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區、工藝、等級,日常買白茶的時候,誰才是應該考慮的首選?《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款好白茶,有哪些標簽呢?

當然是產區,工藝,儲存。

那麼,之外呢?

還有什麼元素是可以制約白茶,甚至影響到白茶的價格的?

那就要算上等級了吧。

等級確實挺重要的。

丐幫有幾萬個弟子。

要將這些弟子管理起來,條理有序,就得分等級,分部門。

於是他們就發明了麻袋管理法,所有進門的弟子,都分一隻麻袋,等到升級了,再分一隻麻袋,以此類推。

於是丐幫就有了一袋弟子,二袋弟子,三袋弟子,四袋弟子…..

等到一年一年過去,一級一級升上去,升到九袋的時候,就可以成為長老,縱橫幫裡,睥睨天下。

等級,成為了這個人在幫裡有沒有地位,說話管不管用的最佳憑仗。

白茶也是有等級的。

大白毫所出的白茶,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

而它們三個當中,每個又有細分的等級,特級白毫銀針、一級白毫銀針;特級白牡丹、一級白牡丹、二級白牡丹、三級白牡丹;一級壽眉,二級壽眉…..

每個等級對應的標準大為不同,外觀,顏色,湯色,芽頭大小粗細,包括紅色葉片的數量,都是不一樣的。

等級的區分,決定了它們的價格,也自是不同。

所以,大家買茶的時候,通常就會忽略掉產區與工藝,而將重點放到等級上面。

畢竟,產區與工藝,是消費者所不太熟悉的領域,但等級與價格的關系,卻相對比較容易識別與判斷。

比如,張三家的一級白牡丹5兩銀子,李四家的一級白牡丹8兩銀子,消費者一聽,大多數會選擇買張三家的。

畢竟,同樣的等級,價格不同,一般人總會選擇買便宜的那個。

消費者哪裡會懂得當中的細微分別呢?

就像外行去買羊絨衫和羊毛衫。

普通人的印象一定是,羊絨衫比羊毛衫貴。

但其實,10%羊絨+化纖的羊絨衫,跟100%的羊毛衫比起來,還不如羊毛衫保暖性好呢。

信息的不對稱,決定了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大多數時候,會掉進花言巧語的陷阱裡。

被當成了二師兄,卻沾沾自喜於自己占到了天大的便宜。

《2》

回到白茶,也是一樣。

同樣都是白牡丹,同樣都是一級白牡丹,價格不一樣時,並不等於一定要買便宜的那一款。

得先了解內裡詳情,再來作決定。

比如產區不同,比如工藝不一樣,比如劃分等級的標準不同…..等等這些,都會讓幾款名字同樣叫做『一級白牡丹』的白茶,賣出不同的價格來。

而這些決定白牡丹價格的因素,卻是十分重要的。

它們直接影響著這款白牡丹的品質。

是的,品質。

真實的品質,比虛妄的等級,更實際,更要緊。

畢竟,買茶是為了喝,要入口、要下肚。

品質,當然比什麼都重要。

等級是虛名,品質才是根本。

甚至,不同的人對等級的判定,還有著銀河系一般的差距。

前段有個茶友發來一塊老白牡丹茶餅,請我鑒定,我一看,就笑了。

跟他說,這哪裡是牡丹餅,分明是壽眉餅嘛,並且,還是低等級的壽眉餅,比我家的壽眉餅《桂蘭渚》低了不止一級。

在茶友發來的那塊餅上,芽頭瘦得像牙簽,葉片多得似烏雲蔽日,哪是白牡丹餅該有的樣子,我們家的春壽眉餅桂蘭渚都比它等級高得不止一星半點。

但那位茶掌櫃就是把它當成白牡丹餅來賣,還是老牡丹餅,還賣得很貴很貴….

而茶友呢,隻認等級,不辨品質,人家給根棒槌就認作了針,人家說是牡丹餅,他就盲目聽信了。

所以,千萬不要不認茶,隻認等級。

先認茶,再來判斷等級定得合不合理,再來斷定價格合不合理,這才是正常的購茶方式。

切切不可過於盲目了。

《3》

那麼,等級與產區、與品質二者,有什麼關聯與制約麼?

當然是有的。

買茶,要看等級來斷價格,但並不是先看等級,而是先看產區,再看工藝,最後,才來看等級。

等級的順序是排在產區與工藝之後的,不可本末倒置了。

就像紅樓夢裡,西府海棠開花了,有點詭異,寶玉說可能要應在晴雯身上。

襲人強勢地跟寶玉說,肯定是我先病了晴雯才病,她再厲害,也越不過我的次序去。

可見,論資排輩,不但在人類裡是必須要遵行的不二法則,就算是在茶界,也是一定要按序而行的方針。

買白茶,先是要論產區的。

好的產區,出產的白茶天生就自帶異常豐富的內含物質,比差的產區種出來的白茶,多了不止一星半點的養分。

這樣的茶,喝了對身體才好,喝了心情才愉悅。

買白茶,其次是要論工藝的。

優秀的工藝,比如及時攤晾、薄攤薄晾、日光萎凋…..等等這些,都決定了白茶經過加工之後,是不是把盡可能多的養分保留在了葉片裡,決定了這些白茶是不是含有豐富的營養。

好工藝的白茶,比之不好工藝的白茶,養分可以說差了一半一半。

遺憾的是,這些內情,不懂的人是看不出來,也喝不出來——就算點拔他了,也未必看得懂、喝得明白。

所以,選購白茶,在選對了產區,選對了工藝的大前提之下,再來斷定等級,才是正確的流程。

好產區、好工藝的白茶,就算等級略低一級,也是上上選。

而差一級的產區與工藝,就算等級略高,也並非首選。

現成的例子就是,福鼎的一級白牡丹,就比別的產區的特級白牡丹品質更好。

這就形成了一種『怪現象』,一級白牡丹跟特級白牡丹零售價相似,甚至略高。

對於行業人來說,這種現象極為正常,一分錢一分貨嘛,好產區好工藝的白牡丹,就是比次一級產區的次一級工藝的牡丹王要好的。

內含物質不一樣,鮮爽程度不一樣,茶氨酸含量,不一樣。

但普通消費遇到這種情況卻極可能會傻眼——白牡丹比牡丹王還貴,這是想打劫嗎?

《4》

喝茶,既是為了喝口感,也是為了喝養分。

當然,口感與養分也是成正比的。

好的口感,自然代表了豐富的養分;清湯寡水的,當然在養分是缺失的。

所以,千萬不要被等級蒙蔽了雙眼。

先挑產區,再挑工藝,在這兩個條件相當的情況下,再來比等級,比價格,才是正理。

上來就先論等級,隻會露了底,讓茶掌櫃知道來了一位不懂茶的茶友,心生竊喜,當成韭菜割了去。

那可就悔之晚矣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