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的老白茶,『蒸茶』和『煮茶』有什麼區別?一文讓你不再糾結。《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新聞上說,要多曬太陽。

於是,在這段特殊時期,福州意外地收獲了長達半個月的好天氣。

沒有霧霾,朗朗晴空,天藍得很夢幻。

就連小區門口凋零的枯枝斷木,在藍天的映襯下,都不再淒寒,反而呈現出一種堅毅。

瞇著眼睛,坐在窗邊享受暖陽。

也嘗試著看書,但是失敗了,很難集中精力。

面對陽光的熱量,就好像柳下惠面對美嬌娘。

忽然腦洞大開,想起『紅袖添香夜讀書』,覺得太扯了,難道是紅袖不夠漂亮?

要不然,就是此人讀書還不夠用功。

正在撫杯天馬行空,有茶友發來消息,問:『冬天適合蒸茶嗎?

當然了。

『那蒸茶和煮茶哪個更適合新手?

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因為三言兩語說不清楚。

且容村姑陳賣個關子,泡杯新茶白牡丹,再與各位徐徐道來。

《2》

煮茶和蒸茶有什麼區別?

從字形結構上來看,煮與蒸,都是以『灬』為部首。

在古時候,『灬』同『火』,指的是物體燃燒時發出的光和焰。

這就意味著,煮茶與蒸茶都是通過底部加熱,從而得到茶湯的飲茶方式。

回顧過去,煮茶的歷史悠久。

在唐代之前,由於古人還未掌握制茶的技術,所以當時的飲茶方法,是直接采鮮葉煮飲。

將鮮葉烹煮成羹湯,最後的效果,就是如同蔬菜湯一般。

所以,又有人稱其為『茗粥』。

為了中和掉苦澀的味道,還會往茶湯中加入一些調味劑。

如蔥、薑、鹽、桂皮、薄荷葉等,隨著湯裡的各種配料,一起喝進肚子裡去。

再後來,茶聖陸羽提出,喝茶要清飲,不加其它調味料。

同時,開始註重煮茶的方式方法。

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茶經》裡寫到的三沸法。

『一沸,如魚目,微有聲;二沸,緣邊如湧泉連珠;三沸,騰波鼓浪』

雖說到了宋朝和明朝,煮茶法漸漸被點茶和泡茶所取代。

但是,時至今日,大家依然喜歡煮茶。

尤其是一進入冬季,茶友們十分默契地,搬出了家裡的煮茶爐。

插上電,放上壺,倒入水和茶,就大功告成了。

不管是儀式感也好,為了方便也罷,都體現了煮茶法在圈中的地位。

如今的茶圈,倡導的是百花齊放。

各種各樣的飲茶方式,都能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相比之下,蒸茶是現代人發明出來的飲茶方式。

是以蒸餾法為前提,設計出來了蒸茶專用的設備,再開始推廣蒸茶。

比起煮茶的古樸,蒸茶裡增加了許多小巧思。

在茶湯呈現風味時,也與煮茶截然不同。

《3》

煮茶的原理,很好理解。

就是通過高溫加熱,讓沸水刺激茶葉釋放內質,從而得到一杯醇厚甘甜的茶湯。

煮茶所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茶水比例。

通常來說,300-400毫升水,隻需投幹茶1.5克-2.5克即可。

這樣的水量,搭配這樣的投茶量,是恰到好處的比例。

千萬不能投太多,否則容易煮得太濃,讓茶湯又苦又澀。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茶友不習慣,或者說不喜歡用克秤稱重,認為太麻煩了。

