021年,時間略早一些,3月8號開采。
今年的太姥山高山銀針,3月14號小范圍采茶。
每年天氣變化不同,茶樹生長情況不同。
開采時間有早一點的,也有遲一些的。
不過從開采日起,到春白茶第二位成員登場——白牡丹。
期間能采到白毫銀針的日子不多,平均下來,也就十來天左右。
而平地銀針的采摘,海拔低,春季回暖更快,茶芽發得早,開始更早,結束也更早。
市面上的白毫銀針,全部都是『明前茶』。
明前茶這一層身份,對白毫銀針而言,沒有半點稀奇之處。
像不論南方人,北方人,青年人,老年人,外國人,外鄉人,籠統來說,大家都是地球人那樣。
生硬區分出『明前銀針』概念的商家,猜過去,十有八九是為了增加噱頭與賣點,方便賣出高價。
茶友們在買茶時,可要看清真相。
對白毫銀針而言,采摘時間不是越早越好,恰到好處才最珍貴。
不然,提早采,茶芽內質發育尚未成熟。
這樣的『早產芽』,品質反而不高!
《5》
四、湯色淺的巖茶,茶味不足?
前些天,剛喝了一泡白雞冠《巖茶四大名叢之一》。
有人不理解,這泡巖茶湯色這麼淺,能有味道嗎?
從對方的提問姿勢,不難看出,這是茶圈典型的刻板印象。
實際上,湯色淺≠茶味淡。
白茶裡,高端頂級的白毫銀針,快出水沖泡下,頭2-3道茶湯的顏色清淺,以瑩白色為主,但絲毫不影響鮮香醇爽的茶味發揮。
無獨有偶,在以下這些對比裡:
存壞變質的熟普VS新上市的毛尖綠茶。
故意做舊的『老白茶』VS陳化兩年的白牡丹。
焙成焦炭的病火巖茶VS湯色金黃的金駿眉。
毫無疑問,後者的湯色雖淺,但茶味絕對會比前者更精彩。
以茶湯顏色深淺來判斷茶味品質,並不科學!
《6》
聊到巖茶的湯色,最後再來提一個概念——醬油湯。
這是圈內對病火巖茶的湯色調侃。
看著像醬油那樣,湯色發黑。
巖茶按照焙火程度不同,分輕火、中火、足火。
病火茶在足火之上,但已經超越了正常火功范圍。
屬於將茶葉焙焦,將內質損耗的病火茶。
買巖茶,不是火功越高越好,也不是湯色越深越好。
凡事過猶不及的道理,各行各業都能適用。
再說,巖茶湯色深,不一定能代表它的焙火足。
就像熟普和紅茶,它們雖說沒有像巖茶那樣經過高溫焙火。
但湯色可比巖茶的標準橙黃湯色,普遍要更深。
這背後,是因為發酵程度不同罷了。
買巖茶時,過分執著於湯色深,容易踩到陷阱。
不是遇到焦炭化的病火茶,就是做青發酵過頭的問題茶。
不論怎麼看,都不是好事!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