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白茶時,被很多新手忽略的3個誤區,難怪總是會把白茶泡苦。《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幾個月,送了朋友一套茶具。

原因是,她主動提出,自己要學泡茶。

本來一個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女強人,令村姑陳和李麻花都極羨慕的財務自由,卻因為在家極閑極無聊,隻能刷刷手機打發時間。

不知道在沙發上換了多少別扭的姿勢,便打起了泡茶的主意。

但特殊時期,實在不方便登門。

於是,村姑陳把茶具打包完好後,叫了跑腿送過去。

我們同款的,蓋碗,公道杯,幾隻品茗杯,還有她平時愛喝的白牡丹。

並在手機上囑咐她,最好用純凈水,燒開了以後泡著喝。

之後,便沒去管了。

沒過幾天,朋友就來抱怨說,為什麼我泡的茶,不如你泡的好喝?

好苦呀。

明明是同樣的茶,同樣的茶具,也用了純凈水,難道是你把茶葉調包了?

隔著屏幕,就能想象出她苦兮兮的表情。

當然,茶還是那款茶,隻不過是挑人的。

一般人泡白茶,尤其是新手,必定會踩中幾個誤區。

希望大家看完文章後,有了前車之鑒,就不要再重蹈覆轍了。

《2》

誤區一:隨手投茶

為了更好地找出朋友的問題所在,就讓她拍一個泡茶視頻給我看。

剛開始,一切正常,先燙壺溫杯,把蓋碗、公道杯和茶杯,都用滾燙的開水燙洗一遍。

雖然手法略顯生疏,倒也算順利完成了。

沒有因為在家泡茶,而隨便對待,燙洗得十分到位。

接著,就到了投茶的時候了。

隻見她打開鐵罐,隨手從裡面抓起一把,就放進了蓋碗裡。

看到這裡,村姑陳本能地出聲阻止:停!放得太多了!

可惜不是實時通話,視頻裡的朋友早就不假思索地提起水壺,讓沸水充分澆註在幹茶上。

很顯然,這個步驟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投茶過量。

用眼睛大約估測,有7-8克。

茶葉太多,超過標準,而水又少了,自然會讓湯水發苦,不好喝。

對於新手來說,平時不怎麼泡茶,很難把握恰當的投茶量。

這時候,就需要借助克秤的幫助。

把空的蓋碗放在克秤上,去皮歸零,再投入幹茶。

等到屏幕上的數字剛好是5.0克的時候,就是剛剛好的了。

因為村姑陳使用的蓋碗,容量在110毫升左右,用來泡白茶,投茶5克恰好合適,是黃金茶水比例。

根據這個比例,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蓋碗大小,等比例換算即可。

而對於老茶客來說,喝得多了,經驗自然豐富了。

偶爾手邊沒有克秤時,直接憑感覺投茶,也能把誤差降到極小,泡出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

但為了提升喝茶體驗,品味白茶最完美的香氣和滋味,村姑陳還是建議,不論新手還是老司機,都在茶桌上備一個克秤。

小小的,不占地方。

泡茶之前,也隻需要花十幾秒的時間,投茶稱茶,不會浪費太多時間。

比起隨便抓,按黃金比例泡茶得來的茶湯,不苦也不澀,香清甘活。

《3》

誤區二:悶泡

原本想著,趕緊給朋友發微信,說你的投茶量太多了。

但後來又覺得,還是把視頻看完,把問題找全了,再回復。

於是,繼續看視頻。

註水的時候,基本沒什麼問題。

朋友是個觀察細致的人,興許是某次記下了我的泡茶手法,也依葫蘆畫瓢,環壁註水。

這個步驟,她做得很熟練。

可到了合蓋的時候,卻猶豫了。

大概是第一次合蓋的時候,開口太小,導致茶湯流進公道杯裡的速度很慢,並沒有達成理想中的瀑佈狀出水。

不僅如此,滾燙的湯水,還順著碗沿,流到了朋友的手上。

被燙到以後,人的本能反應是放下蓋碗,把開口調整得更大一些。

這一下,終於讓剩餘的湯水,順利地流了出來,與公道杯裡的茶湯匯合。

但因此耽誤了最佳的出湯時機,造成了悶泡。

悶泡,指的是讓茶葉長時間地浸潤在水裡,不斷地釋放內含物質。

與之相對的概念,則是快出水。

7-8秒內,完成註水到出盡大部分茶湯,盡量縮短茶葉和水接觸的時間,還原白茶湯鮮爽的口感。

而朋友出湯耗費的時間,大約有20秒時間。

我們的高山白茶,經不起這般悶泡。

所以,必然會釋放出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導致湯水濃釅苦澀,變得不好喝。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從註水到合蓋,再到端起蓋碗出湯,中間不能有猶豫。

至於如何才能一步到位,就隻有通過練習來增加經驗了。

經驗豐富,自然能應對不同的情況。

《4》

誤區三:沒有瀝幹茶湯

其實,朋友發來的視頻僅僅拍到這裡,就結束了。

可以猜到,蓋碗裡的茶湯,並沒有被徹底瀝幹。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個步驟。

也許是因為蓋碗太燙了,想快點放下來,擺脫這個燙手山芋;

還可能因為,手腕翻轉的角度不到位,沒辦法把剩餘的茶湯完全倒出來。

更可能因為,大家不了解餘水留在蓋碗裡,會和茶葉發生什麼樣的反應。

實際上,就和悶泡的原理是一樣的。

少部分的茶湯,沉積在蓋碗底部,催促著茶葉不斷釋放出內含物質。

這些茶湯中,就會包含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

它們就像藥引子,改變了後續茶湯的風味。

所以,不管怎麼調整手法,泡出來的湯水,都帶著揮之不去的苦澀味。

甚至於,你還會發現白茶越泡越濃,越泡越苦。

而原本的鮮香醇爽,香清甘活,完全不復存在。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當大部分茶湯都流出來後,不要急著放下蓋碗。

繼續翻轉手腕,讓蓋碗的角度發生變化。

如此一來,被擋在泡漲了的茶葉後方的湯水,才能找到機會,流進公道杯裡,與大家族匯合。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卻毀了很多好茶。

想喝口感鮮爽清甜的茶,還是要徹底瀝幹得好。

《5》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平日裡,朋友來喝茶,看到的都是村姑陳光鮮亮麗的模樣。

手持蓋碗,行雲流水,仿佛蓋碗裡的沸水,對自己一點影響都沒有。

殊不知,這是成千上萬次的練習,才達到的效果。

過去,村姑陳和李麻花剛開始練習泡茶,經常把自己燙傷,把手指燙紅。

但還是忍著疼痛,繼續練習。

等到形成了肌肉記憶,知道自己手該握在哪裡,蓋碗角度多大合適,手腕翻轉多少度最完美……

如此一來,如今才有資格在各位面前,講茶知識。

所以,各位剛開始學習泡茶的新手,不必太著急。

畢竟,心急也吃不了熱豆腐。

最穩妥的方式,還是多多練習,熟能生巧。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再困難的事情,也會被努力和堅持所感化,一切付出終將會收獲回報。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