往往是隨手抓一把,就扔進煮茶壺裡。

那麼,最後的結果便是,自以為投茶量不多,其實已經超標了。

煮出來的茶湯,難以下咽,太苦澀了。

並且,這種苦澀感會伴隨著這壺茶,一直存在著。

就算煮第二壺、第三壺,仍然會帶有揮之不去的苦澀味。

因為茶葉內的咖啡堿和茶多酚,被大量催生了出來,隻放不收。

所以,隻會繼續在下一壺,下下一壺的湯水裡,繼續呈現出濃釅苦澀,甚至麻嘴的味道。

第二,是煮茶時間。

好的老白茶,不提倡暴力熬煮。

基本上,先煮水,後投茶。

等到水燒開了以後,把適量幹茶投進去,待水再次沸騰,就可以關火了。

整個過程,隻花費短短幾分鐘的時間。

或許會有看官好奇,煮茶時間這麼短,會不會味道很淡?

其實,完全不必擔心。

優質的白茶,內含物質豐富,控制好煮茶時間,才有利於茶湯濃淡適宜,不苦不澀。

另外,在等待止沸的過程中,餘溫仍然會催促著茶葉釋放滋味物質。

因此,不必擔心煮茶時間不足而導致湯水寡淡無味。

喝茶,還是鮮爽清潤的好,長期喝濃茶,隻會傷身。

《4》

可以看出,煮茶的步驟還是略顯繁瑣。

需要有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才能把茶湯煮得好喝。

同時,也存在操作不當,導致湯水太濃、太苦的風險。

而蒸茶,更適合『手殘星人』。

前面提到,蒸茶的原理,就是蒸餾法。

在蒸茶的過程中,茶葉與水並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蒸餾的方式,來萃取出其中的內質和養分。

茶葉在上方,水在下方。

加熱了以後,壺內會不斷產生水蒸氣,向上揮發,繼而不斷地沖刷著位於蒸茶器上方的茶葉。

慢慢地濕潤,慢慢地讓它們被浸透。

再把茶葉中獲得的物質,滴落到壺底,最終匯集成一壺茶湯。

由於蒸茶的過程中,茶與水是分離開的,是在高溫和高濕下逼迫茶葉析出內含物質。

所以,蒸出來的茶湯,不會苦澀,更加濃醇。

不過,蒸茶也有缺點,那就是太慢了,需要非常充足的時間。

不像煮茶那般,燒水,水沸投茶,關火止沸,起壺分湯,一氣呵成。

煮茶的大多數時間,都花在燒水上。

而蒸茶的時間,十分漫長,適合喜歡慢生活節奏的朋友。

或者是,閑來無事,想要體驗慢生活的茶友。

早晨起來,蒸一壺茶,打一套太極。

半小時、一小時過去,事情做完了,茶便也蒸好了。

除此之外,蒸茶也比煮茶更費茶葉。

煮茶時,因為茶葉與水是直接接觸浸潤,為了不讓茶湯過濃,通常會適當減少投茶量。

但到了蒸茶時,茶葉與水兩相分離,不接觸。

茶葉是與水蒸氣接觸,而水蒸氣的力量很輕柔,不會讓茶葉變得過濃過苦。

所以,蒸茶時的茶水比例,便不能按照煮茶的來定。

同樣克重的茶葉,煮出來的茶湯,濃淡剛好,但如果拿去蒸茶,就顯得淡了。

為了達到與煮茶相同的濃度和稠度,要相應增加蒸茶時的投茶量。

如此一來,才能實現老白茶醇厚甘甜,濃鬱沉穩的風味。

《5》

俗話說,忠孝兩難全。

凡事都是如此,無法做到完美。

有選擇,就會有得失。

若想追求兩全其美,最終隻能收獲兩敗俱傷。

煮茶,是從古至今都流行的一種飲茶方式。

蒸茶,則是基於現代的知識理論,被發明出來的新型飲茶方式。

它雖不如煮茶久遠,但的的確確滿足了一些茶友的需求。

不會煮茶,容易把茶湯煮苦煮澀的朋友,可以選擇蒸茶。

當然,相應地也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茶葉。

那麼,這個冬天,你會選煮茶還是蒸茶呢?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